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什麼?這篇文章竟不是蒲松齡寫的?

聊齋《問天鼓兒詞》

寫作年代及作者考

什麼?這篇文章竟不是蒲松齡寫的?

引言

“混沌初開共一元,下有黃泉上有天。

康節先生算得準,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唐虞以前都不論,那荒唐事蹟不堪言。

且說帝堯登基甲辰歲,到如今大清康熙己亥年。

四千九百零六載,這其間多少事情不周全。

老天爺富貴貧賤憑你發落,夭壽窮通你掌著權。

…………”

這首至今仍在傳唱的《問天鼓兒詞》相傳為蒲松齡所作,但筆者對此頗有異議。特撰文考證如下。

要考證《問天鼓兒詞》寫作之年代及作者,方法之一便是從作品本身之中去發掘。為明晰推理過程,不妨參照數學題之解法,作一番紙面考據。下文所用已知條件皆出自《問天鼓兒詞》之原句。

從《問天鼓兒詞》提取的已知條件及解讀

1、“康節先生算得準……”,“且說帝堯登基甲辰歲”。

解讀:《問天鼓兒詞》所採用的紀年體系是北宋學者邵雍(字康節,人稱康節先生)的研究成果,故本文的考據均以邵雍的《皇極經世》為參考座標。根據《皇極經世》記載及近代諸多學者對該書的研究,堯登基於公元前2357年,甲辰年。這一點與《問天鼓兒詞》的記載一致。

2、“到如今大清康熙己亥年”。

解讀:康熙年間為公元1662—1722年,時間跨度61年,期間己亥年只有一個,即公元1719年。根據條件二可推知《問天鼓兒詞》寫作於公元1719年。

3、“四千九百零六載,這其間多少事情不周全”。

解讀:《問天鼓兒詞》認為從“帝堯登基”到寫作之年時間跨度為4906年。

對已知條件的進一步研究分析

根據條件1和條件2,可以得出“帝堯登基”到寫作之年應為1719-(-2357)-1=4075年。這顯然與條件3所說的“四千九百零六載”相矛盾。

若根據條件1和條件3,又會得出《問天鼓兒詞》的寫作時間應為 -2357+4906+1=2550,也即公元2550年,這顯然也是錯誤的。

根據上述對已知條件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問天鼓兒詞》的時間體系是嚴重錯亂的,雖然是以北宋學者邵雍的研究成果為時間體系,但在行文中卻又嚴重違背了這一體系。

對上述“時間混亂”的可能解釋

同一篇文章中的兩處文字卻出現了極其嚴重的時間體系衝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作者在寫作《問天鼓兒詞》時對歷史紀年的計算等出現了錯誤;二是作者的計算是正確的,但作品在傳承的過程中被後人抄錯了。

總之,現在流傳的《問天鼓兒詞》“到如今大清康熙己亥年”和“四千九百零六載”這兩句存在嚴重的互相矛盾,兩句之中至少有一句是錯誤的。

因此,要考證《問天鼓兒詞》的作者是誰,就要先考證出“正確”的《問天鼓兒詞》,而要考證出“正確”的《問天鼓兒詞》,就必須要對“到如今大清康熙己亥年”和“四千九百零六載”這兩句的真偽與否進行分類討論。

分類討論

分類討論一:假設“到如今大清康熙己亥年”正確,“四千九百零六載”錯誤。

則《問天鼓兒詞》寫作於公元1719年,由於蒲松齡卒於1715年,故《問天鼓兒詞》必不是蒲松齡之作品。同時又可以得出清康熙己亥年距離堯甲辰年為 1719-(-2357)-1=4075年。《問天鼓兒詞》中“四千九百零六載”一句應為“四千零七十五載”。

分類討論二:假設“到如今大清康熙己亥年”錯誤,“四千九百零六載”正確。

則清康熙己亥年前推“四千九百零六載”為 1719-4906-1=-3188,也即公元前3188年。這顯然又與邵雍推算的帝堯登基在公元前2357年(甲辰年)相沖突,不符合《問天鼓兒詞》中“康節先生算得準”一句。

而且根據甲子紀年法規則,己亥年減甲辰年之得數應在數列A中,

A=56+60n (n=0,1,2,3,4……)

透過數學計算可知,4906這個數字並不在數列A中。也就是說“四千九百零六載”不僅與“康節先生算得準”一句衝突,更與“帝堯登基甲辰歲”一句衝突。

最終結論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在互相沖突的“到如今大清康熙己亥年”和“四千九百零六載”兩句之中,後者的出錯嫌疑最大,此處錯誤很可能是《問天鼓兒詞》在傳抄過程中所犯。文中“四千九百零六載”系作者計算錯誤或流傳過程中的筆誤,應改為“四千零七十五載”較宜。

總之,《問天鼓兒詞》很有可能寫作於公元1719年,這已是蒲松齡死後的第4個年頭,因此將該作品歸為蒲松齡所作並無可靠依據,是相當草率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