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晉文公發動三軍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搶奪名臣,他的名字是叔詹

春秋戰國時代,貴族千千萬,能留在史書中的不多。貴族中的奇人,也有千千萬,他們有的時候存在感爆棚,甚至超越了國君。

鄭國叔詹跑到楚國去,作為使者見了楚成王,回來就彙報說這個楚成王不得善終。叔詹會不會看面相不知道,反正楚成王給叔詹的印象多半是不好的。

叔詹這個人能夠青史留名,不只是因為其賢名。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叔詹至少經歷了春秋五霸的兩位。因為楚成王在位期間,多年都在與齊桓公稱霸,還曾將兵鋒推進至中原,“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這或是楚國成為春秋戰國一強的標誌。而此時,北方有齊桓公。

晉文公發動三軍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搶奪名臣,他的名字是叔詹

除了齊桓公外,還有個晉文公。當晉文公還不是晉文公的時候,叔詹就認為這個晉國公子不一般。

恰逢北風漫卷,晉國的一幫流亡者們,途經鄭國,飢寒交迫之下就想到鄭國的都城裡去避寒求暖。本來作為一國之公子,應該是可以受到諸侯國的友好接待的。只是這群流亡者中,有個叫重耳的,也就是後來的晉文公,此時尚且是晉國的通緝犯。鄭文公不接待重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叔詹認為不可,叔詹認為重耳是個大智慧的人,其後必有大用。如果鄭文公不接待重耳,也應該殺了重耳。可惜文公不聽。

晉文公發動三軍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搶奪名臣,他的名字是叔詹

真的不知道叔詹是如何判斷出楚成王和晉文公的結局的,歷史卻驚人的如叔詹的預測,楚成王最後為太子商臣所弒殺,這位太子商臣則是楚穆王,也就是後來楚莊王的父親。晉文公雖流亡在外三十年,後來迴歸晉國,還真的成就了一番大業。那麼,叔詹到底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能成就大業呢?又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會遭逢災難的呢?

楚成王與晉文公或有個共同點,即是在外貌上都不是那種純情帥哥類的。為什麼我們會這樣說呢?晉文公就不說了,“並肋重耳”很是出名,就是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也就是今天雞胸一般的畸形。這樣的人自然不好看。楚成王呢?這要從楚成王的太子來看,史書有:“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太子商臣的長相,可以說是凶神惡煞。如果楚王族中沒有產生基因突變的話,楚成王的長相中,多半十分中也是帶有三分兇相的。

叔詹會不會以長相來判斷人之命運呢?這個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反正我們知道叔詹對事情的預料非常準確即可。後來晉文公發動大軍攻打鄭國的時候,後來的人認為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報復鄭文公不善待流亡的自己,一種就是想要來奪取叔詹到晉國輔佐自己。這些都跟叔詹有關係,可見叔詹對鄭國之重要。

晉文公發動三軍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搶奪名臣,他的名字是叔詹

當然,叔詹的能力還不止於此。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包圍鄭國都城,正是在叔詹的極力引薦下,鄭文公才任用了老臣燭之武,到秦穆公的軍賬中,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秦穆公退兵。叔詹亦是功不可沒,可以說是有薦人之功的。

據傳後來晉文公向鄭國提出了兩個要求,一個要求是鄭國從此依附晉國,一個要求就是晉國交出叔詹。這可說是為了一個賢臣出動了三軍,叔詹之名,更可謂是名動天下。

對於叔詹的結果,也是有多種版本。其中一個版本來自《史記》,說的是叔詹不願成為晉國之臣,在封地城池中自殺。另外一個版本則是叔詹親自面見晉文公,在一番據理力爭下得以存活。“據鼎抗晉侯”,說的是晉文公本來想要在鼎中烹死叔詹,結果為叔詹大義凜然的氣概所折服,最後放走了叔詹。叔詹後來輔佐鄭穆公,則又是另外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