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殺死了,那麼司馬遷為什麼可以詳細描述皇陵內的結構?

秦始皇陵墓建於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歷時39年,秦朝時期,秦始皇動用民工70多萬人來修建自己的皇陵,所有參與修建秦始皇陵的人,全部被封禁在皇陵內部,沒有逃生的機會,全部被活埋,有去無回,而皇陵內部機關重重,構造複雜。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殺死了,那麼司馬遷為什麼可以詳細描述皇陵內的結構?

按理說,去修建秦始皇陵墓的人都被殺死或者活埋了,也就是說沒有當事人見證了,但是司馬遷卻在《史記》裡詳細描述了秦始皇陵內的結構,具體描述是這樣的:

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司馬遷確實記載了秦始皇陵墓的機構,這雖然讓很多人好奇,因為修建秦始皇陵墓的人都被殺死了,但是司馬遷卻能描述,確實讓人稱歎,但是其實仔細分析下來,就會發現司馬遷描述秦始皇陵墓內部機構並非難事。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殺死了,那麼司馬遷為什麼可以詳細描述皇陵內的結構?

從《史記》裡面司馬遷對秦始皇陵墓的記載可以看出,司馬遷記載了秦始皇陵墓位於驪山,對修建秦始皇陵墓的人數做了記載,以及秦始皇陵墓深度達到了“穿三泉”的程度,然後記載了秦始皇陵墓內部機關重重,構造複雜。

雖然司馬遷描述了秦始皇陵墓內部的大致結構,但是具體到每個機關是怎麼樣的,或者有沒有規模壯大的兵馬俑等細節,都是沒有記載的,可見司馬遷只是根據經驗寫了陵墓內大致結構。

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和散文家,他是司馬談之子,司馬談也曾經是漢朝初期的太史令,有廣博的學問素養,家裡肯定有很多歷史典籍和奇聞樂見,司馬遷是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殺死了,那麼司馬遷為什麼可以詳細描述皇陵內的結構?

司馬遷所在的西漢初期,秦宮典籍還有存在,司馬遷作為太史令,同時父親也是太史令,可能接觸到了專門記載秦始皇陵墓大致資訊的典籍。

司馬遷描述的秦始皇陵墓內部設有暗弩弓,只要有盜墓賊進入觸動了機關的時候,就會被強弩射死。

這些資訊很可能是司馬遷在典籍裡得知,因為秦朝典籍裡可能會記載秦始皇陵墓內部的陵園工程和規模以及基本格局,因此得悉秦始皇陵墓大致機構。

司馬遷還寫到秦始皇陵墓裡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這個也是有依據的,當時秦朝時期巴蜀之地有個寡婦,煉製的水銀都給了秦始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墓室裡面放水銀就是一種財富身份的象徵。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殺死了,那麼司馬遷為什麼可以詳細描述皇陵內的結構?

同時水銀放在陵墓裡面可以更好地防腐防盜,司馬遷查閱典籍以及結合秦始皇的身份地位來推理,自然可以寫出秦始皇陵墓裡面用水銀來象徵山川地理,到處都是細小的河流貫穿著。

司馬遷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遊歷天下,到了很多歷史古蹟,也聽了很多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關於秦始皇陵墓的事情他或多或少可以在一些長者口中得知,在寫史書的時候,加上自己對歷史典籍的瞭解以及藝術加工,自然能大致描述秦始皇陵墓內部的結構。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殺死了,那麼司馬遷為什麼可以詳細描述皇陵內的結構?

因此,綜上所述,儘管修建秦始皇陵墓的人都被殺死了,但是司馬遷透過查閱歷史典籍,以及親身走訪歷史古蹟,再加上自己對歷史人物性格的推理,和自己的藝術加工,才得以將秦始皇陵內部的機構描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