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千年前“貞觀盛世”差點胎死腹中

“貞觀盛世”是1400年來,中國人最懷念的時代。武則天當政時的著名詩人陳子昂寫了一首《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詩被譽為唐初詩歌之絕唱。詩人懷念歷代聖賢創造的文明盛世,後人沒有能企及,令詩人心懷悲慼愴然淚下。

其實,這樣的歷史盛世,來之不易,它幾乎差點胎死腹中。

1400年前的大唐由李淵在公元618年建立,當時的唐朝剛剛統一了中原地區,歷經10年的戰亂,老百姓流離失所,已經承受了無窮的痛苦,寄希望唐王朝能給予一個休養生息的環境。

可不幸的是,唐王朝正暗暗的醞釀著一場血腥的正邪之戰。唐高祖李淵立了長子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立了蓋世奇功,成為三軍統帥,封為尚書令,即宰相之首。統一戰爭雖然結束,可是北方的突厥仍然是唐朝最大的危險。李世民一邊準備著徹底解決北方突厥的威脅,一邊著手蒐羅人才,開辦文學館,為完善朝廷制度、整頓社會秩序作準備。

正當此時,一股妖風暗暗湧動。李世民功高蓋主,太子黨徒生怕太子皇位不保,密謀削弱李世民的權力。更有野心勃勃者從中挑撥。李淵的四子李元吉,在統一戰爭中,屢戰屢敗,聲名狼藉,朝廷上下無人不知他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流氓無賴,可是他卻妄想借助太子之手除了李世民,然後廢太子、逼迫李淵退位而自立為王。因此李元吉想出了種種無道德底線的陰招。

千年前“貞觀盛世”差點胎死腹中

唐高祖李淵

李淵礙於傳統的觀念,以為只有維護長子繼承製才能穩定朝廷,所以一味的抑制李世民。而且李淵身邊的嬪妃為了一己私利,製造種種事端,詆譭李世民。於是,李淵與李世民父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這幾股力量合流,逐漸把李世民逼於絕境。

作為四子李元吉,他知道自己在父皇李淵的心中沒有地位,朝廷大臣中也沒有一個能夠為自己說話的。於是他對朝廷中的大臣審視一番,看看誰可以收買。他終於發現了一個人物:封德彝老宰相。封德彝是怎麼樣一個人呢?封德彝年紀很輕就進入隋文帝朝廷,成為朝廷的第二號大臣楊素的秘書,楊素看這個年輕人特別機靈,指指自己坐的椅子說:“你將來會坐上我這把椅子。”後來又把自己的堂妹許配給封德彝。隋煬帝時期,封德彝又受到把持朝政的內史侍郎虞世基重用。虞世基本人不擅長處理政務,封德彝就暗中給虞世基出主意,讓他百般諂媚皇帝,一味歌功頌德。虞世基此後越來越受寵,藉著仰仗皇帝的寵信,賣官鬻爵,賄賂公行,朝綱敗壞,為隋朝的加速滅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後來大臣宇文化及發動政變,在隋煬帝將要被處死時,封德彝當著隋煬帝的面,宣讀隋煬帝的種種罪過,所以說封德彝是一個無恥小人也不為過。隋煬帝死後,封德彝投靠李淵。李元吉用價值連城的古文物賄賂封德彝這個老狐狸。

封德彝被收買後,他就開始琢磨怎樣為太子黨出力,有一天他靠近李淵說:“陛下,微臣以為,秦王自恃功高,必然不甘心位居太子之下,這是久後釀成變亂的禍根。陛下如果不想立秦王為太子,那就應該趕快謀劃處理。”這正是李淵最擔心的事。他看看封德彝說道:“此事是早該考慮,朕亦思之再三,一時卻想不出良策。”封德彝回答:“微臣倒有個主意,秦王權柄太重,第一要削弱的就是兵權。如今叛亂已平,十二衛軍制已沒有必要,陛下可下詔廢止。這樣,秦王兼領十二衛大將軍的職權,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收回了。”李淵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無聲無息的就將李世民的軍權統統削去了。封德彝看到自己的計謀被李淵採納了,就大膽的為李元吉幫腔:“還有,齊王元吉那裡,陛下還應該有意抬高一下。太子之下,兩位親王權位相等,勢均力敵,便可相互制衡。這樣,才能更有利於穩固太子之位。”李淵急忙說:“還要抬高元吉?這可不成。不要說世民無法接受,就是滿朝文武也不會同意。”封德彝忙陪笑道:“皇上,微臣所說之‘抬高’,並非是加官晉爵。比如說,皇上可表示一下對齊王的特殊親近,多去齊王府巡幸幾次。這樣一來,文武大臣將對齊王刮目相看。”李淵說:“這個方法可以。”從此之後,李淵對封德彝更言聽計從了。

李元吉看著收買封德彝取得成功,又思慮怎樣收買李世民的部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分析,李世民手下武藝最高強的尉遲敬德必須拉過來。武德八年正月初,太子李建成吩咐東宮管家率更令王晊帶了一箱子金銀珠寶到尉遲敬德將軍府,說是代太子向尉遲將軍拜年。尉遲敬德是個實心眼,一心跟隨秦王李世民,當然一口拒絕。李元吉繼續給李世民部下的將軍送禮,卻一一遭到拒絕,這讓他和太子都十分氣恨。他們乾脆到皇帝李淵面前誣告尉遲敬德圖謀造反,把尉遲敬德抓進牢房。尉遲敬德被李世民救了出來,不甘心的李元吉收買了一個從西域來的胡人殺手,企圖謀殺尉遲敬德,結果這個老將軍的威名就把這個殺手嚇得逃跑了。

千年前“貞觀盛世”差點胎死腹中

李世民手下武藝最高強的尉遲敬德

李元吉仇恨的怒火在心中燃燒。武德8年11月,李元吉進宮面見皇帝李淵,直言不諱要求李淵殺了秦王李世民。李元吉說:“父皇,有秦王在,太子的地位就不能穩固,所以只有殺了秦王,天下才能安定。”皇帝李淵回答:“秦王為大唐立下蓋世奇功,有什麼理由殺他呢!”李元吉說:“秦王回到長安後,仍然派秦王府的張亮到洛陽,招兵買馬,做謀反的準備。”李淵一下子警覺起來,問李元吉:“真有這樣的事?”李元吉說:“只要父皇下旨將張亮抓來審問,一問便知。”就這樣,張亮被捕,投入大理寺大牢中,由李元吉直接審理,結果用盡酷刑,張亮也沒有屈服。李元吉用了各種招數都不能動搖李世民的部下,所以他認定只有直接對李世民下手才能達到目的,於是他向太子建成公開表示不要對秦王手軟。

李淵按封德彝的計策,要到李元吉府巡幸,李元吉對太子李建成說:“這次是個好機會,父皇會令二哥一起到我家,到那時設埋伏殺了他。”李建成覺得當著父皇的面殺了李世民,不好交代。李元吉答道:“在我家出了事,一切由我擔當,與大哥你沒有干係。”太子李建成聽後也就默認了。不想事有洩密,李世民有了準備,他帶了尉遲敬德作為隨從,李元吉不敢動手。

李元吉的陰謀沒有得逞,又與太子密謀。他們設計邀請秦王赴宴,再圖謀殺。李元吉擔心秦王拒絕,太子說:“由東宮出面邀請。我自有辦法。”太子送給秦王一封密信,大意如下:四弟屢屢冒犯秦王的愛將,傷害了兄弟之間的情誼,大哥我想與兄弟一起聚聚,讓四弟賠個罪,以釋前嫌。秦王將去東宮赴宴的事一說,尉遲敬德氣咻咻說道:“這是鴻門宴,殿下萬不能去,那廝幾次要謀害殿下,不曾得手,必是又生出了鬼點子。”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也都不同意他去,兄弟們的關係已經劍拔弩張,在這個非常時期必須處處小心,絲毫大意不得。秦王說道:“他們的用心,我豈能不知?太子給我面子,我要不領,那就是我的錯。”杜如晦說道:“要萬分小心,處處提防。見勢頭不對,要及時抽身。”李世民的叔父李神通在一旁說道:“為防萬一,我同秦王去一趟。這是家宴,我也不是外人。畢竟我還在這個叔父的輩分上,當著我的面,他們或許能收斂一些。倘有不測,也可為秦王援手,遮擋些風雨。”

宴會開始,太子對李世民說道:“今日叔父也來了,也算是家人團聚,叔父兄弟同飲。這第一杯酒,無論如何都得喝了。”李世民端起酒杯道:“好吧,恭敬不如從命。”說著,便猛喝一大口,卻被嗆得連連咳嗽:“獻醜,獻醜!”李元吉卻在一旁興高采烈地說道:“好,這才是二哥的英雄本色。再喝、再喝!”可就在這時,秦王卻突然“哎喲”大叫一聲,猛地站起來,“呼”地狂噴出了一口鮮血。李神通大驚失色,“快送回天策府!”李神通說著,背起世民向外衝去。幸虧有良醫在天策府中,立刻吃下解藥。

李淵得到訊息,馬上起駕來到天策府,卻見李世民的目光由渙散漸轉清明,嘴唇艱難地動了幾下,聲音嘶啞地說道:“勞動父皇御駕,兒臣……”皇帝擺了擺手:“御醫說了,不礙事的。”李淵拉住了李世民的手,長嘆道:“看來你留在長安,終歸難保全性命,罷了!罷了!待你身子大好,還是帶著天策上將府去洛陽吧,朕若不在了,你可獨建天子旌旗,仿梁孝王故事。國家有召,你還可為國效力。”

千年前“貞觀盛世”差點胎死腹中

唐高祖召開御前會議(清·陳世倌畫作)

李淵說,仿照“梁孝王故事”是什麼意思呢?梁孝王是漢朝文帝的兒子,叫劉武,景帝是他的哥哥,因為劉武在鎮壓七國之亂中立了大功,所以允許他在封地可以建一個小朝廷。李淵的意思,他允許李世民在洛陽也可以建一個小朝廷。

李建成和李元吉得到這個訊息,一起商議說:“如果秦王到了洛陽,擁有土地與軍隊,便再也不能夠控制了。不如將他留在長安,這樣他就只是一個獨夫而已,捉拿他也就容易了。”於是,他們暗中讓封德彝等上奏皇帝,以秦王去留的得失利弊來勸說李淵,李淵便改變了主意,秦王前往洛陽的事終於半途擱置。

武德9年4月,突厥3萬騎兵侵擾靈州要塞。靈州,即今天寧夏的靈武。24日突厥與唐朝李靖大將軍交戰,突厥失敗退兵。李世民在御前會議上說:“頡利此來雖沒有成功,然則國都以北道路郡縣,他們都摸清楚了,兒臣料想不出數月,他們必傾巢南下,再犯邊界,直取長安。”李淵目光凌厲,語氣冰冷地問道:“你說頡利數月之內必然再次南下,有何依據?”李世民不慌不忙地答道:“兒臣年初曾派偵察兵遠赴塞北打探訊息,突厥各部落都在積蓄牛羊肉乾及草料、出征的生活用品。突利與頡利二個頭目數月之間曾會晤多次,雙方於今年二月互相交換自己的兒子為人質。如此鄭重其事,若說只為此番出動數萬騎兵擾我邊防,兒臣實難置信。故兒臣以為,這次頡利南下,只是為了勘察道路探我虛實,為大軍突入我北部邊防直撲長安預作演練。”李淵待李世民說完,掃視了一眼眾臣:“你們是什麼意見?”尚書右僕射蕭瑀奏道:“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敕命秦王以天策上將北上提調節度諸路軍馬。”李淵的臉色陰沉了下來,冷笑數聲道:“蕭瑀,指揮排程朕自有安排。”

李淵在太子、李元吉、裴寂、封德彝反覆勸說後,已經下定決心要穩固太子的地位,使唐朝局勢穩定,所以不能再在大臣面前議論軍隊的指揮權。李世民看到父皇對蕭瑀的不滿,心中明白今後自己將失去一切,再也不能為朝廷效勞了,心中的失落感和擔擔憂驟升。

強敵虎視眈眈,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是怎麼想的呢?他們向李淵建議在突厥危機中走退讓策略,趕快尋找比較遠離突厥的地方,離開長安,遷都。

武德9年5月19日,突厥又侵犯蘭州。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這是一個好機會,讓李元吉全面掌控軍權。26日,李淵接受太子李建成的提議,連續釋出了兩道皇帝的命令:第一個命令,任命四皇子齊王李元吉為掃北行軍元帥;第二個命令,撤銷李世民所兼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和隴西道行臺尚書令二職,由齊王接任。李淵另外又下了一道命令:房玄齡、杜如晦調離天策府,不得再事秦王。太子也下令:天策府的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秦叔寶等將軍,調到齊王大元帥帳下。

李元吉心滿意足,不由得哈哈大笑:“殿下真是好手段,如此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好端端一個天策府攪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嘿嘿,沒有了房玄齡、杜如晦,再去了程知節、秦叔寶、尉遲諸將,我那可憐的二哥縱然有通天徹地之能,在這危機四伏的長安城裡,又能耍出什麼花樣來呢?”

武德9年6月1日,皇帝李淵在中朝會議上正式授權四皇子李元吉為掃北行軍元帥,確定6月5日在昆明池為李元吉出征送行。史書記載開完軍事會議的大臣們陸續走出大殿,發現天空有兩個太陽。實際上並不是兩個太陽,其中一個是太白金星。負責觀察天象、制訂曆法的太史令傅奕寫了奏章,上報皇帝李淵,皇帝卻沒有任何反應。

現代人也許會把這種天象當作奇觀,一笑了之。可是古代人可不會如此輕描淡寫。這種太白金星出現的天象,意味著皇帝失德、朝廷政治混亂,是一個大凶的天象。按照慣例,政事堂六位宰相個個要上表請罪。甚至皇帝都要下罪己詔。李淵上午任命李元吉為大元帥,中午太白金星就出現了,怎麼會那麼巧,難道是偶然的嗎?上天的神看見李淵無視上天的警告——你皇帝不當一回事,好!那再提醒你一次。6月3日中午,太白金星再次出現。太史令傅奕著急了,再次寫了奏章,上報皇帝李淵,傅奕的奏章是這樣寫的:“太白形於日側,見於秦分,主秦王當有天下!”用白話說,太白金星白天出現在太陽旁邊,金星所對應的地區是秦——關中之地,指明秦王應當成為天下的君主。

李淵第二次接到太史令傅奕的奏章後,召開御前會議。關於皇帝要不要下罪己詔一事,六位大臣,裴寂、封德彝和宇文士及等堅決反對皇帝下詔罪己,善於討好皇帝的裴寂稱自己有罪責,請辭去宰相。而蕭瑀這個佛教徒認為皇帝應該下罪己詔,向天上的神靈認罪,才能得到神的寬恕。只有老成持重的宰相陳叔達低著頭一語不發,他可能明白上天警告什麼。

這個時候,李淵仍然不悟,而且怒吼道:“朕還活著呢,有人就已經迫不及待要當皇帝了啊!好,朕今天就殺一儆百,中書省馬上寫我的聖旨,立刻將傅奕送大理寺問罪,妖言亂政;形同謀反,朕斷然容不得他!”宰相陳叔達抬起頭嚴肅的叫道:“陛下,萬萬不可!”李淵吼道:“怎麼?你陳子聰要為這等亂臣賊子鳴不平?”陳叔達沉穩地說道:“陛下,傅奕職務在司掌天文、曆法、星相,他所解釋的天象或有差誤,但不應獲罪;況且傅某與秦王素沒有來往,此番也不像為秦王爭取王位,亂解釋天象。”裴寂也叩頭道:“陛下,自漢高祖以下,歷代帝王沒有殺史官的。”皇帝李淵看了看這兩位老臣,冷冷問道:“朕要是不採納你們的意見呢?”陳叔達抬頭直視著皇帝道:“臣萬死,若陛下一意孤行誅殺太史令,門下省將不予副署!”副署是什麼意思呢?唐朝的制度,皇帝發出的聖旨要得到門下省的同意蓋章才能生效,很有點君子主民主制的味道吧!皇帝不能獨裁的。皇帝苦笑道:“好了,朕不做這個無道的昏君!”

這個天象果然預示著唐王朝的一場生死決鬥。6月5日,李元吉與太子商量,借用為李元吉出征送行的機會,埋伏殺手,襲擊秦王。如果秦王部下的將軍反抗,就統統處死。然後逼迫李淵退位。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想不到的是,太子東宮府的總管率更令王晊聽到了這個機密資訊。王晊是個正直的人,他心目中的李世民是個英雄,李元吉是個無恥的小人,他不忍心秦王被害,所以冒著生命危險向李世民告密。李世民將這個危急的資訊告訴府中的將軍:“事情已經非常危急,大家看看怎麼辦?”尉遲敬德說:“王晊大人提供的情報說的很清楚,李元吉和太子的陰謀,關乎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已經不是大王一人之事了!也關係到老百姓的安危,甚至關係到大唐的存亡,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李世民沉吟了片刻,說道:“你們應當知曉,現在我們所面對的敵人,不僅有太子和齊王。只要我們在長安城內動起刀兵,便是父皇之敵,朝廷之敵,社稷宗廟之敵。於天下人眼中:父皇是君,我是臣;父皇是父,我是子;太子是兄,我是弟。若不能取得陛下的支援,我們在長安城內所冒風險就是萬世之險;所以我思慮再三,提議待太子不道,我們再起而討之;這樣不僅無虧臣道,也無虧孝道。”

侯君集明白這位秦王的心結所在,他要守住忠孝之道。他微微一笑,問道:“大王以舜為何如人?”李世民笑道:“舜,聖人啊!”侯君集拍手道:“這就是了。如果舜不從井底逃出,那他就成為井中的泥土了;舜在房子頂上不跳下來,那麼舜就被他父母燒成灰了;這樣怎麼能夠成就上天賦予他的使命,讓天下百姓享受他的恩惠呢?他的行為不是給後世的偉人效仿的嗎?舜的行事原則是:父母用小棒打,他就忍受;如果父母用大棒打,他就逃走;只有留得生命,方可全忠義,盡孝道,施友愛。大王今日被逼無奈先發制人,正是為了日後能於社稷盡忠,於陛下盡孝,於天下子民廣施仁愛!”房玄齡馬上介面道:“侯君集說的好啊!不過這話不夠準確,何須待得日後?李元吉與太子的陰謀,已經構成大罪,大王出手嚴懲罪人,本身就是於社稷盡忠,於陛下盡孝,施天下子民以仁愛!臣很理解大王的苦心,記的在洛陽時老道長王遠知對大王說的話,‘秦王方作太平天子,願自惜也。’老道長早已洩露天機,秦王就是未來的天子。臣思量這個‘惜’字,就是秦王你不要辜負上天給你的使命。大王如此苦惱,依臣看來,大王尚未意識到尊‘天命’為天下人第一德性。要知道違天命將墮入十八層地獄啊!今天已經是6月3日了,再過兩天,就是李元吉出征的日期,事請急迫到沒有餘地了。”尉遲敬德說:“房公說的對!大王是明智的人,熟輕熟重應該清楚。秦王府的大將、士兵都已經被齊王調走,大王只有任人魚肉宰殺,還能有什麼作為?如果大王再不動手,我們也將成為刀下冤鬼。我不想不能任人宰割,大不了逃進山林重操舊業!大王你要好好思量。本月初五是個坎兒,最遲不能遲於初五了!”此時,連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也忍不住了:“秦王如果不動手,我將帶著我的妹妹離去!”

千年前“貞觀盛世”差點胎死腹中

長孫無忌(清人繪《唐太宗二十四功臣》圖軸)

畢竟是天選之子,明白天意民心不可違。李世民算了算,手中只有兩千多王府禁衛軍和五百多玄甲親軍。而皇宮內有一萬八千禁衛軍。長安城裡駐軍至少3萬,太子東宮除了3千長林軍外,禁衛也有幾千,齊王府也有幾千。加起來,他們有五六萬兵馬。

力量對比確實太懸殊。但秦王府中將士個個願意獻身追隨秦王。房玄齡說:“臣下倒是以為初五這個日子不錯。那一天齊王府的護軍齊集南城外的昆明池,太子部將薛萬徹等人也要提前去那邊為太子安排警戒護衛事宜。到時候城中的東宮、齊府兩軍實力削去大半,統軍將領也不在城中,群龍無首,只要我們動作迅速,城外的宮府軍還來不及反應,大事便已定了!”

李世民選擇了玄武門這個關鍵的小地方進行反擊。四兩撥千斤,但是李世民首先做到仁至義盡,只是有備無患。他先把太子和李元吉要殺他以及他們淫亂後宮的事情報告了李淵。李淵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武德9年(626)年6月,秦王在玄武門埋伏好人馬。宮中李淵已將裴寂、蕭瑀等人召來準備查驗此事。李建成、李元吉騎馬來到玄武門邊覺得氣氛不對就準備掉頭回去,李世民騎馬趕來叫他們別走。沒想到李元吉轉身朝李世民就射來一箭,想殺死李世民,隨後有人一箭射中太子,尉遲敬德率騎兵衝出,李元吉被射落馬。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驚嚇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被樹枝掛下馬來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準備勒死李世民,尉遲敬德大聲喝斥著躍馬奔來。李元吉自知不是對手,放開李世民就跑,被尉遲敬德快馬追上放箭射死。

兩天之後,在肖瑀、陳叔達等大臣的規勸下,李淵明智的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之後,即唐武德九年八月八日,李淵下敕退位,稱太上皇帝。八月九日,太子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舉行大禮,登基繼皇帝位,改元貞觀。

這位28歲的年輕皇帝,剛剛登基,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北方的突厥可汗頡利,拉攏突利可汗率領20多萬兵馬進軍長安。八月二十四日,大唐皇帝李世民率房玄齡、杜如晦、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等五人正立於渭水便橋上。以他獨有的威名,鎮住了突厥,不費一槍一炮,與突厥頡利、突利及諸部落首領行白馬盟誓:互不侵犯。

從此,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貞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