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50萬大軍拒絕回援,坐視亡國,割據稱王,卻為中國增添半壁江山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並沒有滿足於現有的江山,採取“北守南攻”的策略,一邊在北方大修長城,佈置30萬精銳部隊防禦匈奴,一邊派出50萬軍隊南下,並修建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流域,意圖開闢廣大嶺南地區。

這樣做帶來的後果很嚴重,除了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外,最主要的是中原地區沒有足夠強大的秦軍野戰部隊,陳勝、吳廣一起事,六國遺族紛紛響應,突然間便天下大亂了,各郡縣只有少量秦軍駐守,根本彈壓不住。

50萬大軍拒絕回援,坐視亡國,割據稱王,卻為中國增添半壁江山

據史書記載,參與平叛的秦軍主力有兩支,一支是章邯的20萬人,以酈山刑徒為主,另一支是王離的20萬人,正是防備匈奴的那支秦軍。這兩支秦軍都在鉅鹿之戰中覆滅,秦朝從此再無反抗之力。

那麼,南下的50萬秦軍為什麼沒有出現?兵力相當於章邯和王離的總和,如果能夠及時回援,恐怕將會改寫中國的歷史,這50萬秦軍到底去哪了?他們其實哪都沒去,一看中原亂起,居然把門一關割據稱王了。

50萬大軍拒絕回援,坐視亡國,割據稱王,卻為中國增添半壁江山

這支秦軍最早的首領是屠雎,死於當地土人的突襲,然後由任囂接任,副將是趙佗。經過一番血戰,秦軍終於平定嶺南地區,設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

秦始皇一死,天下隨即大亂。第二年任囂病死前任命趙佗為南海郡尉,相當於省軍區司令。趙佗命令切斷通往中原的道路,並奪取桂林和象郡,自立為南越王,建都番禺(廣州)。

50萬大軍拒絕回援,坐視亡國,割據稱王,卻為中國增添半壁江山

趙佗為什麼不肯回援秦朝,50萬秦軍又為什麼都願意聽從他的命令?其實,趙佗本就不是秦人,老家是恆山郡真定縣,位於現在的河北省,古時叫常山,跟趙子龍是老鄉。

50萬秦軍也不是章邯、王離那樣的野戰軍團,史學家認為最多隻有幾萬真正的秦軍,其餘是六國的降卒及家屬。換句話說,這支秦軍類似於屯墾部隊,種地比打仗更在行。

50萬大軍拒絕回援,坐視亡國,割據稱王,卻為中國增添半壁江山

秦始皇對六國降卒不放心,索性打發到嶺南去開發邊疆了。可想而知,這樣的部隊對秦朝能有幾分忠心,既然有趙佗帶頭,大家就順水推舟,繼續在嶺南生活下去,倒也清靜。

趙佗一直活到97歲,大大促進了嶺南地區的開發,以及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漢朝建立後,南越向劉邦稱臣,重新成為中國疆土。到漢武帝時期,徹底取消南越王,屬地併入郡縣,從而奠定了中國南方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