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湖北三市,建市後改了名,均為歷史悠久之地

湖北省,位於我國大陸中部、長江中游,與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慶、陝西等六省市相鄰,地理位置特殊、戰略地位重要,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稱。湖北,夏商時期就開始納入華夏版圖,西周時境內小國林立,春秋戰國屬楚,楚國以今湖北為中心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湖北三市,建市後改了名,均為歷史悠久之地

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元、明時期湖南及湖北大部併為“湖廣”,元朝稱湖廣行省,明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建立後,湖廣省大致以洞庭湖為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現在,湖北省共有十二地級市、一自治州共十三個地級行政區,這十二個地級市中有三個在建市後改了名,都為歷史悠久之地,其中兩個更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湖北三市,建市後改了名,均為歷史悠久之地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有“華夏第一城池”之稱,現為湖北省地級市,1986年入選了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襄陽曆史悠久,春秋時就已建城,西漢初設襄陽縣,東漢末荊州徙治襄陽,自此襄陽曆為郡、州、路、府等治所,歷為政治、軍事及商業重鎮,此外與襄陽城隔漢水相望的樊城也素為軍事重鎮。

湖北三市,建市後改了名,均為歷史悠久之地

1949年1月襄陽解放後,曾短暫以襄陽、樊城城區合設為襄樊市,但不久撤銷建制。1951年,襄樊市復設,為湖北省省轄市,1952年降為襄陽專區所轄縣級襄樊鎮,1953年襄樊鎮又改為縣級襄樊市,1979年升為地級襄樊市。1983年,襄陽地區撤銷後,其轄縣劃歸襄樊市,2010年襄樊市改稱襄陽市。

湖北三市,建市後改了名,均為歷史悠久之地

鄂州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是我國著名的“百湖之市”“魚米之鄉”,其現在不僅是湖北面積最小的地級市,也是我國面積最小(含陸地、海洋)的市。鄂州是湖北歷史文化名城,其古為鄂國,後有鄂王城,秦置鄂縣,後稱武昌縣,民國時改稱壽昌、鄂城。

湖北三市,建市後改了名,均為歷史悠久之地

建國初,鄂城縣隸屬於長治專區,且為其治所,1952年長治專區撤銷後,鄂城縣屬黃岡專區,1960年至1961年曾短暫設縣級鄂城市。1965年,鄂城縣改屬咸陽專區,1979年以鄂城縣城區設縣級鄂城市,縣、市均屬黃岡專區。1983年,鄂城市、鄂城縣及黃岡縣黃州鎮合併為地級鄂州市,1987年黃州區劃歸黃岡縣形成今鄂州市市域。

湖北三市,建市後改了名,均為歷史悠久之地

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為一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名城,現為湖北省地級市。荊州是春秋戰國楚都郢所在,秦滅楚後於此設江陵縣,為南郡郡治,東晉時成為荊州治所,自此曾為齊、梁國都,先後為荊州、江陵府、荊州府、江陵路、中興路等,1983年荊州入選了第一批二十四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錄。

湖北三市,建市後改了名,均為歷史悠久之地

1949年7月,荊州專區於江陵縣成立,同月析江陵沙市設省轄市沙市市。1955年,沙市市劃歸荊州專區所轄,1970年荊州專區改稱荊州地區,1979年沙市市又升為省轄市。1994年,地級沙市市、荊州地區合併為地級荊沙市,1996年荊沙市改稱荊州市。

湖北三市,建市後改了名,均為歷史悠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