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魏徵去世後,被李世民砸了墓碑,其實他一點都不冤枉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作為唐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學家,魏徵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他一生輔佐李世民,共創了“貞觀之治”的繁榮社會景象,可是他的墓碑居然曾被李世民砸毀,這是咋回事?為什麼說他一點也不冤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魏徵去世後,被李世民砸了墓碑,其實他一點都不冤枉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作為凌煙閣上的第四位功臣,魏徵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從玄武門事變開始直到他去世,整整十七年間,他盡心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從諫議大夫,一直做到了左光祿大夫。作為千古第一諍臣,魏徵的“出場”就十分與眾不同,事變之前魏徵輔佐於太子李建成,事變後,李世民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他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希望李建成把他調離京師,於是派人把他帶來,問道:“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據直回答:“先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的禍事了。”

魏徵去世後,被李世民砸了墓碑,其實他一點都不冤枉

眾臣都認為這是必死的回答,可是李世民卻大手一揮,授予其為詹事府主簿,自此成為了他的幕僚。其實李世民的做法很容易理解,他素來聽說魏徵頗有才能,此時又見他出言直爽,在危難關頭也內心敞亮,這樣的人自然堪當大用。自此,李世民與魏徵這一對君臣開始攜手治國,初唐的繁盛景象就是他們的功績。

魏徵去世後,被李世民砸了墓碑,其實他一點都不冤枉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即使是魏徵這樣的忠心臣子,李世民也曾心生嫌隙,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剛去世沒多久,發生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事件平息後自然追查參與者:陳國公侯君集和中書侍郎杜正倫都有參與謀劃,這讓李世民大為惱火,先後處死侯君集,貶謫杜正倫,但他仍然不解氣,因為這兩個人都是魏徵極力推薦的,甚至曾說他們有宰相之才,李世民難免開始懷疑他結黨營私,於是推倒了魏徵的墓碑。

魏徵去世後,被李世民砸了墓碑,其實他一點都不冤枉

魏徵死後墓碑被砸,只是因為舉薦了兩個不稱職的人,他是不是很可憐呢?其實他一點都不冤枉,在皇權社會,舉薦人與被舉薦人是負有連帶責任的。戰國時期秦趙交戰時,魏無忌率領援軍在邯鄲城下大破秦軍,秦將王齕帶著邯鄲圍軍叛逃,另一秦將鄭安平被趙軍包圍,率領二萬人投降趙國,王齕和鄭安國都是因為國相范雎才得以重任,結果出了這種事情,范雎難辭其咎,於是就有了“應侯由是得罪”。

魏徵去世後,被李世民砸了墓碑,其實他一點都不冤枉

東漢仕州郡官王丹,在一次會客時,客人給他舉薦了一位才子,出於信任,王丹就直接向朝廷薦用了此人,可是這個才子行為不端,欺君罔上被處死,王丹也因此遭重被免了官。客人更是慚愧無比,無顏面對王丹,還好王丹肚量很大,並未記仇,但是從這兩件史事中可以看出,向皇帝舉薦人才其實是有風險的,舉薦人是有擔保義務的,出了問題,兩人一個也跑不了,由此可見,魏徵墓碑被推倒其實不冤枉。

當然,歷史上也不乏聰明人,比如推薦韓信的蕭何,他曾“月下追韓信”,為劉邦增添了一員大將,可是當韓信末路之時,卻又是蕭何將他帶到了未央宮,韓信一進宮中之後就被抓住了,他被抓住之後大聲的呼喊丞相,但是丞相早已不見了蹤影,所以他就最後被處死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蕭何管不了那麼多,自然是他自己的羽毛更重要。

魏徵去世後,被李世民砸了墓碑,其實他一點都不冤枉

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後來唐太宗出征高麗,鎩羽而歸,返回的途中他感嘆道:如果魏徵在,他一定會阻止我的,隨後,魏徵的墓碑又被立了起來,也算給他們君臣的關係,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由此可見,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的辦事,真的是很危險啊!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資料來源:1、《後漢書》范曄【南朝】著;三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