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資治通鑑:給領導提建議,要找好時機,做事更要與時俱進

公元前269年,閼與之戰,趙奢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戰勝了虎狼之師秦軍,徹底打破了秦國不可戰勝的神話,會戰中,秦軍將領胡陽不幸傷亡。

趙惠文王聽說趙奢打贏了這場看起來希望渺茫的戰役,內心無比的喜悅。於是下令,俸祿500石以上的官員,隨同他到邯鄲城三十里外,迎接趙奢班師回朝。

為了獎勵趙奢,趙惠文王在邯鄲大擺慶功宴。宴會上,趙惠文王說道:“當初,寡人向各位將軍詢問閼與是否可救,可是沒有一個人敢接這單業務,就連廉頗老將軍也沒有把握,沒想到趙將軍勇氣可嘉,居然打贏了這場戰。”

此時的廉頗在一旁端著酒杯,獨自喝悶酒。以他的性格,說話的人要不是趙王,他早就拿刀上前跟對方幹起來了。

隨後趙惠文王說道:“論經驗趙將軍確實不如在座的將軍,但是論智慧和勇氣,趙將比你們更勝一籌。”

於是趙王當即宣佈,封趙奢為馬服君,與廉頗等人平起平坐,同時還任命許歷為國尉。

閼與之戰,趙奢採用隱蔽作戰企圖,麻痺敵人,促其驕傲輕敵,爾後出其不意,突然發動攻擊,以及搶先佔領要地,使己方處於有利地位的作戰指導,這是此戰獲勝的主要原因。此後,秦國向東兼併的兵鋒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多年後仍不敢輕舉妄動,恐怕重蹈閼與之覆轍。

一次偶然機會,田單獨自一人在一家酒店喝酒,看見趙奢一個人在街上閒逛,於是便揮手讓其進來坐坐。趙奢看見自己的知己好友,也不含糊,就直接走進酒店跟趙瑾坐在一起。

田單說:“平時看趙將軍不是在家看書,就是在處理公務中,今天咋有空出來閒逛。”

趙奢回答道:“自從被趙王封為馬服君後,我壓力很大,以前自己是位默默無名的稅務小吏時,無憂無慮,現在權力越大責任越重。今天剛好處理完公務,順便出來走走,散散心,看看老百姓最近生活怎麼樣。”

“趙將軍,不僅僅是位文武全才,還是位心繫蒼生的人。不過我有一個疑問不知道當講不當講?”田單說道。

“但說無妨。”

“聽說你當初帶兵出征援救閼與城時,下了一道命令:有敢以軍事進諫者,一律處死,為何趙王的小舅子跟你提建議,你把他給殺了,而許歷在軍中提建議,你卻沒有殺他,最後還在慶功宴上為其邀功?”田單說。

趙奢喝了一杯酒,微笑地說道:“趙兄, 你有所不知。”

田單迫不及待地問道:“說來聽聽。”

趙奢說:“殺趙王小舅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我趙奢原本是一名小吏,後來獲得平原君推薦,被趙王任命為稅收官員,但是以前沒有任何實際帶兵的經驗。雖然趙王給了我軍隊的絕對指揮權,但是我在軍隊沒有威信,擔心在與秦軍作戰時,士兵不能聽從我的安排,從而導致救援失敗。而採用殺人立威是最好的辦法。透過殺掉幾個違反我軍令的人,這樣可以快速讓軍隊只有有趙奢一個人的聲音。

另一方面,若同意那個軍官的建議,去救援武安。如果取得勝利了,那這個軍官要不要獎賞呢?

不賞,我趙奢就落得賞罰不明的黑鍋。

賞了,就容易打我的臉。因為我之前已經說了,有以軍事諫者死。現在這個人不僅沒有死,還得到了我的獎賞。到時候在軍隊,哪怕是敵方,都認為我趙奢是一個好欺負的人,說話前後不算數。這是為將者的大忌。

還有,倘若我去解救武安,如果失敗了,甚至導致閼與戰敗,那麼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算提建議軍官的?人家只不過是給我提出他的想法,至於做不做是我的事情,承擔不了失敗的後果。

再說當時秦軍為了獲悉我的作戰意圖,他們是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圍攻閼與,一路攻打邯鄲城旁邊的武安,用以牽制我趙軍援救閼與的主力。

如果我趙奢援救武安,那麼秦軍知道我方的作戰意圖是先解救武安,再解救閼與。這樣秦將胡陽就可以率先做好站前佈局,在我趕赴閼與的時候,先做好埋伏。

如果我方不去解救武安,也沒有火速解救閼與,而是繼續在邯鄲城外安營紮寨,加強防禦措施,那麼他們就誤認為我軍的目的是為了保衛邯鄲城,他們便可以肆無忌憚的全力攻取閼與。”

田單接過話說到:“我原以為趙將軍殺了趙王小舅子,只是為了在軍中立威,沒想到還有那麼深遠的打算。”

趙奢接著說道:“不敢當,當時也是迫於無奈,只好採用苦肉計的方式,讓秦軍徹底相信,我方只是為了保衛邯鄲城。只可惜這小子太不會看事情了,我知道他為武安老百姓著想是好的,但是在這種時候是不能感情用事的。

再說,我是軍隊總指揮,戰事怎麼打,打哪裡是我說了算。如果這個建議我打這裡,那個建議我打那裡,趙王還要來幹啥,乾脆讓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各幹各的不就好了嗎?

這種士兵我是最不喜歡的,分不清利害關係,搞不懂戰爭的局勢,僅憑頭腦發熱,意氣用事,有什麼用。對方罵兩句就受不了,就要跟對方開幹。敵方讓你看到的都是想讓你看到的,在市場中,特別是在戰場,看到的東西只是表面。關鍵要有大局觀,有了大局觀才不容易被敵人的伎倆所迷惑。無論做什麼事情,尤其是打仗,我一直認為靠的不是意氣用事,更不是蠻力,而是智慧。”

田單說:“有道理,但是我聽說許歷在軍事作戰中,同樣也對你進行指手畫腳了,為何沒有得到任何處罰?”

趙奢邪惡地笑道,但是他不能說其實許歷提出的意見是我提前跟他說的,是我與他兩個人唱雙簧,目的是為了方便把我的親信許歷安插在軍中,後期方便有照應。

而說:“趙王小舅子和許歷兩個人提建議的時機不一樣。前者是在我把軍隊剛開出邯鄲城時,還沒有具體到哪個地方作戰,他就對指手畫腳,當時我故意停下來,正愁著如何有效立威,他卻主動送人頭了。

許歷提建議時,我已經到達閼與城外三十里處了,作戰目的地已經非常明確,他只是對我的整體作戰計劃進行完善,並沒有在大方向上說三道四。何況他說得非常有道理,當時我們急行軍到達閼與戰地,如果不及時集中兵力嚴陣以待,等武安地區的秦軍到達後,我們便錯失良機。”

田單接著問道:“趙將軍,你認為作戰,是士兵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趙奢看著這位跟自己有相似經歷的好友,並沒有急於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田單怎麼看的。

當初田單原本是一位默默無名的臨淄市市場管理員,燕國為了報復齊國,於是委派大將樂毅率領五國軍隊,攻打齊國。危亡之際,田單臨危受命,帶領城中百姓堅守即墨,採用反間連環計,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失地七十餘城,拜為相國,封為安平君。

兩個人都是臨危受命,都是面對強大的敵手,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吏靠自己的智慧走向人生巔峰。

田單很自信地說道:“我認為,士兵數目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士兵數目越多就容易影響農耕,造成糧食供應困難。是自破之道,因為古代帝王的兵力不過三萬,便可令天下諸侯臣服。”

趙奢這個人性子很直,特別是在真理上,從來不會給別人面子。因為只要他認為是對的,就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此田單也很瞭解他的性格,也很欣賞他的為人。

“此言差矣,我認為兵力必須達到十萬甚至二十萬才能夠服天下。”趙奢說。

田單性子溫和,不會當面反駁別人的觀點,但是他也是一個較真的人,於是委婉地問道:”請說出你的理由。”

趙奢:“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不過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過三千家,用三萬兵攻或守,對將帥來說沒有困難。可是時代變化了,國際人口及諸侯都在增加,到目前為止已經有秦、楚、齊、趙、韓、魏,楚七雄,每一個國家差不多擁有千丈之城,其中萬家之邑比比皆是。以三萬兵野戰未可言必勝,圍城更加不用指望。”

田單聽完趙奢的解釋後,頓感自己自愧不如。

其實兩個人所說的都沒有錯,只是所說都是站在不同的時空上將的,田單思想比較保守,沒有高屋建瓴的遠見,更沒有與時俱進。所闡述的觀點是在堯舜時代,社會生產力落後,人口稀少。

而趙奢是站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闡述自己的觀點,他是活在現實社會里,並沒有死讀書,而是與時俱進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