愛伊米

不平等條約開始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在南京所訂的《中英條約》不過是戰後新邦交及新通商制度的大綱。次年的《虎門條約》才規定細則。我們知道戰後的整個局面應該把兩個條約合併起來研究。我們應該注意地有下列幾點:

不平等條約開始

第一,賠款二千一百萬兩。第二,割香港。第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第四,海關稅則詳細載明於條約,非經兩國同意不能修改,是即所謂協定關稅。第五,英國人在中國者只受英國法律和英國法庭的約束,是即所謂治外法權。第六,中英官吏平等往來。當時的人對於這些條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們覺得外人在廣州一口通商的時候已經不易防範,現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橫行天下,防不勝防。直到前清末年,文人憂國者莫不以五口通商為後來的禍根。五口之中,他們又以福州為最重要,上海則是中英雙方所不重視的。割讓土地當然是時人所反對的,也應該反對的。但是香港在割讓以前毫無商業的或國防的重要。英入初提香港的時候,北京還不知道香港在哪裡。時入反對割地,不是反對割香港。

不平等條約開始

協定關稅和治外法權是我們近年所認為不平等條約的核心,可是當時的人並不這樣看治外法權,在道光時代的人的目光中,不過是讓爽人管爽人。他們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辦法。至於協定關稅,他們覺得也是方便省事的辦法。每種貨物應該納多少稅都明白地載於條約,那就可以省除爭執。負責交涉條約的人如伊里布、者英、黃恩彤諸人知道戰前廣東地方官吏的苛捐雜稅是引起戰爭原因之一,現在把關稅明文規定豈不是一個釜底抽薪、一勞永逸的辦法?而且新的稅則平均到百分之五,比舊日的自主關稅還要略微高一點。負交涉責任者計算以後海關的收入比以前還要多,所以他們洋洋得意,以為他們的外交成功。其實他們犧牲了國家的主權,遺害不少。總而言之,道光年間的中國人,完全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所以他們爭所不當爭,放棄所不應當放棄的。

不平等條約開始

我們與英國訂了這種條約,實因為萬不得已,如別的國家來要求同樣的權利,我們又怎樣對付呢?在鴉片戰爭的時候,國內分為兩派:剿夷派和撫夷派。前者以林則徐為領袖,後者以琦善為領袖。戰爭失敗以後、撫夷派當然得勢了。

這一派在朝者是軍機大臣穆彰阿,在外的是伊里布和營英。中英訂了條約以後,美法兩國就派代表來華,要求與我國訂約。撫夷派的人當然不願意與美國、法國又打仗,所以他們自始就決定給美、法的人平等的待遇。他們說,倘若中國不給,美、法的人大可以假冒英人來做買賣,我們也沒有法子查出。這樣做下去,美、法的人既靠英國人,勢必與英國人團結一致,來對付我們,假使中國給美、法通商權利,那美國、法國必將感激中國。我們或者還可以聯絡美、法來對付英國。並且伊里布、者英諸人以為中國的貿易是有限的。這有限的貿易不讓英國獨佔,讓美、法分去一部分,與中國並無妨礙,中國何不作個順水人情?英國為避免別國的妒嫉,早已宣告她歡迎別國平等競爭。所以美國、法國竟能和平與中國訂約。

不平等條約的根源一部分由於我們的無知,一部分由於我們的法制未達到近代文明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