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北宋年間,一篇《縱囚論》橫空出世,歐陽修尖銳犀利的措辭,引起了眾多文人志士對唐朝皇帝又一輪的熱烈討論。

有不少人覺得歐陽修言之有理,這太宗皇帝就是為了沽名釣譽;也有的人覺得這想法太過晦暗,不過是以己度人……

“縱囚”這一典故出自唐朝貞觀年間,說的便是

“太宗皇帝下令讓390名死囚犯回家過年,與他們約定待到家中事了了,便自願前來受刑”

的故事。

只是,作為犯下死罪的人,得到了逃離監獄的機會,他們又真的會乖乖回來送死嗎?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故事。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李世民作為被歷史學家們公認的,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的功績自然不可置否:結束了天下亂世,開創了貞觀之治,讓無數百姓安居樂業,為大唐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他的一生卻有一件極富爭議性的事,也是無數人對他充滿詬病的一件事——

玄武門兵變。

李世民出生於公元598年,自幼便聰穎不凡,展現出了過人的機智和卓越的遠見。文武雙全的他,自少年時期就跟著父親上陣殺敵,立下了赫赫戰功。

公元616年,天下群雄並起,隋朝氣運已決,他也趁機勸說父親李淵加入起兵反隋的浪潮,而他自此也開始了兵戈鐵馬的生活。

兩年之後,李淵得以順利登基改國號為“唐”,李世民也憑藉自己的功績,被父親冊封為秦王和大將軍。接下來的幾年間,他一直在征戰沙場,將隋唐時期的割據勢力一個又一個的消滅。

隨著李世民在百姓心中聲名鵲起,他卻遭到了父親的猜忌。

公元626年,國家大一統的形勢已經確立,沒有了“外患”之後,他與太子李建成的競爭越發激烈。為了能夠不受制於人,李世民決定先行一步,發動了史上頗受詬病的“玄武門兵變”。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玄武門兵變”

無論後人如何評說,此時的李世民已經順利登基稱帝,將年號“武德”改為“貞觀”。次年,他又派兵大舉進攻梁師都和朔方東城,徹底統一全國。

作為依靠著農民起義的浪潮,而成功建立的國家,李世民深知農民力量的強大,為了鞏固李唐王朝的統治,他知道自己必須要成為一個明君,否則,隋煬帝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對於與將士們在戰場上拼殺出一條血路的李世民而言,他深知底層人民的生活以及百姓的現狀。想要成就一個強盛的王朝,想要成為一名百姓口中人人稱讚的明君,皇帝不僅要能夠知人善用,同樣也要勵精圖治。

在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的輔助下,“貞觀”伊始,李世民就非常順利地實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底層百姓的生活質量也獲得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一天,李世民在總結歷朝歷代的興亡時曾感嘆道:自古以來,皇帝都太過於任性,喜歡憑藉自己的喜好做事。如果開心了,就開始大肆封賞那些無功之人;如果生氣了,就開始肆意濫殺無辜之人,所以說天下的興衰暴亂都是由此而來的呀!

所以他非常清楚法治的重要性,除了要改善百姓的生活,還要完善唐朝的律法。在修訂律令時,他對歷代沿襲下來的殘酷死刑如腰斬、分屍、凌遲等殘酷的刑罰都廢除了。

修訂後的唐朝律法共計500條例,確立的刑罰名稱20等,比隋朝的法律減少了92條,減流放做勞役71條。

在對刑犯判刑的時候,除了那些十惡不赦的罪犯,其餘的也會從寬、從簡處理,更是明令禁止,反對苛待、虐待犯人。

除此之外,李世民還要求在量刑時不能一罪多罰,衙門裡判案的時候,更不能憑藉遠近親疏或者自己的好惡進行評判。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貞觀”六年,百姓人人安居樂業,趕走了在國境旁虎視眈眈的突厥之後,李世民已經成為了周邊國家口中赫赫有名的“天可汗”。

此外,他知道要得到百姓的愛戴,就要聽取人民的呼聲,瞭解百姓的疾苦,於是下詔廣開言路,允許天下百姓自由地向他和百官提出各種意見。

但是詔書下了很久,提出建議的人卻寥寥無幾。

於是,感到十分奇怪的李世民再次下令:提出建議的人可以憑藉進言的優劣,得到不同程度的賞賜。

然而,就連官員們都少有響應。

喜歡讀史書的李世民,自幼便知曉“周厲王止謗毀國”的故事,但是在封賞之下,百姓們卻都不敢開口,究竟是為什麼呢?明明他們的生活現在已經變得更好了呀,難道不希望再進一步嗎?

一日,長孫無忌在陪李世民下棋的時候,給了他一些暗示:原來是之前玄武門兵變,讓他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百姓們都以為他是一個心狠手辣、翻臉無情的君主,從而擔心向上進言會得罪他。

那如何扭轉百姓們對他的這個固有印象呢?李世民陷入了進一步的思索。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一天晚上,他在連夜批閱奏摺,卻發現今年秋後,竟然還要處決390名死囚!他不由得有些懷疑是否是自己的政令出現了一些問題?

在登基後,他就廢除了許多隋朝的嚴苛律令,呈現出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在這樣的政令下,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會犯下殺頭之罪呢?

李世民腦中快速轉過了很多思路,究竟是官僚欺上瞞下、政令實施地不徹底,還是百姓遇到了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

為了能夠了解事情的真相,他決定親自去大獄裡看一看,這或許也是扭轉百姓們對他觀念的一個好時機。

“貞觀”七年臘月,在輕兵簡行的隊伍下,大理寺卿戴胄躬身陪同著太宗一起視察朝廷大獄。監獄中充滿了絕望的氣息:有人還正在刑具上被嚴刑逼供,有的人則因為受了大刑躺在地上痛苦哀嚎……

那390名即將在秋後處決的死囚,也在獄卒的押送下來到了皇帝面前。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在得知自己面前這個充滿威嚴的年輕男子是皇帝之後,緊接著便是一陣陣的哭泣、訴苦的聲音。獄卒們也怕他們的哭泣聲惹來皇帝的厭煩,開始小聲的喝斥,然而卻無濟於事。

其中有一個人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他的行為與眾人截然相反,看到皇帝不僅沒有恐慌,向他訴說自己的苦衷,反而一副渾不吝的樣子。

“你叫什麼名字?”李世民好奇地問道。

“皇帝陛下,小人名叫張武。”

“你為何不向朕祈求,減輕你的處罰呢?”

“小人殺了人,殺人本就該償命,天經地義,又何須祈求您的寬恕呢?”他的言辭讓李世民更加欣賞了。

“那你又為何要殺人呢?”他問道。

只見那張武回話:“我們家本是在東市開了一家燒餅鋪子,沒成想縣令的侄子趙多寶看上了我的妹妹,非要她去做小妾。雖然我們也只是平民百姓,但是隻想過的平安喜樂,並不想去高門大院裡爭什麼榮華富貴!”

他停頓了一下,想到自己慘死妹妹,繼續說道,“要都保本,不是什麼良人沒成想他巧取不成?竟夜半非要強擄了我妹妹去,她不堪受辱,跳河自盡了。為了給她報仇,我就殺了趙多寶。”

“你為何沒有報官呢?”李世民問道。

“報官又有何用?他叔叔是縣令,我連衙門的大門都進不去。不過這樣也好,我為我妹妹報了仇,自然也進得去他衙門了。只是可憐我那孤苦伶仃的母親,無人照料,無人為她養老。”張武想到這裡,不禁也紅了眼眶。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果然是有官僚不作為!”李世民心想。

緊接著他又抽調了幾名死刑犯,詢問他們犯罪的原因,基本也都是大同小異。

“如果我們有更好的解決方式,誰會想要拼上自己的性命呢?”張武說道。“不過小人能在死前親眼看到皇上,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李世民問道:“那你們覺得自己的刑罰判得重嗎?”

已經聽了囚犯們痛哭了數個時辰的李世民,早已做好了聽這些人請求自己給他們減刑的準備了,但是事情的走向卻截然相反。

這些人竟然說:

“我們都是犯了死罪,縣令們的刑罰判的也沒有錯。”

“殺人償命,本就是應該的。”

“男子漢大丈夫,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沒成想這些人臨近死期,雖覺得冤枉,卻沒有祈求自己能夠寬恕他們。

“那如果朕說現在可以滿足你們一個願望,你們想要什麼呢?”聽到這話,眾人的眼睛分分也都亮了起來。

他們爭先恐後的說著自己的想法,但是卻都大同小異,彙總成一句話就是:

“我們想要在臨死前回家看一看。”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考慮到現在已經是臘月了,於是李世民便說:“那朕現在就跟你們立一個君子之約,現在正可以放你們回去過年和家人團聚,等到來年秋後問斬之際,你們來這裡赴約,如何?”

“好!”

“我同意!”

得知自己還有機會回家,過最後一個年的死囚犯們,都非常開心,他們在熱鬧一番之後齊刷刷地跪下,俯首說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在這時,大理寺卿戴胄再也按捺不住了,上前一步說道:“皇上,這些人可都是罪大惡極之人呀!他們可都是些殺人,越貨不眨眼的人,哪裡會有什麼信用呢?再說他們本是死囚犯,現在放他們歸家,約定之日一到,他們要是不回來該怎麼辦呢?”

說罷他俯身鞠了一躬,

“皇上,您三思而後行呀!”

聽到戴胄的勸阻,李世民並沒有太過擔心,反而回勸戴胄:

“無妨!無妨!用誠心才能換到忠心,朕相信他們不會辜負朕的信任的。”

雖然皇帝說的信誓旦旦,但是隨同的人卻對此將信將疑,這未知的事情,誰又能夠確保他無虞呢?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此件事了,太宗又回到了宮中,繼續廢寢忘食的批閱奏章,似乎也完全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然而,這些死囚犯回家的訊息,卻如同一滴滴水落入了滾燙的油鍋之中,快速傳遍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

“誒,你聽說了嗎?之前那個殺人的張武竟然回家了!”

“是呀是呀,不只是他,我還聽說好多個都被放回家了呢?”

“這究竟是為什麼呀?死囚犯也能赦免嗎?現在又不是大赦天下的日子。”

“嗨,誰知道呢?這上面的心思咱也說不準!”

街道里傳遍了關於這件事的討論聲。

自然也有好事的人,找上了那些被放回家的死囚犯了解情況。“張武,你這怎麼回來了呀?”

“還是要感謝皇上的大恩大德呀!”說罷,他便朝著皇城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皇上在得知我們的情況之後說要跟我們立下一個君子之約,給了我們一個陪家人過年的機會,說等到秋後問斬的時候再去自願領罰。”

“你說的可是真的?”

“我人都站在你面前了,這還能有假?”

這樣的對話陸陸續續發生在每一個囚犯身邊。

至於這些囚犯歸家之後,究竟願不願意再去赴刑,還要等到來年的秋天才能揭曉答案了。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貞觀八年九月初四這一天,長安城寬達一百五十米的朱雀大街上,早早地擠滿了從各處趕來的百姓。人們把這裡圍的水洩不通,都想要親眼看一看這個即將被揭曉的謎底,去年那390名囚犯今天能回來多少呢?他們又真的願意履行當初的約定,自投羅網、主動送死嗎?

“唉唉唉,你擠著我了!”

“看著點兒呀,碰到人了!”

“能不能給我留一個位置?我也想要看一看。”

“現在回來幾個人了?”

“已經有一百多個了!”

“嘿!還真不少呢!”

“你們說這真的能全部都回來嗎?這都兩百多個了。”

“誰知道呢,現在離午時三刻還有半個時辰,且等著吧!”

從早上開始,一個、兩個、三個……待到午時三刻時,獄卒們數一數發現竟然回來了389名囚犯。只剩下一個家裡住在京畿扶風的死囚徐福林還遲遲未到!

看到此情此景的官員們已經非常滿意了,因為囚犯歸來的數量遠超他們的預想。

但是此時死囚犯們卻竊竊私語了起來,甚至有點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憤怒。他們並不是因為自己即將要被處決而憂心,而是為了自己那一個失約的同伴覺得痛心疾首。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說好了的君子之約,又怎能罔顧呢?這時,眾多官員的目光都轉向了太宗皇帝,想要聽從他的下一步指令,他卻揮手說道:

“再等一刻鐘!”

話音剛落,不遠處傳來了車輪前進的聲音,還伴隨著車伕的吆喝聲:“讓一讓!讓一讓!我這正帶著人前來赴約呢!”

聽到這聲音,人們也自覺地開闢出了一條供牛車前進的小路。這時,一個人從牛車裡探出頭,這不正是那個徐福林嘛!只是看起來面黃肌瘦的,似是生了一場大病。

原來,他在返回京城的路上病倒了,自己沒辦法趕路,就只好僱了一個牛車前來,這也導致比約定的時間遲了一個時辰。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真的全都回來了呀?”

“可不是嘛!三百九十人,一個不落呀!”

“那皇上會怎麼做呢?真的要把他們全部都處決嗎?”

是呀,這390名囚犯如約而至,皇帝究竟要怎麼做呢?看著眼前浩浩湯湯的百姓,以及恪守約定的囚犯,李世民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一揮手,旁邊的總領太監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聖旨。

這些囚犯最終靠著他們的誠信得到了被赦免的機會。此訊息一出,眾多囚犯振臂高呼,而百姓們也紛紛稱讚:

“皇上聖明!”

至此,他再也不是百姓心中那個殘暴弒兄的皇帝了,留下來的則是他英明神武、德心仁厚的形象。

在此之後,李世民廣開的言路也終於派上了用場,種種建議紛沓而至,而他英明神武的形象也越發深入人心。為了能夠篩選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他還完善健全了傳承下來的科舉制度,開闢了一條憑考試而非憑關係、靠學識而非靠門第的客觀通道。

“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廉恥耳。”他總是深切地體察民情,瞭解民之所思,民之所想。

數年之後,“貞觀”十一年,《貞觀律》正式頒佈,真正實現了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不閉戶。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以我們現在的目光再去看李世民的“縱囚”一事,就能發現這其實是和他“安人寧國”、“先存百姓”的治國方略,以及“用法寬減”“恤刑慎殺”的整個主張是密不可分的。

他知道,籠絡人心,靠的是緩和階級之間的矛盾,而不是武力鎮壓;他知道要恢復國家的元氣,就需要保護好人口;他知道,即使是犯了死罪的人,也並非是不可教化的。

對於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而言,他的一生足夠波瀾壯闊,而他的是非功過也早已被無數人評說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為開創大唐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