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序言

寇準是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1004年,宋真宗趙恆時期擔任宰相,在拜相當年,契丹人大舉入侵,兵鋒直抵澶州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臨危不亂,阻止宋真宗南遷,併力諫其御駕親征,戰爭中北宋大敗遼國,取得檀淵談判的主動權,挽救北宋政權於危亡之中。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但因其性格過於剛強正直,遭遇朝廷佞臣排擠,在1006年被宋真宗罷去相位,十一年後寇準二度拜相,依然不與奸臣同流合汙,以至於再度被貶,直至雷州司戶參軍,並於1023年病死於任上。

從天才少年到國之棟樑

公元961年,寇準出生於陝西渭南的一個名門望族,他的先祖蘇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時任司寇,是主管刑獄的最高長官,因屢建大功,賜以官職為姓。

父親寇湘是後晉時期的進士,任魏王記室參軍,因屢建功勳,被封為國公,死後被追贈為太師尚書令。

生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寇準不僅天資聰穎,還勤奮好學,十四歲時就能寫出不少優秀的詩篇,十五歲時就能精習《春秋》,用現代話講,絕對是妥妥的神童。

980年,年僅十九歲的寇準考中進士,當時的皇帝是太宗趙光義,趙光義在選取進士為官時,往往到殿前親自面試提問,年紀輕的人往往不予錄用。

有人讓寇準虛報年齡,寇準卻說:

“我剛剛準備要踏上仕途,怎麼可以欺騙陛下呢?”

後來寇準憑藉出色的應對,被趙光義破格錄用。

從這件事情看,寇準除了出眾的政治天賦,而且性格正直,這既為他以後的澶淵退遼中的出彩表現做了鋪墊,也對其宮廷鬥爭失敗,被貶謫嶺南埋下伏筆。

二十歲的寇準先是被派往歸州巴東任知縣,任滿後又改任成安知縣,後來他憑藉出色的才能,從地方逐漸進入中央。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先後任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等職,不過寇準在近十年的宦海生涯中,改變的官職,不變的卻是正直的秉性。

989年,寇凖在大殿進諫時過於忠言逆耳,趙光義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龍座,轉身回宮。寇凖卻扯住他的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他把話講完。

事後,消氣的趙光義十分讚賞寇凖,高興地說:

“我得到寇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

從此寇凖的剛直在朝中流傳開來。除了直言納諫,寇準對朝臣的貪贓枉法同樣不容。

時任參知政事王沔的弟弟王淮貪贓受賄千萬,卻僅被撤職仗責,不久又恢復了原職,寇準十分憤恨並向趙光義闡述,王沔受到嚴厲處理。

而寇準得到趙光義更大的青睞,當即任命他為樞密副使,開始直接參預朝廷的軍國大事,這一年寇準年僅三十歲,第二年又被任命為參知政事。

在北宋,參知政事相當於副相,至此寇準躋身宰相行列。不過此時的趙光義身體狀況已不容樂觀,立儲問題提上日程。

寇準再次直言進諫,不可與後宮、宦官商議,也不能與近臣謀劃,必須選擇朝廷大臣均認可的,趙光義聽從寇準建議,選擇襄王趙恆為太子,997年,趙光義駕崩,趙恆繼位,是為宋真宗。

澶淵退遼,保衛趙宋江山的救時宰相

起初,宋真宗想讓寇凖為宰相,但擔心他性格太過剛直,難以勝任,但北方遼國的強勢崛起使宋朝面臨強大的軍事威脅。

999年,遼軍大敗北宋於高陽關,1003年,遼軍二度入侵高陽關,宋軍副都部署王繼忠被俘降遼,這兩次戰爭的慘敗極大震動了北宋朝廷。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面對雪片般的邊境告急文書,時任參知政事畢士安力薦寇準為相,並篤定地說只有寇準可以禦敵保國。

1004年,寇準被任命為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正式被拜為宰相。

同年九月,遼聖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后率20萬大軍從幽州出發,浩浩蕩蕩向南推進,兵鋒直抵河北定州。

北宋舉朝驚惶,參知政事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樞密副使陳堯叟是四川人,提議遷都成都,總之就是透過逃跑來保命。

至於真宗本就無心抗敵,更加惶恐不安,只有寇準和畢士安堅決主張抵抗。

寇準甚至當著王欽若、陳堯叟的面向真宗進言:

“誰是替陛下籌劃遷都計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殺頭。”

同時寇準力諫真宗御駕親征,痛斥遷都是拋棄太廟祖業的行為。寇準的慷慨陳詞成功阻止了妥協派逃跑避敵的主張。

為了消除王欽若對真宗的影響,寇準直接把他從真宗身邊調到前線去防遼兵。

之後,寇準根據戰場形勢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敵方略,並大力發展民兵隊伍,積極備戰。

當年十月,遼國大軍直撲澶州城下,一旦澶州城破,不僅河北淪陷,而且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遼國鐵蹄之下。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朝堂內部有不少人對抗敵沒有信心,甚至當時的宰相畢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拒絕北上。

為了鼓舞士氣,樹立抗敵的決心,寇準督促怯懦的真宗親征,並告誡其只可進尺、不可退寸,放眼朝堂,幾乎沒有人支援寇準。

但寇準毅然抗敵,指揮在前,抱定“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北宋時黃河從澶州穿過,澶州被一分為二,遼軍在北城附近,真宗不敢過河,只願駐紮在南城。

在寇準的力勸下,衛士才把真宗的車駕轉向北城行進,渡過浮橋時幾乎是在驅趕衛士前進。

當真宗的黃龍旗在澶州北城樓上出現時,城下北宋軍隊立即歡聲雷動,氣勢百倍。真宗在北城象徵性地巡視後,仍回南城,只有寇準留在北城指揮作戰。

雖然情勢危機,但寇準依然與下屬在城樓上喝酒下棋,鎮定自若。

遼軍方面雖然軍隊規模巨大,但由於孤軍深入,供給線長,糧草不繼,再加上真宗與寇準親臨前線,極大鼓舞北宋軍隊士氣。

遼軍在與宋軍的戰爭中節節失利,遼國軍心動搖,蕭太后及大丞相耶律隆運眼見在戰場上撈不到什麼便宜,便轉而向北宋議和,企圖從談判桌上獲得好處。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而真宗本來就沒有抗敵的決心,早在他離京親征的同時,他就派議和使節曹利用前往遼國軍營。

當時遼國提出的議和條件是要宋“歸還”後周柴榮北伐奪得的“關南之地”,而北宋的條件是,只要遼國退兵可以每年給一些銀、絹,但不答應領土要求。

寇準始終反對議和,主張乘勢收復失地,下邊的主戰派將領也磨刀霍霍,準備奪取幽燕之地。

但由於真宗傾向議和,致使妥協派氣焰囂張,他們攻擊寇準擁兵自重,指責其圖謀不軌,最終寇準在他們的毀謗下,被迫放棄主戰的主張。

宋遼開始談判,經過一段時間的拉鋸,遼國因長期孤軍深入,在戰場上陷入被動,最終按北宋的條件達成協議。

爭議的焦點在於銀絹的數量,曹利用臨行前請示真宗,真宗說:

“逼不得已,一百萬也可。”

曹利用前腳從真宗的行宮一出來就被一直守候在門外的寇準叫住。寇準嚴肅的告訴曹利用:

“雖然有聖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應所給銀絹不得超過30萬,否則我就砍你的腦袋!”

1004年十二月,宋遼雙方訂立和約,即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遼國放棄對北宋的領土主張,換取的條件是北宋每年給遼國三十萬銀絹。

曹利用自覺很光榮地完成了任務,興沖沖地回宮稟報。當時趙恆正在吃飯,問曹利用許給遼國多少銀兩,曹利用沒有說話,只是伸出三個手指。

真宗誤以為是三百萬,大驚道:

“太多了,太多了。”

曹利用馬上回答:

“是三十萬兩。”

趙恆聽完嘀咕一聲:

“才三十萬,這麼少。你很會辦事,很會辦事!”

隨後便重賞了他。澶淵之盟雖然沒能實現北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夙願。

但宋遼在百年裡沒發生過戰爭,以至於出現“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干戈”的局面,促進兩國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

此後雙方互使達三百八十多次,遼邊地發生饑荒,北宋也會派人賑濟,後來真宗崩逝訊息傳到遼國,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不過這也導致宋遼武備廢弛,最後遼國被崛起於東北的女真所滅,而北宋也遭遇靖康之恥,被迫南遷。

兩度罷相,蒙冤遭貶,客死雷州

從積極抗敵到澶淵之盟,寇準功冠於世,朝野上下有目共睹,真宗也對其尊敬有加,但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寇準遭到妥協派官僚的嫉恨,尤其是王欽若這個曾被寇準斥為“罪可斬首”的妥協派首領。

再加上寇準選拔人才不講門第,喜歡用出身貧寒而有才的人,鼓勵御史臺批評朝政,更是使王若欽對寇準恨之入骨。

此後王若欽屢次在真宗面前詆譭寇準,導致真宗對寇準逐漸冷淡,1006年二月,距澶淵之盟不到二年,寇準就被免去宰相,貶到陝州去做知州。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在當時的朝堂,丁謂與王欽若都是善於奉迎之人,為了博得真宗的歡心,他們大搞迷信活動,粉飾太平、迷惑視聽。

真宗晚年臥病不起,越發糊塗,對王欽若與丁謂,簡直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1009年,丁謂主動邀請寇準回朝再當宰相。

當然,丁謂此舉是別有用心。在當時無論資歷還是聲望,丁謂實在不夠宰相的資格,他只能以參知政事的名義,假借寇準的名望為自己服務。

對於這一點,寇準看得很清楚,他的門生也勸他不要去,但寇準毅然決然回京任職。

在寇準看來,為官一天就是為國盡忠,權謀手段和宮廷鬥爭不在他考量範圍內。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回京後,丁渭為了把寇準拉為同黨,在一次宴會上,寇準的鬍鬚沾了些菜湯,丁謂馬上起身為其擦須,而寇準非但不領情,反而十分惱火,當場訓斥丁謂有失體面。

丁謂氣得惱羞成怒,發誓報復。寇準二次出任宰相後,剛直不阿,劉皇后的孃家人仗勢犯法,真宗為了劉皇后的面子,下詔赦免,但寇準堅決反對,認為必須按國法處置,導致劉皇后與寇準結下怨仇。

而此時真宗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經常神魂顛倒,甚至滿口胡話,朝政大事多由劉皇后決斷。

面對劉皇后干政和丁謂專權,寇準決心挺身而出,趁真宗清醒之際,寇準聯合一些元老重臣上奏建議選擇正大光明的大臣輔佐太子監國。

病中的真宗也意識到丁謂專權的嚴重局勢,就批准了寇準等人的上奏,並選擇寇準輔政。

然而還沒來得及擬好詔書,訊息就洩露出去,劉皇后先下手為強,罷去寇準的宰相,任命其為太子太傅。

正在這個節骨眼上,當時有一名叫周懷政的太監與丁渭有私怨,企圖發動政變,斬殺丁謂,復相寇準,擁立皇太子即位。

但訊息再次走漏,丁謂聯合曹利用派兵包圍周懷政的住處,周懷政被俘後自殺。

丁謂乘機誣告寇準參與密謀,揹著真宗,聯合劉皇后將寇準貶至遠在嶺南的雷州,任司戶參軍。

此時的真宗病入膏肓,問左右的人為什麼多日沒見寇準,他們因為畏懼丁渭都不敢回答實情。

1022年,含冤的寇準到達雷州赴任。雖然他連個像樣的住房都沒有,但當地官員、百姓素來仰慕寇準,主動替他蓋房。

而寇準也沒有因為被貶雷州而荒廢政務,相反他積極傳播中原文化,指導當地居民學習知識,破除迷信,並大力開發雷州,傳授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興修水利,灌溉良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1023年九月,為國辛勞一生的寇準病逝於任上,十年後,宋仁宗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太子太傅、萊國公之職,贈中書令,諡號“忠愍”。

從澶淵退遼到客死雷州,北宋救時宰相寇準的晚景為何如此淒涼

小結

寇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天資聰穎,兩度出任宰相,尤其是澶淵之戰和澶淵之盟中力挽狂瀾,保住北宋領土完整,是名副其實的救時宰相。

但其性格過於剛直威嚴,給自己樹立太多政敵,也無法適應複雜的宮廷政治鬥爭,導致最終客死他鄉的悲劇。

正如同為宰相的同僚王旦所言:“凖好人懷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凖乃為己任,此其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