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衣冠禽獸、愚不可及、呆若木雞,原本都是誇你的!

曾經的“您”,表示尊重,現在的“您/寧”,表示嘲諷。曾經的“姐妹花”,是指真的,現在的“姐妹花”,是指塑膠的。曾經叫你“弟弟”,是把你當親人,現在叫你“弟弟”,是把你當菜雞。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正面的詞彙變成了貶義,不單單是網路用語,就連成語也在時間的長河中悄然變了味。

愚不可及

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是說:“甯武子”這個人,在政治清明的國家,就表現得很有才能;在政治混亂的國家,就表現的很愚笨。他在該表現才能的時候表現才能,別人也能做到;他在該表現愚笨的時候表現愚笨,卻是別人很難做到的。

而現在這個詞的指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愚蠢無比。

衣冠禽獸、愚不可及、呆若木雞,原本都是誇你的!

呆若木雞

出自《莊子》裡的一個故事。戰國時,有個人叫紀渻子,這個人是個訓雞天才。只要是他訓練出來的雞,鬥雞大會上無人能敵。不對,無雞能敵。

有一次,新一屆鬥雞大會就要開始了,齊王很想拿第一,就找來紀渻子,讓他幫忙訓雞。齊王求勝心切,沒兩天就跑去問紀渻子:雞訓得怎麼樣了?紀渻子說:“還不行,這雞太好鬥,再等等。”又過了兩天,齊王等不急了,又跑去問。紀渻子說:“還不行,現在雖然不那麼好鬥了,但一聽到聲音還是會興奮,不夠淡定,再等等。”

齊王有點奇怪,既然是鬥雞,應該是把雞訓得越好鬥越好啊,怎麼紀渻子訓雞希望雞越來越安靜呢。齊王急得不行。後來有一天,紀渻子跟齊王說,大王,雞我訓好了。齊王很高興,馬上拿去參加鬥雞比賽。可是齊王感覺不對勁,因為他發現其他參賽的雞都躍躍欲試,像打了興奮劑一樣,而這隻雞站在那裡一動不動,齊王也沒想到這雞被紀渻子訓成了這樣。結果,比賽的時候,讓人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紀渻子訓的這隻雞往賽場上一站,其他活蹦亂跳的雞都被嚇跑了。原因何在?就因為兩個字:氣場。這隻雞一動不動,神態自若,氣場太強大,其他雞還沒上就已經投降了。

這就是“呆若木雞”的來歷,它最初的意思是形容一種極高的境界,一個人即使面對大風大浪,也能泰然自若,不浮躁、不驕傲,心不為外物所牽,就像紀渻子訓出來的那隻雞一樣。但是在今天,呆若木雞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貶義詞,說一個人又痴又呆,傻白甜,像個木雞一樣。其實這個詞的本意不但不是貶義,反而還是一種最高的人生境界。

衣冠禽獸、愚不可及、呆若木雞,原本都是誇你的!

衣冠禽獸

這算是罵人比較狠的一個詞了,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但曾經這也是讚語,還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衣冠禽獸”一語最初來源是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當時要是能被稱作是“衣冠禽獸”,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且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為“衣冠禽獸”。

大放厥詞唐宋八大家在唐代有兩個人:韓愈和柳宗元,二人並稱“韓柳”。柳宗元去世,韓愈寫下《祭柳子厚文》,其中一句為“玉佩瓊琚,大放厥詞”,以此來讚美柳宗元文章辭藻精美,暢所欲言。但在後來,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意思:大發議論。

眉來眼去

現在一般指男女之間的眉眼傳情,多含貶義,或指壞人暗中勾結。但其實這個詞最早沒有貶義色彩。

辛棄疾《滿江紅·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眉來眼去是為山水美景。這個詞本只是單純拿來觀賞景色用的。

出爾反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戰國時期,鄒國與魯國發生衝突,鄒國失利,於是鄒穆公問孟子:“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個,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而犧牲的。殺了這些百姓吧,殺不了那麼多;不殺他們吧,又實在恨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長官被殺而無動於衷,到底怎麼辦呢?”孟子告訴他:“當年鄒國災荒,百姓餓死,您的官員並無人去救濟百姓,曾子說‘你怎樣對待別人,將來別人會怎樣對待你’,您不要歸罪百姓了,如果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會與你們一心了。”鄒穆公回想當年鄒國鬧災荒的情形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全國推行了仁政。

因此,出爾反爾最初是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在則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後來又反悔。比喻言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說話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