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權臣:我想告老還鄉,眾人誇讚他賢明,唯一人看出:他要造反稱帝

“辭強而進驅者,退也。”——《孫子·行軍》

以進為退是一種大智慧,參透在我們生活中的種種事情上。比如說足球裡的“防守反擊”,便是在退的同時,更充分做到進攻的裝備,在萬事俱備的時候做到“一擊即中”。在生活中和在職場上“以進為退”的智慧更是受用不盡,今天要說的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

權臣:我想告老還鄉,眾人誇讚他賢明,唯一人看出:他要造反稱帝

劉裕出生於公元363年(晉哀帝興寧元年),是彭城縣綏輿裡一個貧困鄉村的孩子。不過說起來劉裕乃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不過那會漢朝早已經滅亡了,西漢之後又是東漢,東漢之後分為三國,最後被司馬家再次統一建立晉朝。

但是我們知道,因為司馬炎任用親貴,不事治理,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到了劉裕出生時,天下已經亂作一團了。不過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出身貧寒的劉裕在亂世也有了更多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

權臣:我想告老還鄉,眾人誇讚他賢明,唯一人看出:他要造反稱帝

劉裕先是投身北府軍,靠著軍功一步步成長為了獨霸一方的大將,先後平定了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在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後,更是憑藉著巨大的軍功,總覽了東晉的軍政大權。

但是人的慾望是無法填滿的,劉裕即已總覽軍政大權,又怎甘心永遠屈居人下呢?於是劉裕想了一個“以進為退”的辦法。

權臣:我想告老還鄉,眾人誇讚他賢明,唯一人看出:他要造反稱帝

劉裕表示:“自己現在也一把年紀了,如今四海平定,我也該告老還鄉了,求天子另擇賢能為相。”

群臣一聽紛紛誇讚他“賢明”,有周公之風。當場還有表示要為劉裕擬寫詔書,但劉裕反而面色鐵青。他沒想到自己只是謙虛一下,這群人居然還當真了。

在場只有一人聽後默不作聲反而面帶笑容,因為他看出了劉裕此舉的真實意圖:劉裕是想要做皇帝了!

權臣:我想告老還鄉,眾人誇讚他賢明,唯一人看出:他要造反稱帝

這位看出劉裕意圖的人名叫傅亮,在退朝之後,傅亮便悄悄的找上了劉裕。試探性的問了一下:“您準備帶多少人?”劉裕眼睛一亮,心想:“你小子倒是個明白人”,於是便將傅亮也拉入了夥,當成了自己人看待。

劉裕用“退隱”麻痺了心向著晉帝的大臣,讓傅亮帶人逼迫晉帝撰寫禪讓詔書,其實晉帝早已經是個傀儡皇帝了,如今退了位心裡還安定一些,畢竟這一天遲早要來。而劉裕的手段還算是比較“溫柔”了。晉帝於是二話不說,提筆就寫了一份禪讓詔書,讓劉裕得以名正言順的當上皇帝。

權臣:我想告老還鄉,眾人誇讚他賢明,唯一人看出:他要造反稱帝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自立,定都於建康。國號為“宋”,史稱“劉宋”。在劉裕執政期間,整頓世家官吏,重用出生貧寒的讀書人,並大力的振興教育,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可以說是一位相當賢明的皇帝了,不過在劉裕兩年後,原計劃征伐北魏,卻還未出師便病逝了,享年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