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編者按:18世紀是公認的線式戰術時代。歐洲人的線式戰術雖然簡單有效,但排隊槍斃這事確實太反人性了,因為正常人在排隊對射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去躲避和恐懼。因此散開隊形,自由射擊往往會成為很多人的潛意識選擇。而這在戰術上的最終結果,就是散兵戰術了。那麼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從排隊槍斃進化到散兵戰術的呢?

以鬆散隊形作戰的散兵並非美國獨立戰爭或法國革命戰爭的創造,奧地利的邊區兵(及其前身潘都爾兵)、蒂羅爾獵兵,法軍的“輕型軍團”乃至弗里德里希大王的“自由營”都曾在散兵戰中有過不俗表現。早在奧地利繼承戰爭中,法軍的薩克斯大元帥就以八百名輕步兵和四百名輕騎兵在豐特努瓦(Fontenoy)戰場沿著樹叢散開,憑藉火力阻止了英軍英戈爾茲比(Ingoldsby)旅的推進。在勞費爾德(Lauffeld)結合縱隊展開了猛烈突擊。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圖1、2。 奧軍的潘都爾兵,以作戰勇猛、紀律渙散聞名,他們可以說是非正規散兵的代表,專業化散兵的先驅

縱隊衝擊當時並不罕見。早在1727年,法國的福拉爾(Folard)將軍便提出以厚重步兵縱隊擊破敵軍單薄橫隊的主張,始終堪稱線式戰術叛逆者的薩克斯大元帥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充分運用了縱隊與散兵實踐,後繼的梅尼爾-迪朗(Mesnil-Durand)則進一步擴充他的想法,在1755年出版了《一種法國式戰術陣型的設想》(Projet d‘un ordre fran ais en tactique),極力鼓吹厚重陣型。自此開始,法國軍事理論界便長期存在名為“厚陣”(l’ordre profond)的縱隊與名為“薄陣”(l’ordre mince)的橫隊之爭。在許多人看來,“厚陣”更適合法國人近乎沸騰一般的勇氣,因此梅尼爾-迪朗所說的“一種法國式陣型”(un ordre fran ais)也幾乎成為“厚陣”的代名詞。在其後的七年戰爭中,法軍屢屢使用由營、團乃至旅組成的步兵縱隊發起攻擊。當時最為傑出的法軍將領布羅伊(Broglie)元帥更是多次採用縱隊與散兵的結合戰術,戰爭結束後,他主持編纂的《1764年條令》(Règlement de 1764)不僅描繪了若干縱隊進攻陣型,還描述瞭如何以正規步兵展開散兵戰,不斷削弱敵軍,為後繼縱隊衝擊做好準備。雖然如此,法軍中的“厚陣”、“薄陣”兩派相爭依然熾烈,在拿破崙時代法軍沿用的“過分普魯士化”的《1791年條令》中,橫隊依然是唯一的作戰隊形,散兵作戰也只在騷擾來襲騎兵時有所提及。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圖3。 梅尼爾-迪朗筆下的法國式陣型

十八世紀下半葉,法軍步兵主戰武器1777年式步槍(fusil d’infanterie modèle 1777)和炮兵格里博瓦爾體系帶來的輕量化發展,西歐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交通能力進步,隨著馬鈴薯推廣種植而來的糧食增產,同樣有利於戰略戰術的演化,科林在其著作《拿破崙的軍事教育》中指出:野戰炮兵的威力,道路的發展,基礎戰術與大戰術的進步,這一切都為十八世紀末出現擁有進攻思維的人創造了契機……輔之以機動能力和足夠的進攻兵力,武裝力量就能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從事戰爭。不過,正如克勞塞維茨所述“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最終為新戰術登堂入室創造平臺的依然是政治上疾風驟雨般的法國大革命。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圖4。 修建大道,韋爾內1774年繪製

大革命的歷史背景已經毋庸贅述,不過,我們也可以稍稍回顧一下法蘭西共和國革命軍在1791-93年間的若干次軍隊規模擴張:1791年1月1日,國民制憲議會授權將正規軍規模擴充到15。7萬人。同年6月11日,在路易十六外逃的刺激下,國民制憲議會決心將部分志願從軍的國民自衛軍轉入現役,截至8月17日,已動員志願兵10。1萬人。在戰爭正式爆發的1792年,有30萬人志願入伍。1793年2月24日,已經更名為國民公會的法國立法機構透過法令實施徵兵,計劃徵召30萬新兵。同年8月23日,國民公會聽取救國委員會報告後頒佈《全國總動員法令》:從現在起到一切敵人被逐出共和國領上時為止,全法國人民始終處於徵發狀態,以便為軍事服務。青年人去打仗,已婚男子製造武器和運送糧食;婦女製作帳篷、衣服和服務於醫院;兒童將舊布改成綳帶;老年人則至廣場鼓舞戰士們的勇氣,宣傳痛恨國王和共和國的統一。稍稍注意上述文字便可發現,在熱烈的革命氛圍與強大的國家機器執行力輔助下,法軍在數量上再次完成了飛躍,截至1793年底,至少已有80萬法國人先後拿起武器、加入軍隊行列。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圖5。 法軍出征

然而,雖然法軍總數急劇增長,但舊制度下徵募的老正規軍軍卻已經出現了大幅減員,早在法國貿然向奧地利宣戰前,王國時代的軍官們就有一半以上流亡國外,截至1794年,更是隻有不到十分之一仍在軍中。士兵民主推舉出的新軍官雖然往往具備大嗓門、高個子和英武的鬍鬚,卻未必具備軍事素質。而上百個訓練時間極為有限的新步兵營如何與訓練有素的奧地利、普魯士、英國乃至西班牙正規軍相抗衡?事實上,老正規軍不僅在政治上不被新的革命政府所信任,薪餉和晉升上也不如革命政府編組的志願兵部隊,這讓兩者間產生了相當程度的矛盾乃至衝突。志願兵皮蒂尼(Putigny)回憶說:當時存在一種奇怪的傾向,想讓法國士兵們相信成為共和派就足以確保戰無不勝。這顯然產生了一定的誤解,滋生了許多暴力事件。在正規軍士兵和志願兵之間,互相以“白屁股”、“藍屁股”惡語相加已經是司空見慣,極端的惡性案例也時有耳聞:1793年4月11日,迪拜耶特(Dubayet)將軍指揮的縱隊剛剛奪下陣地,一名志願兵便不知是出於惡意還是無心,開槍打死了一名老正規軍擲彈兵……整個縱隊頓時出現了全面混亂,被迫退往後方。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圖6。 1793年的典型法軍

在革命政府看來,防守必定會帶來士氣低落乃至崩潰,因而出路便在於進攻,在於這種最符合法蘭西民族氣質和共和國公民特性的作戰方式。對刺刀突擊乃至冷兵器作戰的崇拜幾乎成了一時風尚。畢竟,早在波旁王朝時期,薩克斯大元帥就說過“法蘭西民族的獨特氣質是進攻”,著名戰術家吉貝爾也曾宣稱,“法蘭西人缺乏紀律,難以適應交火……但在一切以冷兵器發起的進攻和拔取據點的戰鬥中令人敬畏。”共和國政府在1792年8月1日定製了50萬支長矛,東比利牛斯軍團的公民代表法佈雷(Fabre)甚至宣稱:你們沒有槍炮,但你們有長矛、草叉和斧頭。只要能夠帶來死亡,用什麼工具無關緊要!救國委員會在1794年2月2日釋出的公告則要求:原則在於始終以叢集展開行動並保持攻勢,讓部隊與敵軍持續保持接觸,每次交鋒都要打成刺刀戰,追擊敵軍直至將其完全殲滅。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圖7。 革命軍在前進

熱烈的革命激情與共和國的竭力宣傳令許多普通人確信士氣高昂的法軍完全依靠兇悍的白刃戰取勝,正如富瓦(Foy)將軍所述:人們在國民公會公報上只會讀到列成密集隊形的步兵營在衝鋒中擊破戰線、攻克多面堡,他們會天真地以為槍炮喪失了價值,一切都是由刺刀拿下的。就連高階軍官中虔信此道的也不乏其人,日後成為帝國元帥的茹爾當(Jourdan)將軍就抱怨說:作為一個獻身於黨派、充滿勇氣的公民,弗洛芒坦(Fromentin)忽視了戰爭藝術中最重要的部分,逐字逐句地確信國民公會講壇上不停重複的東西和雅各賓派的主張——將領的一切能力都在於,不管在什麼地方找到敵軍,都要親自站在部隊最前方展開衝擊。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圖8。 大革命的“政委”,俗稱特派員的人民代表,特派員中也不乏頗具軍事才幹的人物,圖中的米約日後將成為騎兵名將

不過,實際狀況卻往往與共和國領導人的美好願望背道而馳,儘管法軍的確能夠在一些場合憑藉龐大的兵力“淹沒”聯軍,誠如富有共和派傾向的富瓦將軍所述:當敵軍的子彈和炮彈像下雨一般越來越密集時,就會有一名軍官,一名士兵,有時甚至是一名人民代表唱出勝利戰歌。將軍用劍尖挑起他裝飾著三色羽飾的軍帽,讓遠處的官兵也能看見,以此作為勇者的集結點。士兵們的步伐加快到了奔跑節奏,第一列的戰士們以刺刀展開攻擊,戰鼓敲響了衝鋒命令,天空中迴盪著成千上萬的呼喊,“前進!……前進!……共和國萬歲!……但共和國的軍隊依然時常在少量精銳聯軍的猛烈衝擊面前驟然潰敗。吉貝爾伯爵在《戰術總論》中對法軍擅長突擊的概括性總結此時幾乎成了不祥預言: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他們(法軍)在(交戰的)最初時刻都表現得強勁且猛烈,衝擊力在這一天的戰鬥中無人可擋。但到了第二天,一旦在一個微小障礙上受挫,某些時候還高於一切的英勇就會和驚駭不可思議地混雜起來,最終淪為虛弱。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圖9。 法軍英勇作戰但仍以失敗告終的內爾溫登之戰,它將引發可怕的後果

1793年3月18日,奧軍在內爾溫登會戰中依靠韌性與運氣,最終挫敗了起初氣勢如虹的法軍。4月5日,原本掌握法軍主力的北方軍團司令迪穆裡埃率領千餘名官兵投敵。此刻,還有什麼能拯救共和國與大革命呢?歷史期待著某個人的出現,他將真正把散兵與縱隊突擊結合起來,進行正規化的操作,賦予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