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戰功赫赫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其實這個才是重要原因

相對於文明程度更高的後封建社會,在漢朝之前的春秋時期,其實正是將戰場上的打打殺殺演繹到了極致。

無論戰國七雄還是春秋五霸,各國的目的和追求在一開始還是有著根本的一致性,那便是打敗所有的國家稱霸中原,可戰爭的勝利不單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更要有著機遇巧合。

作為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將領,白起的名號不用過多贅述,今天我們要探討的話題是,如果白起沒有被賜死 那麼他能否率領秦國提前實現一統天下的偉業呢。

戰功赫赫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其實這個才是重要原因

白起的出仕

公元前332年的陝西省白家村,白氏住戶一家誕下了一個男丁,取名為白起。

當時時代混亂,各地百姓民不聊生,到處都是戰亂和饑荒,在跟隨父母搬遷了幾次地址後,小白起也被路上所見到經歷的百姓流離失所、戰亂紛飛的硝煙戰爭所震撼。

所以年少的這段經歷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白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就是唯武力的極端思想,正是因為看慣了許多當兵和士官的暴力行徑,白起心中才不斷湧生出依靠武力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屈從極端思想。

這也導致了他日後用兵雖然獨具戰略方法,但對待士兵和敵人從來都是嚴苛以待,體罰打罵軍中士卒的事情更是時常發生。

這第二點便是常年的戰爭讓白起看慣了百姓無家可歸的慘狀,像一些人吃不上飯活活餓死,或者被士兵殘殺的景象在小白起年幼的心靈上更是形成了固化回憶和創傷。

所以在之後的將軍戎馬生涯中,我們經常發現白起對平民百姓甚至手下士兵和對方將士的生命視若草芥,不僅不將生命視為最崇高的價值,反而經常草菅人命,軍營中也一直流傳著白起惡魔的稱號。

從小對於熱愛軍事和戰爭的白起來說,他的希望和目標也就完全寄託在了封建時期各國間的征戰和殺戮之上,別人嚮往著和平美滿的幸福生活,白起卻信奉亂世出英雄,迫不及待的想依靠戰爭建功立業。

在秦昭王十二年,白起一直以來的夢想有了實現的機會,那時秦朝實力剛處於興盛的發展期。

在統一各國的方針下,秦國開始將徵兵目標對準社會階層,透過選拔平民中有指揮經驗的指揮者,緩解軍隊中上層領導短缺的局面,而白起也作為年輕力量中的佼佼者進入兵營,這也正式改變了他未來一生的命運。

戰功赫赫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其實這個才是重要原因

戰無不勝的白起

白起的威名建立既離不開自己的驍勇善戰,更重要的是離不開秦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君臣間的和諧關係。如果能一直維持這種和諧的君臣關係,兩人不但可以成就一段君臣佳話,更是有機會提前實現統一六國的偉業。

只不過長平之戰—這一場耗時3年的艱苦戰爭,既奠定了白起戰神的威名,又間接葬送了白起的性命。

公元前260年,趙括接管了前線趙國與秦國的戰事,可素來只注重理論而缺少對秦軍特點的瞭解下,趙括的盲目進兵導致白起設下的圈套達成目的。

秦軍抓住有利的態勢將趙軍的部隊分成兩部分,一邊不斷繼續向趙軍施壓,一邊又在和趙孝成王談價錢。在三番五次的拉扯後,白起失去了耐心,趙括也在一次戰事中中箭而亡。

趙兵眼見主將已死後更是旗倒兵散,全部失去了抵抗的戰力,全體投降了秦軍。經此一役,白起更是名揚四海,畢竟俘獲40萬趙國軍隊的威名前無古人。

可這四十萬軍隊卻給戰神白起帶來了麻煩事,因為戰事戰線拓展時間過長,白起想若是將40萬人全押解回秦國路上不僅要花費一筆不小的費用,更是容易發生軍隊譁變等一系列不確定的因素。

在斟酌再三後,白起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便是將這40萬人全部殺盡、斬絕後患,這40萬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含冤而死讓白起也背上了殘忍屠夫的罵名,坑殺40萬俘虜的事蹟也成為壓垮白起和秦王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長平之戰的遺留問題

正是在長平之戰之後,秦王與白起之間的矛盾開始愈發顯現,在白起心中一直覺得,自己無緣無故坑害了40萬趙國士兵百姓,從道義和良心上已犯下彌天大錯。

此時應該見好就收,不應該再繼續發兵攻打趙國,否則於情於理都不符合人文道義。可秦昭襄王卻不這麼想,既然40萬人都被殺害了,此時早已將面子撕破。

戰功赫赫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其實這個才是重要原因

兩國之間已不止是兵戎相見更是有著血海深仇,此時應該一鼓作氣拿下趙國,不應該心存婦人之仁。

也正是在這一事上讓兩位和睦相處的君臣產生了隔閡,白起更是多次謊稱身體抱恙,拒絕秦昭襄王派兵的要求,一來二去秦王難免會有所察覺,再加上範睢在旁煽風點火,白起的政治生涯也就到了終點。

可直到被賜死之時,白起依然對自己的死不明所以,檢視過往的生活和經歷,白起對自己殘害40萬大軍的行徑也曾反省內疚過。可直到臨死他也沒弄明白自己的死不在於殺害了多少無辜百姓,只是自己手握重兵。

以前尚且因為自己聽封秦昭襄王的部署安排,秦王和同僚抓不到自己的一朝之錯,自己又屢立戰功才在朝堂之上有所建樹,可如今自己抗命不遵,正好給了秦王口誅筆伐的把柄。

秦王與其坐以待斃,何不如將自己斬殺再另立一個新將軍為他效力,更何況白起常年經過戰場的拼殺,心態和思想都比常人要更加堅定。

說不定哪天便傭兵自重造反秦國,與其讓這些潛在的不安因素髮生,還不如及時止損過河拆橋,早早把白起殺害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