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曾國藩的變與不變,堅守儒學又投身洋務,有官場智慧又固執愚昧

曾國藩的變與不變,堅守儒學又投身洋務,有官場智慧又固執愚昧

“百無一用是書生”,而曾國藩就是一個例外,有人認為他是後輩之楷模,有人說他是劊子手。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曾國藩傳統文化的最後代表。

“傳統文化的最後代表”

曾國藩從小就沐浴在傳統文化的搖籃裡,五歲啟蒙,十四歲開始考試,直到二十八歲,長達十三年的苦讀,考中了翰林。

多年的學習奠了曾國藩的精神世界—儒學為主體。“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小小少年的期望。受《春秋》影響的他在試文表達出了對大一統中央王權的維護,得到了高度讚揚。

曾國藩的成就與他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修身慎獨,是生命境界的第一次昇華,拜訪唐鑑,檢點自己的道德品行,內心無旁騖,外言行莊重。遵循朱子教導,完成了第二次昇華,蛻變成一個全新的自己。曾國藩一生以聖賢為榜樣,經常罵自己“卑鄙”,勢要自身缺點一較高下。這種堅定的信念讓人折服。

曾國藩的變與不變,堅守儒學又投身洋務,有官場智慧又固執愚昧

除此以外,他有兩個原則:不以升官作為發家致富的手段;以澄清天下之志。就是曾國藩誠實慎言的態度使他的晉升之路少了不少波折。深受傳統經典影響的曾國藩,有著高於一般官員的眼光,察覺太平軍的不同之處,訓練湘軍。奠定亂世事業的根基。

曾國藩對“西學東漸”的貢獻

令人驚歎的是,曾國藩還是西學東漸的拓荒者,即便他骨子裡依舊弘揚傳統經典。

曾國藩主張了洋務運動,也在戰爭中切身體會到了洋槍的巨大威力。幾次戰爭中,他體會到不能只用銀子去購買西方的武器,自己掌握和學習先進技術才是最關鍵的。“自強”就成為了洋務運動的口號。

在缺乏資料和經驗的情況下,依然製造出了第一臺蒸汽機。隨後,第一艘機動輪船誕生。與此同時,他引進先進裝置,在造船這一事上傾盡了很大的心血。隨著西方先進技術的引進,一批科技人才產生了,也促進了西方的思想進一步在中國傳播。

曾國藩的變與不變,堅守儒學又投身洋務,有官場智慧又固執愚昧

光有先進裝置還不夠,還要有先進的知識。如何才能向社會傳達這些知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翻譯西書。曾國藩組織了一批學者,翻譯多種領域的書籍。出刊《西周近事彙編》,建立“格致書院”。這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曾國藩建立翻譯館的作用不只是對外傳播知識,也打破了以前教會壟斷的局面。教會在以往只會宣傳宗教,當科學書籍大量的流入,《光學》《電學》譯著的出現,奠定了近代物理的基礎。還有《談天》,《儒門醫學》,這些譯著都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科學的傳播讓人們的思想覺醒,逐漸拋棄陳舊腐朽的觀念,改變自身的態度,學習先進的知識。中西文化同時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改良主義者也應運而生。

人才的培養也是重中之重的,曾國藩認為中國之所以在外交上屢次吃虧,是因為缺乏受教育、有能力的人來處理事務。

曾國藩的變與不變,堅守儒學又投身洋務,有官場智慧又固執愚昧

明白了培養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之後,曾國藩建立洋務學堂,讓留學生在海外學習。雖然最後經歷一番波折,留美教育以失敗告終。但是一些留學生還是帶回來自己的所見所聞,改革現狀,為近代思想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是中國真正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所以曾國藩是西學東漸的拓荒者是有道理的。

曾國藩的“智慧”

不可否認,曾國藩有著他自己的智慧。曾國藩權傾天下得以善終,別人說他是天縱奇才,羨慕他仕途順遂。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曾國藩小時候被叫做“笨小孩”。

“笨”到什麼程度呢?小偷想在曾國藩的家裡偷東西,準備等燈滅了就下去房梁。誰料看見一個笨小孩拿著一本書翻來覆去的,弄了十幾遍也沒背會,反倒是小偷先會了。曾國藩也有些固執愚昧,一次小的戰爭失利,情急之下,竟然想投水自盡。

曾國藩的變與不變,堅守儒學又投身洋務,有官場智慧又固執愚昧

梁啟超說過:“固非有超群絕倫之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挫。”鈍挫恰恰完美的詮釋了他的智商和人情世故。

初到官場的時候,被人說不會做人;性格內向,不會與上層的人搞好關係,還處處頂撞。自己憑著一腔熱血向皇帝進言,卻被罷免兵權。治匪有功,因讓當地官員失了面子遭夜夜咒罵。

在家裡,曾國藩苦心勸誡兄弟,最後落得吃力不討好,寫的一份份家書被嫌棄。可以說是處處碰壁。

人家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其他人妻離子散眾叛親離,他可以重獲信任,步步高昇。在一年的反省中,曾國藩領悟出自己過於急功近利,應該改變自己的處世方式。

他不再像之前那般剛強,不近人情,待人待事變得隨和謙虛了。最後,得到了很多人的追隨,有一句話是“湘系文武錯落半天下”,意思是文武百官有一半是從曾國藩這出去的。

曾國藩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既不靠玩弄權術升官,也不一味的老實本分。

曾國藩的變與不變,堅守儒學又投身洋務,有官場智慧又固執愚昧

他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功,離不開曾國藩的敢於付出。別人出了什麼事,都是該出錢的出錢,該出力的出力,毫不吝嗇。“利他就是利己”,這樣的大智慧在今天依然適用。第二個智慧就是“守信”,在外交上,曾國藩曾經就給李鴻章一個“誠字錦囊”,果然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當然,這只是針對他“好”的品質來說。

第三個智慧“修身養性”,曾國藩深諳養生之道,每日靜坐反思,臨睡前泡腳,飯後走千步。他不信醫藥,認為自身的調節最為重要。

曾國藩的“智慧”不僅如此,他的學問還要深刻的研究。曾國藩將儒家經典奉為一生的信仰,“忠,信,篤,敬”是他的四字秘笈。這樣的品質值得讚揚。但是卻挽救不了自己的名聲。這四個字能幫助他成就偉業,卻也深陷民族糾紛,抱恨而去。

精英思想

曾國藩作為一個士大夫,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最終聲名狼藉。但他的身上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們學習。這也是當今社會所欠缺的“精英”思想。在太平軍發動的猛烈攻勢下,朝廷迫切的要求曾國藩出征。但是他認為湘軍是主力,不能動。即便江忠源向他求救,湘軍的主力依然未動。

曾國藩的變與不變,堅守儒學又投身洋務,有官場智慧又固執愚昧

在回覆江忠源的信中,他表明了湘軍事關東征大局,自己的所擔負的使命和責任。為了這樣的使命和責任,曾國藩甚至兩次抗旨不遵,保持著冷靜繼續訓練湘軍。他的遠見和魄力實屬讓人欽佩。

曾國藩對後世的影響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曾國藩的後代卻出了200個人才。他的家庭教育是值得肯定的。他熱愛自己的家人,但也絕不縱容姑息。重視道德教育,提出為人六則。讓人欽佩的是曾國藩都將這些準則付諸於實際行動。

而到今天,雖然我們從小就學習“八榮八恥”,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道德教育不只是口頭上說,還要真正的實行起來。津津樂道的還有曾國藩的才情,“老柏有情還憶我,夭桃無語自開花”。還有他的對聯,寫的文章也收入到《清文觀止》中。曾國藩可以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曾國藩的變與不變,堅守儒學又投身洋務,有官場智慧又固執愚昧

現在“書卷氣”漸漸缺失,一些“知識分子”只是依靠包裝,卻沒有多少的真才實學。雖然“書卷氣”的缺失也是社會發展的縮影,知識分子掙脫束縛,放下文人的“清高”,行走與大街小巷,深入實際,做出了很多貢獻。

傳統文化的吸納越來越少,像曾國藩這樣真正知世故卻不世故,不畏強權,遊走於金錢銅鏽中還能保持初心的已經無從發現了。在歷史上大都是對曾國藩的謾罵,但是對於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客觀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