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漢字故事

中國漢字故事

中國漢字故事

朱海廣

題記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漢字由圖形變為由筆劃組成的“方塊字“,具有集形像、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是世界文字獨一無二的,具有獨特的魅力。

漢字的創制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還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威力無比。這裡我略舉一二,以饗讀者。

1

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先秦傳說造字者為倉頡。約五千年前,黃帝時期,倉頡生於陝西省渭南市楊武村鳥羽山,享年110歲。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號史皇氏,又曰倉王、倉聖,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德過人,賜以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荀子解蔽》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呂氏春秋》記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左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個代表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文字起源,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勞動實踐中,群體創造的成果,如結繩記事是促使文字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地方,已經出現刻畫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倉頡把流傳在民間散亂的文字元號加以蒐集、整理、規範和使用,造出系統的象形文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為中華民族文明的傳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發展演變:新石器時代陶器上出現的刻畫符號是漢字的雛形。商周時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重要內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漢字。到秦朝時出現了一個巨大飛躍,秦始皇的“書同文字”措施,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礙,用秦國通行中的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接著又用書寫更為簡便的隸書作為新的標準;漢字發展至今有楷書、行書、草書等。

2

醉酒翻譯家李白

歷史上有一段李白的傳奇故事,出自馮夢龍編撰的《警世通言》,內有一篇描寫李白醉酒的《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說李白不僅是詩人,還是罕見的外語翻譯官。

唐玄宗時期,李白來到京城長安,與翰林學士賀知章一見如故,每日談詩飲酒,賓主甚歡。眼看省試臨近,賀知章修書一封讓李白去找主試官員。誰知當年主考官是楊國忠監考官是高力士兩個貪財的奸臣。省試那天,楊國忠見到李白的名字,不看試卷,就亂筆塗抹道:“這樣書生,只好與我磨墨。”高力士道:“磨墨也不中,只好與我著襪脫靴。”喝令將李白趕出考場。李白受氣,怒氣沖天,發誓要報此仇。賀知章勸李白說:“且休煩惱,權在舍下安歇。待三年,再開試場,別換試官,必然登第。”李白就在賀府住下來等待下次大考。

恰逢當年渤海國(盛唐冊封領地包括現在的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濱海邊彊區以及朝鮮半島的部分地區)派使臣來到大唐,朝廷急宣賀知章接待來使,安置外國使臣下榻驛館。次日渤海國使遞呈國書,唐玄宗敕命翰林學士上朝宣讀。眾學士開啟一看全都茫然無措,只見國書上的字如鳥獸足跡一般看不懂。唐天子宣詔滿朝文武大臣,均無人看懂,不知渤海國書內容是親善還是挑釁。

賀知章散朝回家告訴李白,李白聽畢,願為天子分憂。賀知章便引薦他入朝面見皇帝,李白看後,便將番書譯成唐朝流利的漢字。番文譯:“內無相,外無將,爾邦中,幣帛相將,將來難免。”意即要大唐交出大量的錢幣和絲綢貢品,否則兵戈相見。

聽罷番書,玄宗納悶,眾臣無人敢應。李白說:“此事不勞陛下聖慮,明日宣渤海國使入朝,臣當面以渤海國文回覆番書,讓其國君拱首來降。”玄宗大喜,於大殿設晏款待李白,詩仙開懷暢飲,喝得酩酊大醉,當夜於殿側臥寢。

次日早朝,天子詔李白上殿。見其醉眼朦朧,便命人拿來醒酒湯,親自調拌賜喝。眾官見狀又驚又喜,驚的是陛下破格降恩,喜的是大唐還有這樣難得的人才。眾臣中唯有楊國忠、高力士很不高興。

聖旨宣使臣入朝,李白用渤海國語對使臣說:“小邦失禮,聖上洪恩,不予計較,現在我們就草擬答批國書,你們要洗耳恭聽!”天子賜李白靠近御榻前,坐在錦墩上,書寫答批草詔。李白見自己的靴子不乾淨,怕弄髒御榻。在他的請求下,唐玄宗命權臣楊國忠為李白捧硯磨墨,命高力士為李白脫靴。二位權臣不敢忤逆天子,只好照辦。李白坐著寫,這二位站著服侍他。

李白左手拂鬚,右手揮毫疾書。一會兒功夫就用渤海國語寫好草詔:“天無度,地無量,我皇上,乾坤度量,量也無妨!”意即唐朝天子敢度量天和地,還怕你小小的番邦嗎?李白在御座前先用漢語朗誦一遍,再用渤海語向來使宣讀一遍,李白宣讀聲鏗鏘有力,聲韻雄渾。使臣驚得面如土色,不敢聲張。

散朝後,使臣悄悄問賀知章:“大殿之上,那人的官有多大,竟使太師捧硯,太尉脫靴?”賀知章說:“太師是權臣,太尉是近臣,也只不過是人間的權貴。那名李學士可是天上神仙下凡,特來襄助天朝的,還有什麼人能比得上呢!”

使臣回到渤海國,向國王講述唐朝的所見所聞,並呈上唐國答批的國書。國王見書中文字工整流暢,心中也是大吃一驚,召大臣商議道:“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能打得過呢!”於是就修書稱臣,願意每年向大唐進貢。

李白卓越的語言天賦,使大唐避免了一場戰爭,不動干戈就降服了渤海國。一道國書嚇退十萬雄兵,威鎮數千裡之外的邦國。

中國漢字故事

3

何塘智退匈奴兵

漢武帝時期,有一次,北方的匈奴要進攻中原的時候,派人送來了戰書,戰書上寫了“天心取米”四個字,把朝庭的文武百官難住了,大家都看不懂是什麼意思,怎麼辦呢?皇帝就下令張榜招賢吧,總要找個明白人啊。有個自告奮勇揭榜的人叫何塘,皇上召見他說:“你給我解釋解釋天心取米到底是什麼意思?”何塘說:“天是我國,心為中原,米指皇上。天心取米就是要奪你的江山,取你的位置。”皇上急了,何塘笑著說:“皇上你別著急,我有辦法讓他們退兵。”說了就拿起筆來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把戰書原路退還交給來使。匈奴人見退回戰書,還以為中原不敢應戰,等拆開一看,大驚失色,馬上下令退兵。

戰書上寫了什麼呢?原來何塘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了一筆,變成“未必敢來”。一筆之差就能擊退匈奴,真感中國漢字的威力博大精深,是其它文字不能相比的。

小詩結語:

《中國漢字》

漢字文化博大精,形聲辭義寓意深。

獨一無二無能比,中華文明舉世欽!

(84歲蜀南詩人朱海廣撰於瀘州)

中國漢字故事

文字:朱海廣

圖片:網路

編輯:採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