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品讀《資治通鑑》037——戰略格局不足,黥布反叛失敗

【原文】將軍柴武斬韓王信於參合。

【翻譯】將軍柴武在代郡參合縣將韓王信斬首。

【原文】上還洛陽,聞淮陰侯之死,且喜且憐之;問呂后曰:“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徹計。”上曰:“是齊辯士蒯徹也。”乃詔齊捕蒯徹。蒯徹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徹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呔堯;堯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烹之邪?”上曰,“置之。”

【翻譯】高帝回到洛陽,知道淮陰侯韓信被殺,又是欣喜又是憐惜。他問呂后:“韓信臨死有什麼話?”呂后說:“韓信說後悔沒用蒯徹的計謀。”高帝悟道:“是齊國的能辯之士蒯徹呀!”便詔令齊國逮捕蒯徹。蒯徹被押來後,高帝問:“你教韓信造反嗎?”回答說:“是的,我確實教過。那傢伙不聽我的計策,所以才自取滅亡,落到這個地步;如果用我的計策,陛下怎麼能夠殺了他呢!”高帝勃然大怒,下令:“煮死他!”蒯徹大叫:“哎呀!煮我實在冤枉!”高帝問“你教韓信造反,還有何冤枉?”蒯徹說:“秦朝失去江山,天下人都群起爭奪,有才能、動作快的人能先得到。古時蹠的狗對堯吠叫,並不是堯不仁,而是狗本來就要對不是它主人的人吠叫。當時,我作為臣子只知道有韓信,不知道有陛下啊!何況,天下磨刀霍霍,想做陛下這般大業的人很多,只是力量達不到罷了,您又能都煮死嗎?”高帝聽罷說:“放了他。”

【解析】且喜且憐之,喜是因為韓信功高震主,無論是否會反,都是劉邦心頭的隱患。縱然劉邦在位時不反,劉邦不在後也將成為王權的威脅。憐則是英雄相惜,韓信也是秦末漢初的傑出英雄人物之一,所以才會讓劉邦不安。正是這份憐惜,讓劉邦問韓信有沒有遺言。如果是合理的要求,劉邦也許會滿足。

蒯徹為什麼能活命?各為其主,他為韓信謀劃是沒有錯的,不能起到警示作用。韓信已死,蒯徹作為一個參謀類人才,對劉邦已經沒有了威脅,殺之無益。

【原文】立子恆為代王,都晉陽。大赦天下。

【翻譯】高帝立兒子劉恆為代王,以晉陽為都城。高帝下令大赦天下。

【解析】有人認為,劉邦分封諸王是為了制約異姓王侯。其實不然,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才是對異性王侯的威懾,分成幾個弱小的諸侯國反而會讓人各個擊破。

封建制還是郡縣制,對應的是組織管理的有效性。採用郡縣制,需要足夠的管理幹部將官僚體系落實到各郡縣,劉邦平民出身,深受秦朝管理體系之苦,對官僚體系沒那麼信任,以至於行政管理人才不足。官僚貴族出身的帝王則基本採用了郡縣制。郡縣管理人才也不可能採取民間公開選聘的方式,山高皇帝遠,地方官具有相當自主權,忠誠很重要,沒有一段考察期就放外地是有風險的。採用封建制,諸侯國的忠誠由選派的諸侯王保障,諸侯王的管理半徑相對較小,且有自己的軍隊,可以提升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不足之處在於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實力,也可以防範中央政府權臣奪權。因而,劉邦採用了郡國制,崤山以西具有統治基礎的地區為郡縣制,崤山以東剛打下來的地區採用封建制,由異姓功臣與同姓王族管理。後世朱元璋分封藩王,和劉邦的考慮是一樣的,加強控制力,防權臣。

【原文】上之擊陳豨也,徵兵於梁;梁王稱病,使將將兵詣邯鄲。上怒,使人讓之。梁王恐,欲自往謝。其將扈輒曰:“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則為禽矣;不如遂發兵反。”梁王不聽。梁太僕得罪,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遂囚之洛陽。有司治:“反形已具,請論如法。”上赦以為庶人。傳處蜀青衣。西至鄭,逢呂后從長安來。彭王為呂后泣涕,自言無罪,願處故昌邑。呂后許諾,與俱東。至洛陽,呂后白上曰:“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可其奏。三月,夷越三族。梟越首洛陽,下詔:“有收視者,輒捕之。”

【翻譯】高帝進攻陳豨時,向梁王彭越徵兵,彭越稱病,只派將軍率兵赴邯鄲。高帝大怒,令人前去斥責。彭越恐懼,想親身入朝謝罪。部將扈輒說:“您當初不去,受到斥責後才去,去就會被擒,不如就勢發兵反了吧。”彭越不聽勸告。他的太僕因獲罪逃往長安,控告梁王彭越與扈輒謀反。於是高帝派人突襲彭越,彭越事先沒有發覺,便被俘囚禁到洛陽。有關部門審訊結果是:“已有謀反跡象,應按法律處死。”高帝赦免他為平民,押送到蜀郡青衣居住。彭越向西到了鄭地,遇到呂后從長安來。彭越向呂后哭泣,說自己無罪,希望能到故地昌邑居住。呂后口中應允,與他一起東行。到了洛陽,呂后對高帝說:“彭越是個壯士,如今把他流放到蜀郡,這是自留後患,不如就此殺了他。我已與他同來。”呂后又指使彭越門下舍人控告彭越再行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將彭越滅三族,高帝予以批准。三月,彭越三族都被斬首。還割下彭越的首級在洛陽示眾,並頒佈詔令:“有來收斂屍體者,一律逮捕。”

【解析】彭越的反應和當初黥布一樣,都是稱病讓部將帶兵前去,算是一種無聲的不認可。兔死狐悲,劉邦今天可以攻陳豨,明天就可以攻打他彭越,彭越不願意做示範,讓自己承擔將來被人圍攻的風險。劉邦派人指責彭越也和項羽當初的反應一樣。不同之處在於,楚漢爭霸時有劉邦和項羽爭鋒,現在陳豨被滅,彭越若是反劉邦,就只能自己直面兵鋒了。大勢不允許彭越反。

扈輒勸彭越反,是忠於彭越。彭越不殺扈輒,既是認可這份忠誠,也是對劉邦不夠忠誠。所以,有關部門審訊結果是有謀反的可能。後人則認為沒有謀反的行為,據此認為是劉邦誣陷彭越謀反。

劉邦為什麼沒有直接殺了彭越,而是貶為平民並流放異鄉呢?沛公之從碭北擊昌邑,彭越助之。劉邦還沒成為漢王時,彭越就幫過劉邦,早於韓信、英布,以他們的身份,是可以朋友論交的,韓信、英布則只能成為下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彭越年齡應該不小了,劉邦相信自己活得更長,風險可控。正是這份私交,使得彭越得以向呂后哭訴自己無罪,請求回鄉養老。彭越在這裡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怎麼能說自己無罪呢,你彭越無罪那不就表明是劉邦錯了麼,有損君威。哪怕是一點小過失,彭越也應該放大,認罪悔罪。第二,彭越要回鄉養老。彭越在昌邑起家的,在當地有影響力,容易團結一批人,形成威脅。正確的做法是讓自己在劉邦眼皮底下養老,消除劉邦的猜忌心理。呂后做事比劉邦更加果決,假意答應,實際是誣陷彭越謀反殺了永除後患。既然是定了某犯罪,棄市也就順理成章了。

【原文】梁大夫欒布使於齊,還,奏事越頭下,祠而哭之。吏捕以聞。上召布,罵,欲烹之。方提趨湯,布顧曰:“願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於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遂不能西者,徒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則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傳之萬世。今陛下一徵兵於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烹!”於是上乃釋布罪,拜為都尉。

【翻譯】梁王彭越的大夫欒布出使齊國,回來後,在彭越的頭顱下奏報,祭祀後大哭一場。官吏將他逮捕,報告高帝。高帝召來欒布,痛罵一番,想煮死他。兩旁的人正提起他要投入滾水中,欒布回頭說:“請讓我說句話再死。”高帝便問:“還有什麼話?”欒布說:“當年皇上受困於彭城,戰敗於滎陽、成皋之間,而項羽卻不能西進,只是因為彭越守住梁地,與漢聯合而使楚為難。當時,只要彭越一有傾向,與項羽聯合則漢失敗,與漢聯合則楚失敗。而且垓下會戰,沒有彭越,項羽就不會滅亡。如今天下已經平定,彭越接受符節,被封為王,也想傳給子孫後代。而如今陛下向梁國徵一次兵,彭越因病不能前來,陛下就疑心以為造反;未見到反叛跡象,便以苛細小事誅殺了他。我擔心功臣會人人自危。現在彭越已經死了,我活著也不如死,請煮死我吧!”高帝認為有理,便赦免了欒布的罪,封他為都尉。

【解析】欒布是根據彭越的命令出使齊國的,奏報也是向彭越覆命而非劉邦。這說明欒布是一個重情義的人。欒布違反了劉邦的命令,劉邦自然要殺他。當然,欒布也是做好了被殺的心理準備,只不過螻蟻尚且貪生,臨死前還是要給自己爭取活命的機會。但是,欒布和劉邦是沒有什麼交情的。於是,欒布從劉邦的立場入手,功臣人人自危,就可能謀反。先講彭越的功勞。當初,項羽攻打劉邦時,是彭越在後方偷襲,使得劉邦能夠守住。劉邦能打敗項羽,彭越也是有大功的。而彭越只不過犯了一個小錯誤,就被劉邦殺了。正如劉邦當年給自己最不滿意的雍齒封侯 ,放了欒布以示自己的寬容。當然,彭越已經死了,欒布生不如死沒有威脅也是一個因素。

【原文】丙午,立皇子恢為梁王;丙寅,立皇子友為淮陽王。罷東郡,頗益梁;罷潁川郡,頗益淮陽。

【翻譯】丙午,高帝立皇子劉恢為梁王,丙寅(十一日),立皇子劉友為淮陽王。廢除東郡,較大地擴充了梁國;廢除潁川郡,較大地擴充了淮陽國。

【解析】劉邦將中央直屬的郡分給諸侯王,更多是為了平衡各王領地,防止他們差別過大。

【原文】夏,四月,行自洛陽至。五月,詔立秦南海尉趙佗為南粵王,使陸賈即授璽綬,與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無為南邊患害。

【翻譯】夏季,四月,高帝一行從洛陽回長安。五月,高帝下詔立原秦朝南海尉趙佗為南粵王,派陸賈前往授予印信綬帶,頒發符節,互通使者,讓他團結安撫百越,不要成為南方邊境的禍害。

【解析】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州)。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

品讀《資治通鑑》037——戰略格局不足,黥布反叛失敗

【原文】初,秦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秦為無道,天下苦之。聞陳勝等作亂,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佗即移檄告橫浦、陽山、湟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為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

【翻譯】當初,秦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重將死,他召來龍川縣令趙佗,對趙佗說:“秦朝的政治暴虐無道,天下都十分怨憤。聽說陳勝等人已起兵造反,天下不知怎樣才能安定。我們南海雖然地處偏遠,我也擔心盜賊匪兵到這裡來侵佔地盤,想發動軍隊切斷秦朝修築的通往內地的新道,以自做準備,等待諸侯的變化,恰在此時我卻病重。再說我們的番禺城後山勢險要,前有南海阻隔,東西幾千裡,有很多中原人在輔佐治理,這也是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個國家。我看郡中的官員,沒有人足以商議,所以召你前來,告訴你我的囑託。”任囂說完,便為趙佗寫下委任書,請他代理南海尉的政事。任囂死後,趙佗立即發出檄文通知橫浦、陽山、湟關說:“盜匪軍隊就要來到,各地立即斷絕通道,聚兵自守。”隨後又逐漸地利用法律誅殺秦朝所設官員,以他的同黨做代理郡守。秦朝滅亡後,趙佗立即發兵進攻吞併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

【解析】秦朝時各個郡縣設定郡守(類似省長)、郡丞(郡守副職)、郡尉(相當於防區司令)、監御史(監察官員)各一人,均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這是南越立國的過程,到底是趙佗奪取到的機會還是任囂給趙佗的機會就不得而知了。任囂讓郡守自立,任家能得到什麼好處?中原爭霸給了南越立國的機會。倘若秦朝政局穩定,南越是沒有機會自立的。

【原文】陸生至,尉佗椎結、箕倨見陸生。陸生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傑並起,唯漢王先入關,據咸陽。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冢,夷滅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則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於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因問陸生曰:“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也。”復曰:“我孰與皇帝賢?”陸生曰:“皇帝繼五帝、三皇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眾不過數十萬,皆蠻夷,崎嶇山海間,譬若漢一郡耳,何乃比於漢!”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乃留陸生與飲,數月,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陸生卒拜尉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帝大悅,拜賈為太中大夫。

【翻譯】陸賈來到南越,趙佗頭上盤著南越族的頭髻,伸開兩腳坐著接見他。陸賈勸說趙佗:“您是中原人士,親戚、兄弟、祖先墳墓都在真定。現在您違反天性,拋棄華夏冠帶,想以區區南越之地與漢朝天子相抗衡成為敵國,大禍就要臨頭了!再說,秦朝喪失德政,各地諸侯、豪強紛紛起兵反抗,只有漢王能先入關中,佔據咸陽。項羽背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都成為他的部屬,他可以說是極強大的了。但漢王起兵巴、蜀後,便橫掃天下,終於誅殺了項羽,消滅了楚軍。五年之間,海內獲得平定,這並非人力所為,而是上天的建樹啊!漢朝天子聽說您在南越稱王,卻不協助天下誅殺暴逆,文武將相都請求派兵來剿滅您。但天子憐憫百姓剛剛經過兵事勞苦,所以暫且休兵不發,派我前來授您君王印信,頒發符節,互通使臣。您應該親自到郊外迎接,向北稱臣才是,而您竟要憑藉新近締造尚未安定的越國,對漢朝如此倔強不服從!漢朝要是知道了,掘毀焚燒您祖先的墳墓,殺光您的宗族,再派一員偏將率領十萬大兵壓境,那麼南越人殺您投降漢朝,是易如反掌的!”於是趙佗大驚失色,立即離開坐位,向陸賈謝罪說:“我在蠻夷民族中居住已久,太沒有禮義了。”他又問陸賈:“我與蕭何、曹參、韓信比,誰高明?”陸賈回答:“似乎是您高明些。”趙佗又問:“那麼我與漢朝皇帝比,誰高明?”陸賈說:“皇帝繼承三皇、五帝的偉業,統一治理中國;中原人口以億計算,土地方圓萬里,萬物殷實豐富;皇帝能把政權集於一家之手,是開天闢地以來未曾有過的事。您的臣民不過幾十萬,還都是蠻夷,散佈在崎嶇的崇山大海之間,好像是漢朝的一個郡而已,怎麼可以與漢朝相提並論!”趙佗大笑著說:“我沒有在中原興起,所以在這裡稱王;如果我在中原,怎麼就見得不如漢朝!”說完便留下陸賈與他暢飲。過了幾個月,趙佗說:“南越沒有可說話的人,直到你來,才讓我每天聽到從未聽過的事。”又賞賜陸賈一袋珠寶,價值千金,其他饋贈也達千金之多。陸賈最後便拜趙佗為南越王,令他向漢朝稱臣,遵守漢朝的約定。陸賈回朝報告,高帝大為高興,封陸賈為太中大夫。

【解析】談判時會見對手一開始應該採取什麼態度?為了佔據主動,大多數人會首先給對方一個下馬威,譬如劉邦見黥布時就不莊重比較隨意,趙佗見陸賈時也是如此。

陸賈是怎麼搶到先手的?趙佗的親戚、兄弟、祖先墳墓都在中原,也就是在漢高祖手中。漢高祖能夠五年平定天下,是有上天眷顧的。趙佗你能和天鬥麼?漢朝將相都希望平定南越立功,是因為皇帝憐惜人民,才沒有發兵攻打,而是採取安撫的政策。南越剛剛成立,政局不穩,倘若漢朝派兵攻打,在大勢面前,南越人民一定會殺了你來爭取漢帝的寬恕。

趙佗和漢初三傑相比,陸賈說趙佗似乎更高明些其實是讓步,畢竟漢初三傑不涉及漢朝的尊嚴。趙佗和漢高祖相比,陸賈就不能讓步了。將南越比作漢朝一個郡,郡守比皇帝差遠了。細究起來,趙佗也遠比不上漢初三傑。佔了天時地利罷了。

【原文】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極武而亡。鄉使秦已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慚色,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敗之國。”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

【翻譯】陸賈時時在高帝面前稱道《詩經》、《尚書》,高帝斥罵他說:“你老子是在馬上打下的天下,哪裡用得著《詩經》、《尚書》!”陸賈反駁道:“在馬上得天下,難道可以在馬上治理天下嗎?況且商朝湯王、周朝武王都是逆上造反取天下,順勢懷柔守天下。文武並用,才是長治久安的方法。當年吳王夫差、智伯瑤、秦始皇,也都是因為窮兵黷武而遭致滅亡。假使秦國吞併天下之後,推行仁義,效法先聖,陛下今天怎能擁有天下!”高帝露出慚愧面容,說:“請你試為我寫出秦國所以失去天下,我所以得到天下及古代國家成敗的道理。”陸賈於是大略闡述了國家存亡的徵兆,共寫成十二篇。每奏上一篇,高帝都稱讚叫好,左右隨從也齊呼萬歲。該書被稱為《新語》。

【解析】打天下和治天下是不同的。兵不厭詐,越詐越好。作戰時宋襄公講仁義,代價就是失敗。治國以信,君無戲言。漢高祖馬上得天下,所以不大重視儒家。陸賈就用商湯周武秦始皇的例子來闡明仁義的價值。陸賈作《新語》,類似魏徵等作《群書治要》、司馬光作《資治通鑑》。

【原文】帝有疾,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餘日。舞陽侯樊噲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帝笑而起。

【翻譯】高帝生了病,討厭見人,躺在宮中,命令守宮門官員不準群臣進入,周勃,灌嬰等群臣都不敢進去。這樣過了十幾天,舞陽侯樊噲闖開宮門直衝而入,各大臣也隨後跟進。只見高帝正以一個宦官為枕頭,獨自躺在那裡。樊噲等人見了高帝,流著眼淚說:“想當年,陛下與我們一同在豐、沛起事,平定天下,是何等的雄壯!現在天下已經安定,又是多麼的疲憊不堪!而且,陛下病重,大臣們都感到震驚恐懼;陛下不接見我們商議國家大事,就只是和一個宦官到死嗎!再說陛下難道不知道趙高篡權的事嗎?”高帝便笑著起了身。

【解析】劉邦佔領咸陽後,也曾經想享受,是樊噲、張良勸諫後改駐軍霸上。這一次劉邦是真病了,做一個好皇帝其實是很辛苦的,因此想放鬆下。這個時候還是樊噲給劉邦建言。一個領導者身邊是需要一個敢說真話的人的。

【原文】秋,七月,淮南王布反。

初,淮陰侯死,布已心恐。及彭越誅,醢其肉以賜諸侯。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方獵,見醢,因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病就醫,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赫乃厚饋遺,從姬飲醫家;王疑其與亂,欲捕赫。赫乘傳詣長安上變,言“布謀反有端,可先未發誅也。”上讀其書,語蕭相國,相國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誣之。請系赫,使人微驗淮南王。”淮南王見赫以罪亡上變,固已疑其言國陰事;漢使又來,頗有所驗;遂族赫家,發兵反。反書聞,上乃赦賁赫,以為將軍。

【翻譯】秋季,七月,淮南王黥布反叛。

起初,淮陽侯韓信被殺,黥布已感到心驚。待到彭越也遭處死,高帝又把他的肉製成肉醬分賜各地諸侯。使者到了淮南,淮南王黥布正在打獵,見了肉醬,大為驚恐,便暗中派人部署軍隊,等候鄰郡報警告急。黥布的一個寵姬,因病去就醫,醫生與中大夫賁赫住對門。賁赫便備下厚禮,陪同寵姬在醫生家飲酒。黥布卻懷疑賁赫與寵姬私通,想抓起賁赫治罪。賁赫覺察,乘傳車跑到長安城向高帝告發事變,說:“黥布謀反,已有跡象,應該趁他尚未發動先行誅殺。”高帝讀了他的舉報信,對蕭何說起,蕭何認為:“黥布不至於做這種事,恐怕是仇人妄行誣告他。可以先把賁赫抓起來,派人暗中查驗黥布。”黥布見賁赫畏罪逃去向高帝控告,本來已經疑心他會說出本國的陰謀;漢朝使者又來,查驗出不少證據;便殺光賁赫全家,發兵反叛。關於黥布造反的報告傳至,高帝於是赦免賁赫,任命為將軍。

【解析】漢高祖把彭越的肉做成肉醬分給諸侯,旨在警告他們不要謀反。但是。對黥布來說,韓信彭越都被殺了,自己能倖免麼?當然,黥布可以選擇裁減軍隊,請劉邦派人來監視自己,徹底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劉邦。不認命的人,那就基本會選擇謀反,不做謀反的準備就是等死。寵姬病了,賁赫本來是想借機討好黥布,卻被黥布懷疑成私通。黥布固然是過於小心眼,但賁赫也確實沒有避嫌,不應該自己去,而應該讓自己的夫人去。在黥布懷疑後,賁赫沒有選擇辯解,卻選擇去告發黥布,導致全族被殺,也是其考慮事情不周到的後果。

蕭何判斷黥布不會謀反,可能是不瞭解人性,人的選擇一個是主動爭取收益,一個是被動防風險。黥布一沒有大志向,二不像韓信威脅那麼大,三不像彭越那樣犯錯,但是韓信、彭越都被殺了,為了防風險黥布也只能反了。當也可能和蕭何所處的位置有關,謀反這種事丞相不能輕易下結論,所以建議派人暗中查驗黥布。

【原文】上召諸將問計。皆曰:“發兵擊之,坑豎子耳,何能為乎!”汝陰侯滕公召故楚令尹薛公問之。令尹曰:“是固當反。”滕公曰:“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王之;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上乃召見,問薛公,薛公對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上曰:“何謂上計?”對曰:“東取吳,西取楚,並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山東非漢之有也。”“何謂中計?”東取吳,西取楚,並韓,取魏,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口,勝敗之數未可知也。”“何謂下計?”“東取吳,西取下蔡,歸重於越,身歸長沙,陛下安枕而臥,漢無事矣。”上曰:“是計將安出?”對曰:“出下計。”上曰:“何為廢上、中計而出下計?”對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戶。乃立皇子長為淮南王。

【翻譯】高帝召集眾將詢問對策,大家都說:“發兵征討,坑殺這傢伙罷了,他有什麼能耐!”汝陰侯滕公夏侯嬰召來原楚國的令尹薛公,向他徵求意見。薛公說:“黥布當然要反。”夏侯嬰問:“皇上割地封給他,又分賜爵位讓他稱王,還有什麼造反的道理?”薛公回答道:“皇上前不久殺了彭越,再早些還殺了韓信,他們三人,功勞相同是三位一體的,他自己疑心大禍降臨,所以便造反了。”夏侯嬰將此話告訴高帝,高帝於是傳來薛公,問他,薛公回答說:“黥布造反不足為怪。但是,如果他採用上策,崤山之東便不再是漢朝所有的了;如果他採用中策,兩方誰勝誰負還難以預料;如果他採用下策,那麼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高帝問:“什麼是他的上策?”回答說:“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佔楚地,吞併齊地,佔據魯地,傳令給燕、趙兩地,讓他們固守本土,那麼崤山以東就不在漢朝手中了。”“什麼是他的中策?”“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佔楚地,吞併韓地,佔據魏地,掌握敖倉的儲糧,阻塞成皋通道,那麼誰勝誰負就難以預料。”“什麼是他的下策?”“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佔下蔡,然後把輜重送回越地,自己回到長沙,那麼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漢朝就沒事了。”高帝又問:“他將會使哪種計策呢?”薛公說:“必使下策。”高帝問:“為什麼他會捨棄上、中策而採用下策呢?”薛公答道:“黥布其人,原是個驪山的刑徒,自己奮力爬到王的高位,這些都使他只顧自身,不顧以後,更不會為百姓做長遠打算。所以說他必採用下策。”高帝說:“好!”下令封薛公一千戶。於是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

【解析】周武王封其弟叔度於蔡(今河南上蔡)。後叔度叛,為周公放逐,復封其子胡於蔡,曰蔡仲。蔡平侯遷至新蔡,後吳國遷蔡昭侯於州來(今安徽鳳台),改為下蔡。秦統一六國,淮河以南屬九江郡(郡治壽春),鳳臺縣及淮河以北屬泗水郡。高祖五年(前202)改秦泗水郡為沛郡,整個西漢二百餘年間,沛郡始終是中央直屬郡。

劉邦遊雲夢逮捕韓信後,改封韓信淮陰侯。分楚國為二國,將軍劉賈為荊王,王淮東,弟交為楚王,王淮西。

韓信謀反時,劉邦也問了群臣意見。但是,這一次劉邦因為年老且患病,其實是拿不定主意的。於是夏侯嬰推薦了薛公來堅定劉邦的決心。

夏侯嬰收養了很多門客,譬如蒯徹。但這個原楚國的令尹薛公除了黥布這件事外並沒有更多事蹟流傳後世,或許關於黥布的判斷是向別人請教得來的。

黥布反叛有三種戰略選擇:一種是完全佔據崤山以東與劉邦對抗,這個時候,崤山以東劉邦沒有統治基礎,黥布利用劉邦殺韓信、彭越、項羽,再借助六國後裔的力量,完全可以和劉邦分庭抗禮。一種是以原來西楚地盤作為根基,學習項羽攻打滎陽、成皋,與劉邦決戰,則勝負各半。一種是以東南為根據地,向西只是攻佔中央下轄的沛郡,然後採取守勢,容易被兩面夾擊,結局必將和項羽一樣,就不足為患了。

囚徒出身不是黥布缺乏戰略眼光的根本原因,論出身劉邦好不了多少。但黥布手下缺乏富有政治眼光的戰略人才則是確定的。

品讀《資治通鑑》037——戰略格局不足,黥布反叛失敗

品讀《資治通鑑》037——戰略格局不足,黥布反叛失敗

【原文】是時,上有疾,欲使太子往擊黥布。太子客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角里先生說建成侯呂釋之曰:“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無功則從此受禍矣。君何不急請呂后,承間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今諸將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無異使羊將狼,莫肯為用;且使布聞之,則鼓行而西耳。上雖病,強載輜車,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於是呂釋之立夜見呂后。呂后承間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翻譯】這時,高帝正有病,想讓太子前去進攻黥布。太子的賓客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角里先生勸建成侯呂釋之說:“太子統領大軍,有了功勞地位已無以再增高,沒有功勞便從此受禍。你何不趕快去請求呂后,抓個機會在皇上面前哭求說:‘黥布是天下聞名的猛將,擅長用兵。而我方眾將領又都是過去與陛下平起平坐的舊人,要是讓太子指揮這些人,無異於讓羊去驅使狼,無人聽命於他。況且假使黥布知道,便會擊鼓向西,長驅直入了。皇上您雖然有病,也要勉強上簾車,躺著指揮,眾將領就不敢不盡力。皇上雖然生病困苦,為了妻子兒女還是要自己振作一下!’”於是呂釋之立刻連夜求見呂后。呂后找個機會對高帝流淚哀求,照四位賓客的意思說了。高帝說:“我本知道這小子不配派遣,還是我自己去吧!”

【解析】太子作為國之儲君,就個人利益而言,有功確實沒法晉升,有過則可能受罰。有重大任務要麼讓自己的支持者去做,要麼讓皇帝本人去做,不能讓其他王子獲得過大功勞削弱自己的權勢和威信。即使是讓自己的支持者去做也要注意平衡,不宜讓某個人或集團功勞過大。

【原文】於是上自將兵而東,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留侯病,自強起,至曲郵,見上曰:“臣宜從,病甚。楚人剽疾,願上無與爭鋒!”因說上令太子為將軍,臨關中兵。上曰:“子房雖病,強臥而傅太子。”是時,叔孫通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發上郡、北地、隴西車騎、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萬人為皇太子衛,軍霸上。

【翻譯】於是高帝親自統領大兵向東進發,群臣留守朝中,都送行到霸上。留侯張良生了病,也支撐身子,來到曲郵,對高帝說:“我本應隨您出征,但實在病重。黥布那些楚國人剽悍兇猛,望皇上不要和他硬拼!”又建議高帝讓太子為將軍,監領關中軍隊。高帝說:“張先生雖然有病在身,請勉強躺著輔佐太子。”當時,叔孫通是太子的太傅,張良代理少傅之事。高帝又下令徵發上郡、北地、隴西的車、騎兵,巴、蜀兩地的材官及京師中尉的軍隊三萬人,作為皇太子的警衛部隊,駐紮在霸上。

【解析】三公三少,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都是配置給國君與儲君的高階官員。古代三公百官之首為正一品,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少為三公的副手,三少與太子三公從一品,太子三少正二品。

劉邦帶領大軍征討黥布,首都空虛,可能有人趁機作亂,所以劉邦從民間徵集了三萬人作為太子警衛部隊,維持政局穩定。

【原文】布之初反,謂其將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之言,東擊荊。荊王賈走死富陵;盡劫其兵,渡淮擊楚。楚發兵與戰徐、僮間,為三軍,欲以相救為奇。或說楚將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今別為三,彼敗吾一軍,餘皆走,安能相救!”不聽。布果破其一軍,其二軍散走;布遂引兵而西。

【翻譯】黥布造反之初,對部將說:“皇上老了,討厭兵事,肯定不能來。要是派各大將,其中我只怕韓信、彭越,但他們現在都死了。其他人全不值得擔心。”所以決心反叛。他果然像薛公說的那樣,向東攻擊吳地的荊王劉賈,劉賈敗逃死在富陵;黥布脅迫劉賈的全部兵士,渡過淮河攻打楚王劉交。劉交發兵在徐縣、僮縣一帶迎戰,他把軍隊分為三支,想以互相救援出奇制勝。有人勸說楚將道:“黥布善於用兵,人們平時就懼怕他。何況兵法說:‘諸侯在自己領土上作戰,士兵極易逃散。’現在楚軍分為三支,敵軍只要打敗一支,其餘的就會逃跑,哪能互相援救呢!”楚王不聽,結果被黥布攻破一支,另兩支果然便四散了。黥布於是引兵西進。

【解析】黥布關於劉邦不會親征的判斷本來是對的,奈何太子無法統兵,結果反而出乎黥布預料之外,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士氣。其實只要說漢初三傑其他兩人亡故,沒有將領值得忌憚就好,不需要分析劉邦會不會親征。就算分析,也應該說劉邦老了,即使親征也不用擔心。

兵法本來貴集中優勢兵力,分兵也只能是用少數兵力分散對方兵力。士兵在本土作戰,除非是對方會威脅自己家人,即使軍紀嚴明,在沒有希望時也可能會逃跑。在外地作戰,士兵相對沒有後路,一個人逃回家有難度,鬥志更高。

【原文】十二年(丙午、前195)

冬,十月,上與布軍遇於蘄西,布兵精甚。上壁庸城,望布軍置陳如項籍軍,上惡之。與布相望見,遙謂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為帝耳!”上怒罵之,遂大戰。布軍敗走,渡淮,數止戰,不利,與百餘人走江南,上令別將追之。

【翻譯】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年)

冬季,十月,高帝劉邦與黥布軍隊在蘄西對陣。黥布軍隊十分精銳,高帝便在庸城堅壁固守。遠遠望去,黥布軍隊的佈陣如同當年的項籍軍隊,高帝心中厭惡。他與黥布互相望見,遠遠地質問黥布:“你何苦要造反?”黥布回答說:“想當皇帝而已!”高帝怒聲斥罵他,於是雙方大戰。黥布軍隊敗退而逃,渡過淮河,雖然幾次停住陣腳再戰,仍不能取勝。他只好與一百餘人逃到長江南岸,高帝便另派一員將軍繼續追擊。

【解析】蘄西在安徽省宿州市南,也屬於沛郡。和張良判斷的一樣,黥布作為項羽曾經的先鋒,軍隊銳不可當。於是,劉邦堅守庸城打相持戰。黥布派亞將、樓煩將領兵駐守在相(今安徽省濉溪縣西北)防止劉邦的側面攻擊。劉邦遣灌嬰打敗了斬亞將、樓煩將三人,之後與12萬齊軍從黥布軍側背發動進攻,破其上柱國、大司馬和肥誅軍。然後派酈商為前鋒,從正面進攻布軍,最終擊敗了黥布。

黥布說自己造反是為了當皇帝。造反是滅族大罪,要下屬跟從自己就需要給他們足夠的激勵,自己當皇帝他們就可以成為開國功臣。黥布真要當皇帝的話,就應該早做準備,而不是彭越被殺後倉促起兵。

品讀《資治通鑑》037——戰略格局不足,黥布反叛失敗

【原文】上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諸母、子弟佐酒,道舊故為笑樂。酒酣,上自為歌,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樂飲十餘日,乃去。

【翻譯】高帝凱旋,路過沛縣,留下來,在沛宮舉行酒宴。把舊友、父老、女長輩、家族子弟全部召來陪同飲酒,共敘舊情,歡笑作樂。酒喝到暢快時,高帝自己作歌,欣然起舞,唱到慷慨傷懷之時,灑下了幾行熱淚。高帝對沛縣父老兄弟說:“遊子悲故鄉。我以沛公名義起事誅滅秦朝暴逆,才奪取了天下。現在把沛縣當作我的湯沐邑,免除縣中百姓的賦役,世世代代不予徵收。”高帝在沛縣飲酒歡樂十餘天后,才離去。

【解析】根據《高祖本紀》記載,劉邦路過沛縣時寫了一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風起雲湧,身逢亂世,功成名就,威加海內。不同於項羽面臨絕境時的《垓下歌》,劉邦是以勝利者的身份悲歌的。可見無論成敗,皆有煩惱。只不過,項羽憂慮的是愛姬要怎麼辦,劉邦憂慮的是如何守住天下。

沛縣作為劉邦起家的地方,是他的根據地。狡兔三窟,雖然定都長安了,也不能就此放棄沛縣,就和趙簡子以晉陽為保障減免稅賦一樣。無論做什麼事,切忌同質化化,而要有區別有分工,發揮比較優勢。譬如,有的人才作用是解決當下的市場問題(類似稅賦),有的人才作用是看長遠解決戰略方向問題(類似保障)。20%的客戶提供80%的利潤,這20%的客戶就需要更加重視,配置60%資源,提供20%利潤的80%客戶不是提供利潤的,而是實現企業社會價值的,配置40%資源。有的銷售大區是利潤中心,有的銷售大區是品牌中心。

【原文】漢別將擊英布軍洮水南、北,皆大破之。布故與番君婚,以故長沙成王臣使人誘布,偽欲與亡走越,布信而隨之。番陽人殺布茲鄉民田舍。

【翻譯】漢朝將軍在洮水南、北追擊黥布殘軍,都大獲全勝。黥布曾與番君吳芮結有婚姻之好,所以長沙成王吳臣便派人誘騙黥布,假稱想和他一起逃到南越去。黥布果然相信,與使者前往,結果在布茲鄉農民田舍被番陽人殺死。

【解析】就和項羽失敗後一樣,就算將領能力佔優,殘軍還是難以對抗人數眾多的追兵,黥布又遭遇幾次失利。牆倒眾人推,這個時候長沙王選擇了與黥布徹底劃清界線保全自己。黥布居然會相信有人會選擇放棄諸侯王位和他一起逃亡!重視情義的人有,戰國時候虞卿為了朋友魏齊放棄了趙國相位。也有更重視個人利益的,韓信逼死了鍾離眜。但是,諸侯王相對而言會更加重視個人利益。

【原文】周勃悉定代郡、雁門、雲中地,斬陳豨於當城。

【翻譯】周勃全部平定代郡、雁門、雲中等地,在當城將陳豨斬首。

【原文】上以荊王賈無後,更以荊為吳國;辛丑,立兄仲之子濞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翻譯】高帝因為荊王劉賈沒有後人,便改荊國為吳國。辛丑(二十五日),立兄長劉仲的兒子劉濞為吳王,管轄三個郡五十三座城。

【解析】公元前196年,劉濞受封為沛侯,英布造反時,劉濞以騎將,隨從劉邦破英布軍。劉濞從軍有功,漢高祖又顧及吳郡接壤東越等國,乃需選壯王鎮之,公元前195年,劉邦懼怕江東人士不服他的皇權,故而封劉濞為吳王,都於沛,改當年劉賈所封的荊國為吳國,統轄東南三郡五十三城,定國都於廣陵。

【原文】十一月,上過魯,以太牢祠孔子。

【翻譯】十一月,高帝經過魯地,用牛、羊、豬的太牢禮祭祀孔子。

【解析】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拜祭孔子的第一人,孔子的地位由此被官方正式肯定。祭祀孔子自然不是因為劉邦信仰孔子,而是為了政治穩定。之後眾多帝王,出於維護自身統治,保持社會穩定,大都把孔子抬到了至高無上的聖人位置。文化思想上劉邦採用儒家,大儒叔孫通所訂朝儀簡明易行,適應了加強皇權的需要。真正的儒家以民為本,君為輕,忠於天下萬民。後世儒家提出等級制度,倡導忠君。真正的法家用法制約束包括君主在內的一切人行為,只不過後世走樣成了人治。政策上採用道家無為的方針,不干預。後世道家則為求長生。

【原文】上從破黥布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張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通諫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廢適而立少,臣願先伏誅,以頸血汙地!”帝曰:“公罷矣,吾直戲耳!”叔孫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柰何以天下為戲乎!”時大臣固爭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趙王,乃止不立。

【翻譯】高帝自從擊敗黥布歸來,病更加重,愈發想換太子。張良勸止未被接受,只好稱病不過問政事。叔孫通又勸諫說:“從前晉獻公因為寵愛驪姬,廢黜太子,另立奚齊,結果造成晉國幾十年內亂,被天下恥笑。秦國也因為不早定扶蘇為太子,使趙高得以用奸詐手段立胡亥為皇帝,自己使宗廟滅絕。這是陛下親眼所見。如今太子仁義孝順,天下都知道。呂后又與陛下艱苦創業,粗茶淡飯地共過患難,怎可背棄。陛下一定要廢去嫡長子而立小兒子,我願先受誅殺,用脖頸的血塗地!”高帝只好說:“你不要這樣,我只是開玩笑而已!”叔孫通又說:“太子,是國家的根本,根本一旦動搖,天下就會震動;怎麼能用天下來開玩笑呢!”當時大臣中堅持反對的人很多,高帝明白群臣的心都不向著趙王,於是放下此事不再提。

【解析】劉邦想換太子,一方面是因為喜愛戚夫人,一方面是因為太子軟弱,呂后得以專權正是源於此點。劉邦看人還是很準的,所以張良都沒法說服他。叔孫通知道帝王更在意國家穩定,以歷史上換太子導致內亂的事勸說劉邦。劉邦看趙王如意缺乏支持者,即使傳位給他也坐不穩皇位,只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