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牧野之戰前夕,周武王率領

“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

渡過孟津,與各諸侯會合,得車四千乘陳師牧野,就有了著名的牧野之戰。

也正是因為這一戰,後來的周天子非常注重車戰,戰車是軍隊的一個很重要配置,同時也是衡量國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但考慮到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有這樣的一個規定,即: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也就是說,周王室是萬乘之國,而那些大的諸侯國,頂多稱得上的是千乘之國,兵力是很有限的,最高不過有三軍,戰車的數量極為有限,小的諸侯國兵力就更有限了,這也是周天子對諸侯們的一種制約,不過,這種情況在東周時期發生了變化。

西周末期,周幽王和申國之間有了矛盾,最終有了滅亡西周的那次大戰,申國聯合

國和犬戎在驪山腳下圍攻周幽王,將周幽王殺死。而諸侯大軍又將犬戎趕了回去,周幽王之子周平王被扶上了周天子的位置。

但因為周天子的軍隊遭受重創,而且周平王執意遷都洛邑,從此之後,周王室的實力大不如從前。

周天子式微的結果就是諸侯們趁機壯大自己的實力,春秋時期的周天子存在感並不強,大的諸侯國開始走上歷史的舞臺,承擔起

“尊王攘夷”

的使命,當然,這種使命感並非出自對周天子的敬重,而是出於自身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就因為打著這樣的大旗,才能得到周天子的認可和諸侯國們的擁護,也就能夠最大程度的為自身謀私利,所以但凡大的諸侯國,都有一個霸主的夢想,春秋時期的爭霸戰是很激烈的,而最先爭霸成功的正是齊桓公。

齊桓公身邊有管仲輔佐,有如神助,在春秋初期各諸侯國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

“九合諸侯”

,成為最早的霸主。

齊桓公時期的齊國,有革車八百乘,從這個資料來看,春秋初期,各個諸侯國的兵力還是比較有限的,八百乘已經算是諸侯國中的頂端了。

齊桓公正是靠著這八百乘,聯合諸侯對外攻打夷狄,對內教訓不聽話的諸侯國。當時的中原之地都是平原,因此戰爭多依靠車戰,根據記載,戰車的配置是這樣的:

“革車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也就是每乘的人數約為三十人,戰車上有甲士三人,其中最中間的稱為御者,負責駕駛戰車,每個戰車前面有四匹或者兩匹馬拉著,而戰車上左邊的一人負責遠距離射擊,右邊的一人負責近距離格鬥。

三人完美配合,如果配合不好,就會出現各種情況,比如有一次,宋國和鄭國開戰的時候,宋國的華元就被自己的車伕羊斟送到了鄭軍那邊。

這種每乘有三十人的編制應該是貫穿整個周朝的,意即春秋戰國時期的配置也基本遵循這個資料,齊桓公的八百乘戰車就相當於有兵力2。4萬。

當戰爭真正開始的時候還是比較有意思的,春秋時期的戰爭是貴族式的戰爭,往往都是雙方約定好時間,然後各自排列成整齊的車陣。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戰爭的號角一響,彼此就開始進攻,這樣的戰爭往往結束的很快,一般一天就結束了,時間基本不會超過兩天,因為只要車陣被打亂,就表示著這一方只有被動挨打的份,而只要分出了勝負,起到了震懾作用,戰爭就會結束。

春秋時期的爭霸之戰大抵如此,齊桓公之後的爭霸戰主要集中在晉國和楚國之間,而兩國之間的幾次爭霸戰中,所動用的兵力也並不多,就比如晉國出動的兵力基本就是七八百乘,楚國也不相上下。

但到了春秋後期,隨著鐵兵器的廣泛應用和縣制的推行,各個諸侯國的兵力都有了不小幅度的增加。即便是小國的兵力也已經處於千乘的程度,就更不用說晉國、楚國這樣的大國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楚靈王時期的楚國境內,有些大縣的兵力都已經達到了

“賦皆千乘”

的地步,而且這樣的縣至少有四個,這樣一算,當時的楚國應該已經達到了萬乘的程度。

春秋與戰國相交的一段時間內,晉國、楚國、齊國等大國應該已經算是萬乘之國,兵額在三十萬以上,即便是中小諸侯國,也已經成為千乘之國,這在《論語》中有所體現,其內有這樣的一句話:

“千乘之國,攝於大國之間。”

不過,戰車多的諸侯國多集中於中原之地,這和中原的地形有很大關係,而夷狄所居之地,多是山林,更適合步兵作戰,因此戰車相對較少,比如春秋末期的秦國,戰車應該不超過三千乘。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但這是對於具體的戰車來說的,如果換算成真實的兵力,則秦國的兵額也有幾十萬之多,也是萬乘之國。

隨著爭霸的升級,戰爭越來越頻繁,而戰爭性質也隨之發生改變,歷史進入戰國之後,戰爭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首先各個諸侯國的兵力都有很大的增加,如戰國七雄般的存在,兵力基本都是幾十萬,也就是說都算是萬乘之國了。

而其他的中小國兵力同樣不小,只是在戰國七雄眼裡不夠看而已。

不過,戰國時期的戰爭改變了春秋時期以車戰為主的形式,因為是大範圍的開疆擴土,因此步兵、騎兵的野戰和包圍戰逐漸取代了車陣的衝擊戰,而且戰爭更加激烈,車戰越來越不適應形勢,也就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