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談古不論今,話說傳說中的君王

歷史記載著一個國家、民族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蘊含著一個朝代興衰更替的客觀規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和智慧。對於一個歷史迷來說,閒暇之時總是喜歡翻閱史書,探尋歷史浩瀚中的奧妙,從《二十四史》書籍中尋找歷史忠實的記載,瞭解我國數千年文明發展過程中的燦爛文化。

《二十四史》一書,從《史記》起源到《明史》,這24部史書如滄海明珠獨放異彩。中國人都自認為是炎帝和黃帝的後代,稱為“炎黃子孫”。我對這段歷史的追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孜孜不倦地從中去探尋真實的足跡。

據《二十四史》書中記載,相傳在黃帝統治天下前,是神農氏(炎帝)統治當時的天下,可炎帝自身權威已經衰退,各地諸侯缺少約束,紛紛發生內亂,而神農氏對此束手無策。相傳黃帝天資聰慧,是個天才,他訓練軍隊,打造武器,征服了那些暴虐的諸侯,非常得民心,很多諸侯歸順了黃帝。這時神農氏炎帝見自己失勢,就想用武力解決,可當時的諸侯們大多心歸黃帝,不聽炎帝號令,於是黃帝率領各種猛獸和諸侯在阪泉與炎帝大戰,連續打了3個大仗,把炎帝殺得大敗。黃帝征服炎帝后,各地諸侯紛紛奉黃帝為天子,讓他取代了神農氏的地位。炎帝見自己兵敗於黃帝,掉頭與他握手言好,而且黃帝和炎帝兩人以後關係變得非常好,他們倆一起把中國治理得非常昌盛。這就是後來的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的由來。

談古不論今,話說傳說中的君王

賢德之士,總能受人矚目被委以重任。當時皇帝的繼位採取禪讓制度,黃帝死後經歷幾任後到高辛繼位,高辛有兩個兒子,因德才不兼備,皇位禪讓給他的弟弟放勳繼承,也是堯帝。堯帝簡直是神的化身,他非常仁德、博學多才,當時的百姓在他的統治下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

在堯統治期間,突發了大水,百姓們遭殃了。經眾臣一致推薦鯀去治水,堯就命令鯀為治水大臣,但歷經9年,洪水依舊氾濫,也是說鯀治水無方,導致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堯當了70年的天子後,把皇位禪讓給舜。舜是黃帝的後裔,名叫重華,孝順謙讓的美德聞名天下。舜繼位後,重用賢臣,見鯀把水治理得一塌糊塗,就把鯀殺了,重新任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眾所周知“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是個很賢明的人,吸取父親的教訓,採取了疏導的方法把洪水引向大海,開鑿了九大山脈的道路,疏通了9條河流,徹底將洪水治理好了,天下重新回到太平年代。

談古不論今,話說傳說中的君王

禹在治水期間推行德政,建立了五服制來治理天下,甚至幾次過家門而不入,為感謝他把人民從洪水中解救出來,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大禹”。但禹並沒有因功而驕傲,反而更加謙虛謹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為百姓造福。舜覺得禹是個賢德之人,而且又立了這麼大的功勞,於是舜就把皇位禪讓給禹,定國號為夏。

傳說中禹是夏朝的第一個王,在他死後,子啟繼位,從此開始了王位的世襲制度。至此,禪讓制被世襲製取代,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