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不上朝不等於不幹活,嘉靖皇帝能穩穩當當地執政45年,靠的就是他將權術玩兒的爐火純青。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手段和智慧最高明的,莫過於嘉靖皇帝朱厚熜。

這位原是藩王,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以小宗入大宗,繼承大統的皇帝,政壇智慧以及權術手段,可謂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靠著這種本領,嘉靖在不上朝20多年的情況下,依然牢牢掌控朝局,即便是如嚴嵩、徐階等精英之流,照樣也是被嘉靖捏得死死的。

那麼,嘉靖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又是如何讓滿朝文武大臣對他俯首帖耳的呢?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點,正是嘉靖掌握了這三點精髓,因此他才能獨掌乾坤。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權術精髓之一:超常的政治敏感度

這一點,在嘉靖剛準備登基繼承皇位的時候,就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嘉靖這個皇帝之位,某種程度上是意外得來的,他的父親朱祐杬只是一個藩王,作為藩王之子,他原本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但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來,就在公元1521年,明朝歷史上最“荒唐”的皇帝朱厚照突然死了。

並且,朱厚照一輩子也沒留下子嗣,因此,皇位就出現了暫時的空缺,而根據明朝宗室”兄終弟及“的原則,那麼就需要在朱厚照的兄弟中找出來一位繼承皇位。

那麼,為什麼會挑中朱厚熜呢?公認的說法,是當時首輔楊廷和等人認為朱厚熜年紀小,且沒什麼根基,因此日後容易控制。

究竟這種說法真實程度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但就在朱厚照去世的當天,楊延和就會同司禮監請示張太后,最終宣佈了立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為帝。

按照常理來說,作為當時一支相對邊緣化的宗室,能被立為皇帝,那必須是感恩戴德,甚至是連滾帶爬地來到京城繼位,但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熜剛來到京城,就給一幫老臣來了個下馬威。

怎麼回事呢?原來,朱厚熜在接到詔書後,一路晃晃悠悠,好不容易到了京城邊上,卻沒有馬上進城,而是一聲令下,讓所有人停了下來。

他要幹什麼?很簡單,他要看一看楊延和等人給他制定的繼位禮節。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其實這個要求也很正常,畢竟他馬上就是皇帝,他想看那就看唄,但這一看,朱厚熜當時就不樂意了,馬上表示,這個禮節不行。

之所以他說禮節不行,這裡面有幾點,第一,禮節中要求他從崇文門進城,第二,進去之後,再繞道東華門,最後到文華殿。

這還不算完,到了文華殿之後,他要先繼位為皇太子,然後再繼位為皇帝。

而朱厚熜不樂意的地方,首先是崇文門屬於偏門,哪裡有皇帝繼位走偏門的?再一個,就是憑什麼先繼位為皇太子?要是這樣,那麼他朱厚熜算是誰的皇太子?他又不是沒爹,總不能剛到京城,就給自己找了個爸爸吧?

如果要是換成旁人,被皇位的巨大誘惑力一衝擊,恐怕很難注意到這其中的細節,但是朱厚熜注意到了,不僅注意到,並且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他按照禮節的要求去做,那麼也就意味著,他成了別人的兒子,自己的生父興獻王,日後就和自己沒關係了,這還是其次,最重要的,要是聽話照做,那麼以後就是任人拿捏的局面。

沒辦法,誰叫你是兒子呢?誰叫你不是名正言順繼承皇位的呢?

正是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朱厚熜第一時間拒絕進城,表示必須一切按照正規程式來,走正門、不給別人當兒子,不然就不進城。

最終,以楊延和為首的大臣選擇了妥協,一切都按照朱厚熜的要求去辦,這才了了此事。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嘉靖帝朱厚熜對於政治上的敏感度相當之高,他深刻知道在朝中的任何一個舉動蘊含的意義,更知道這種意義在將來會形成什麼樣的後果。

有了這種高敏感度,手底下那些大臣的一舉一動,嘉靖帝就會很快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和想做什麼,正所謂棋高一著,事事都比大臣看的更遠,自然就會把大臣捏在自己的手心裡。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權術精髓之二:分寸感極強

所謂分寸感極強,意思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並且一出手就是必殺。

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就是嘉靖皇帝登基後發生的“大禮儀”事件,這件事放在整個明朝,也是很值得說道說道的一件事。

什麼是“大禮儀”事件呢?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嘉靖皇帝登基之初,為明確自己和親生父母之間的關係,與朝中大臣進行的一場對抗。

要是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件事彷彿有些可笑,但在當時,卻是了不得的大事。

事情的起因,是嘉靖帝在登基後的第三天,親自下了一道聖旨,要人去湖北老家把他的母親(興獻王朱祐杬的妻子)接到京城。

這倒也沒什麼,畢竟當時嘉靖只有十五歲,兒子想母親也是情理之中,但隨即嘉靖帝又召集楊延和等人,漫不經心地丟擲了一個問題。

他問,要是他的母親到了京城,那麼他該稱呼自己的母親什麼呢?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疑惑,這有什麼問的?自己的母親自然是稱呼“媽”了,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按照儒家的傳統,一個皇帝的合法性,在於他繼承的是誰的皇位,換句話說,如果嘉靖還是興獻王的兒子,那他就不能繼承皇位。

因為皇位本來是明孝宗朱佑樘這一脈的,朱厚照是朱佑樘的兒子,所以他繼承了皇位,而朱厚照沒有兒子,那麼按常理來說,繼承皇位的人就得是朱佑樘的其他兒子。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而今嘉靖帝朱厚熜繼位了不假,但按禮法,他就得認自己的伯父朱佑樘為爹,至於親爹親媽,只能是認為叔叔嬸嬸之類了。

因此,在他問出這個問題之後,楊延和等人也沒多想,就按照禮法寫了一份奏摺,遞交給了嘉靖帝。

奏摺中,楊延和明確表示,嘉靖帝應該管明孝宗為“皇考”,而管親爹親媽則為“皇叔”和“皇叔母”。

我們都知道,嘉靖帝肯定不願意這樣,要是願意,他也不會在剛到京城的時候,為繼位的流程而折騰,因此,他絕對不會同意,不過,這次他沒有公開表示反對,而是把奏摺駁回,告訴楊延和等人自己不滿意,讓重新擬。

至於哪裡不滿意,他肯定不會明說,總之就是把奏摺駁了回去。

這就讓楊延和等人犯嘀咕,小皇帝究竟是哪裡不滿意?於是,一幫人商議之後,再次上了一份奏摺,把為什麼要這麼做的緣由,前前後後說得清清楚楚,並且援引歷朝歷代的例子,這意思就是告訴嘉靖,有先例在前,我們也是按章辦事。

而這一次,嘉靖帝沒有駁回奏摺,當然也沒有表示同意,而是選擇了“留中不發”。

什麼叫做留中不發?意思就是我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不同意,那麼嘉靖帝這麼做是因為什麼呢?難道他在玩兒拖延戰術嗎?

當然不是,他在等朝中出現與楊延和不同的聲音,更準確地說,他在等文官集團出現裂痕。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明武宗朱厚照後期以及嘉靖皇帝登基初期,大明朝廷中權勢最大的莫過於首輔楊延和,他的地位足以影響當時的朝局,而嘉靖帝就是看到了這一點,知道和他硬鋼沒有勝算,因此才會選擇了迂迴的戰術。

你楊延和再一手遮天,總不能所有人都唯你是從,況且下面有的是想替代你楊延和的人,只要這些人知道皇帝和首輔楊延和的意見不對付,那麼他們很樂意站出來去槓楊延和。

果不其然,嘉靖皇帝等來了這麼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張璁。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張璁的前半生,是一個挺不得志的人,四十多歲了還是個禮部的小官,沒辦法,他一沒背景二沒資源,只能是苦熬苦夜的混日子。

但嘉靖帝登基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張璁意識到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他敏銳地感覺到,現在這個少年天子,是一個極有主見的人,並且最重要的是,皇帝似乎很不喜歡首輔楊延和。

因此,他就把賭注全部押在了嘉靖身上,冒著被楊延和打壓的風險,第一個站出來提出了與楊延和不同的意見。

張璁的意見核心其實很簡單,就是“繼統不繼嗣”,意思就是說,嘉靖皇帝繼承大統不假,但親生父母也必須得認,兩者之間不衝突。

尤其是他的那句“夫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一下子就說到了嘉靖皇帝的心坎兒裡。

之後,朝堂上因為這件事形成了巨大的爭論,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到了後來,楊延和為此告老還鄉,他的兒子楊慎又帶著一幫大臣,跑到大殿前又哭又鬧,逼著嘉靖帝必須按照禮法行事。

而此時的嘉靖帝,沒有像之前那樣默默等待,而是迅速換了另一副面孔,當即下令錦衣衛將這些鬧事的官員全部抓起來,拖到詔獄打板子。

而這一打,19個大臣因為傷勢過重,最終斃命。

經過嘉靖帝的這一凌厲出擊,朝中那些反對的聲音迅速消失,最終他達成了自己的心願,按照張璁“繼統不繼嗣”的辦法,了結了此事。

“大禮儀”事件的始末,是嘉靖帝對於權術運用的一次真正體現,在最開始,他先試探朝中大臣的意見,看到和自己相反後,開始採用迂迴的策略,到了最後階段果斷出手,用最直接的方式,摧毀了一切所謂的禮制,最終達成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什麼階段該用什麼方式,什麼時候又該用什麼手段,嘉靖對於分寸的拿捏極準,如果他在最開始採取雷霆之擊的話,那麼肯定是適得其反,畢竟最初還有人大臣主動站到他這一方。

這就是分寸感,也是嘉靖能駕馭群臣的秘訣之一。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權力精髓之三:高明的控人術

嘉靖一朝,有個顯著的特色,那就是內閣首輔換得特別勤。

據資料記載,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單是首輔前後就換了十幾個,從最初的楊延和,到後來的楊一清,還有“大禮儀”事件中的功臣張璁,以及後來的夏言等等。

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嚴嵩和他的老對手徐階,這些都是嘉靖一朝的內閣首輔。

為什麼會換這麼多首輔呢?其實這背後,也是嘉靖皇帝的權術之一,同時也就是一種高明的用人手段。

這種手段的精髓,叫做既用你也防你。

具體的做法,就是把一個人推上首輔的位置並重用他的時候,同時在他的後面,放上一個年輕人,然後透過暗中支援,讓這個年輕人站到首輔的對立面,去攻擊現任的首輔。

等到現任的首輔到了一定程度,比如達不到與皇帝亦步亦趨,或者尾大不掉的時候,那麼就是那個年輕人上位的時候,到那時,老首輔就該讓位了。

而新首輔上位後,嘉靖皇帝故技重施,再放上一個年輕人,繼續上演著同樣的招數。

這其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比如嚴嵩,他就是踩著前任首輔夏言而上位的,而在他之後,則是徐階,也是同樣的路子成為首輔的。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嘉靖帝為何要這麼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能讓一個人在首輔這個位置上呆的時間太長,只要你羽翼即將豐滿,那麼就馬上找人將你替換掉。

只有這樣,皇帝才能具備最終的權威,而凌駕於群臣之上。

那麼,嘉靖帝是如何讓這個辦法始終有效呢?很簡單,他抓住了核心的要素,那就是人往高處走的本性。

舉個例子,一家公司裡,老闆在召開會議,會議上一幫老臣持一個觀點,而另一個很有才幹的年輕人則是另一個觀點,雙方互不相讓,甚至吵了起來。

那麼作為老闆,在會議上就會當眾批評這個年輕人,比如批評他不懂規矩,不知道尊重前輩等等,但在會議結束後,老闆就會把這個年輕人叫到辦公室,告訴他今天批評他是為了他好,公司裡只有他最能幹,然後再說一些看好你之類的話,說白了就是許諾。

這樣一來,這個年輕人就會感恩戴德,從此不僅拼命工作,並且還和那些老臣勢不兩立,時間久了,就達到了分裂那些老臣的目的。

這就是嘉靖帝的“玩兒法”,靠著這種方式,他始終站在意識形態的最高點,而大臣們,只能是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了。

古代“帝王術”有多厲害?嘉靖靠3招把控朝政45年,還不用上朝

其實,關於嘉靖帝對權術的運用還有很多,上述幾點都只是冰山一角,毫不誇張的話,嘉靖帝是一個將權術運用到了化境的人,因此,他才能二十多年不上朝依然能穩坐皇位,反觀他的孫子萬曆皇帝,同樣是不上朝“消極怠工”,但萬曆的水平就要比嘉靖差了不止一兩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