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康熙的大阿哥,被圈禁的26年內有多無聊?

自古以來,皇位這個寶座都是無數人所向往的,坐在這個寶座之上,就意味著全天下的人都得跟隨你的領導,都得聽從你的發號指令。

面對這麼大的權利的誘惑,有幾個人會不為所動呢?

提到競爭皇位的有名歷史事件,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事件是指在清朝時期,康熙皇帝的二十四個兒子其中九個爭奪皇位的事件。

這場激烈的爭奪持續了很久,許多人都曾經主動或者被動地捲入了這場戰爭之中。

最終,在經過了殘酷的廝殺之後,九子奪嫡以四皇子愛新覺羅·胤禛的勝出,而告一段落。

“九子奪嫡”事件是很多熱愛歷史的人都耳熟能詳的故事,參與這次奪嫡事件的每個皇子都個性鮮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許多傑出皇子的對比下,有一個人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

愛新覺羅·胤褆

這個人就是大皇子愛新覺羅·胤褆,胤褆雖然是大皇子,但是卻始終得不到父親康熙皇帝的賞識,終日鬱鬱寡歡。

後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胤褆在九子奪嫡事件之中,成為了第一個犧牲品。

從爭奪皇位的戰爭中退出之後,胤褆失去了當上皇帝的資格,被圈禁在了高高的宮牆之中。

但是這之後胤褆也沒閒著,一直為了幫皇家開枝散葉而努力,算是康熙的子女中子嗣最多的一位皇子了。

那麼究竟胤褆的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他的後半生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早年經歷

1672年3月12日,愛新覺羅·胤褆出生在皇宮之中,乳名為保清,母親是惠妃烏拉那拉氏。

胤褆畫像

其實在胤褆出生之前,康熙就已經有了四位皇子。

但是不幸的是,這四位皇子全都在很小的時候便夭折了,不過正是因為如此,胤褆才有機會坐穩了皇長子的寶座。

雖然貴為皇長子,不過胤褆始終具有危機意識,他心裡非常明白,自己雖然是皇長子,但是終究是庶出,況且其他的皇子也十分優秀,如果其他兄弟的才華遠超了自己,那麼他就根本沒有機會繼承皇位了。

因此,想要能夠獲得同等的競爭機會,胤褆就不能一直以皇長子的身份而恃寵而驕,反而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

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才有機會能夠繼承皇位。

胤褆(影視劇照)

在電視劇中我們看到的胤褆的角色一般都是比較平庸的,但實際上胤褆並不是像影視作品當中表述的那樣平凡。

實際上,胤褆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才子,在文學方面和武藝方面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現。

不僅如此,胤褆對於政務處理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全能型人才”。

胤褆的外表,也經常得到大家的良好評價,在胤褆小的時候,大臣們就經常會誇讚他可愛靈動。長大之後,胤褆更是成長為了一個一表人才、玉樹臨風的謙謙君子。

除此之外,胤褆為人聰明機靈,善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朝廷當中逐步樹立起了自己的威望,身邊的人都非常喜愛和敬佩他,在所有的皇子之中,胤褆也算是非常出色的那一位。

正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康熙皇帝在一開始的時候,十分器重胤褆。

康熙

在1690年和1696年,胤褆曾經兩次跟隨康熙皇帝出兵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在胤褆二十七歲的時候,康熙皇帝將他封為了多羅直郡王。

在如此年紀輕輕的時候,就能夠得到這麼重的封賞,而且還有機會能夠跟隨康熙皇帝親征,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獲得的寶貴機會。

這一切都表明,當時康熙一開始是十分賞識胤褆的。

如果胤褆能夠一直保住如今的康熙皇帝的賞識,那麼想必憑藉他皇長子的身份,必定是將來繼承皇位的有力人選,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奪位之路

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像俗話說得那樣:“伴君如伴虎”。想要得到皇帝的賞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守住皇帝的器重更是難上加難的事。

在一開始康熙皇帝非常看好胤褆,可是最終胤褆還是因為自己的各種愚蠢行為,而傷透了康熙皇帝的心,自此之後便再也無緣皇位的競爭了。

雖然胤褆十分優秀,但是在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痛處,那就是他的出身問題。

胤褆的母親惠妃,只是偌大的皇宮裡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妃子,遠遠比不上二皇子胤礽。

胤礽雖然出生在胤褆後面,可是他們的出身卻完全不同。

胤礽的母親是皇宮中最尊貴的皇后,所以皇后的長子胤礽便是名正言順的嫡子,於情於理,胤礽都應該是太子的首要人選。

胤礽(劇照)

這件事一直積壓在胤褆的心裡,成為久久消散不去的積怨。其實道理他也明白,只有胤礽是名正言順的嫡子,他的母親又是康熙皇帝最寵愛的皇后,胤礽被冊封為太子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但是即便如此,他的心中也始終有一個疙瘩。雖然胤礽成為太子已經成為了定局,但是胤褆始終在準備著早晚有一天,可以取代胤礽的位置,成為了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雖然說人都應該有野心,只有懷有遠大的志向,才能夠有機會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但是事實證明,如果野心大於自己的能力的話,必然會給自己招致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胤褆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即使有再大的野心,也不能夠時刻準備設陷阱害人。那些曾經害人的想法,終究有一天會反饋到自己身上,成為自己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胤褆雖然能力十分出眾,但是他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野心過於外露。

幾乎朝廷上的每一位都能夠看出胤褆想要將胤礽拉下來,從而取而代之,就更別說慧眼如炬的康熙皇帝了。

此時的胤褆雖然野心外露,但是在康熙皇帝眼裡,這也不失為一件壞事,能夠抱有這樣遠大的抱負,才能夠有動力繼續向上爬,成為更優秀的人。

為了能夠鍛鍊胤褆,康熙皇帝給了他很多次主張重要政務的機會,胤褆的表現自然也沒有讓康熙皇帝失望,每一項任務都完成得十分出色。

本來康熙皇帝認為這樣的鞭策,會變成胤褆進步的一大動力,但是後來的事情卻改變了康熙皇帝的看法。

事情還要從康熙四十七年說起,太子胤礽的能力始終平平無奇,在眾多的皇子之中更是顯得十分不足。

康熙皇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如果一直這樣持續下去,胤礽根本擔當不了一國之主的重任。

除此之外,胤礽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與康熙皇帝的想法背道而馳。

漸漸地,康熙皇帝就想到了廢除現在的太子胤礽再立新太子的想法。為了懲罰胤礽,康熙皇帝把胤礽拘禁了起來。

這件事令胤褆欣喜不已,他以為自己終於熬到了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原來一向沉著冷靜的胤褆,居然在這個時候失去了理智,此時他的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坐上太子的寶座。

康熙皇帝又怎會不知胤褆心裡的如意算盤,胤褆一向野心巨大,但是如果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胤褆沉不住氣,那就證明他也沒有辦法堪當大任,自然也不是皇位繼承人的最佳人選。

事實證明,康熙皇帝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得知了胤礽被拘禁之後,胤褆果然變得浮躁了起來。

他蠢蠢欲動的野心,已經變成了明目張膽的爭奪,這便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極其不滿。

最令康熙皇帝沒想到的是,胤褆居然提出了除掉太子的想法,胤褆這樣的想法徹底激怒了康熙皇帝,他本以為胤褆只是野心勃勃,可是萬萬沒想到對待自己的親兄弟,他居然能下此毒手。

胤褆此時已經完全被功利心衝昏了頭腦,一向懂得察言觀色的他,居然沒有看出康熙皇帝已經臉色大變,甚至還繼續向康熙皇帝宣傳自己的“除掉太子”的計劃。

看到胤褆這樣的表現,康熙皇帝感到十分的寒心。

曾經他曾經想要胤褆成為輔佐將來的皇帝的左膀右臂,但是看到現在的情況,他明白了胤褆並不是那個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最後,康熙皇帝決定處置胤褆,讓他真正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康熙皇帝革除了胤褆的爵位,將他圈禁在家裡,從風光無比的大皇子變成了如今的一無所有的人,這之間的差距可謂是雲泥之別。

此時的胤褆僅僅只有三十一歲,按照以前的慣例,這正是一個皇子最有所作為的年紀。

而康熙皇帝這樣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也就向天下昭告了胤褆永遠不可能成為將來的皇位繼承人了。

開枝散葉

1709,胤褆正式被康熙皇帝圈禁,在那個沒有先進的通訊工具和網路的年代,宮牆內的生活十分無聊,就更別說胤褆這樣根本沒有辦法踏出一步,看一看外界的生活了。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胤褆一共被圈禁了二十六年之久,在這度日如年的生活當中,胤褆根本沒有辦法與其他人相處,每天能夠見到的只有他的各位妻妾們。

也許是因為生活太過無聊,也許是因為胤褆想要找些事情做,於是他此時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幫皇家開枝散葉了。

在被圈禁的這二十六年裡,胤褆總共生下了十七個孩子,其中十一個兒子和八個女兒。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胤褆六十一歲高齡的時候哭,他的妾室還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

由於事情發生的年代距離我們實在太過遙遠,很多資料我們都沒有辦法具體考證它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不過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在被圈禁的這段日子裡,胤褆確實養育了很多子嗣。

由於胤褆被康熙皇帝處置的時間很早,所以他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的激烈爭搶當中。

九子奪嫡最終的結局是四皇子的勝利,也就是我們後人所熟知的雍正皇帝。

因為胤褆幾乎沒有對雍正皇帝的奪位之路造成任何威脅,所以在雍正皇帝繼位之後也沒有為難過胤褆,始終讓他維持原來的處置方法,一直圈禁在皇宮之中。

因此,胤褆的日子雖然無聊,但是比起其他皇子的悲慘結局,胤褆的最終結局要好得太多太多。

除了沒有人身自由之外,其餘的吃穿住行方面基本沒有受到過刁難。

在這段日子裡,想必胤褆每一時每一刻都在後悔,當初不應該像康熙皇帝提出那麼陰險毒辣的除掉太子的想法。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如今一定會過著比現在好得多的生活。

可是時間無法倒轉,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可能發生任何改變。“如果”只是一個美好的詞語,世界上也沒有後悔藥這一說,即使再後悔,胤褆也再也不可能重新獲得康熙皇帝的信任。

胤褆的人生的大起大落都要歸咎於他的個性問題,他野心勃勃,對於皇子來說野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的野心才能夠成為他成功的動力。

但是,胤褆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他的野心摻雜著很多雜質。

胤褆希望能夠取代胤礽成為新一代太子,這樣的想法本沒有錯。但是他卻起了殺心,甚至對自己的親兄弟狠下殺手這樣惡劣的手段,這無疑已經超出了正常競爭的合理範圍。

正是這樣的陰險毒辣,讓胤褆墜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康熙皇帝正是因為看清了胤褆的真實面目才會選擇將他圈禁起來,剝奪他的競爭資格。

胤褆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胤褆雖然身處危險重重的皇宮之內,但是他的陰險毒辣已經成為了害人的工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工作和學習的時候,我們雖然應該以非常認真的態度對待,但是絕對不可以傷害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才能夠走的更遠、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