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分化或是宿命:對昔日牛基今日興衰的探討

分化或是宿命:對昔日牛基今日興衰的探討

作者:書劍笑傲

世界是永恆發展的,確定性的不變就是變化本身。歷史是一位沉默的老師,靜靜地向我們訴說著這些變化。我們今天耳熟能詳又津津樂道的基金,未來將會去往何方?今日的牛基未來還能繼續牛下去嗎?

上週末,我在雪球社群看到一個基金討論帖子,帖子本身羅列的是2010年至今收益率最好的公募基金,帖子下方有位朋友留言詢問,在2006年之前成立的基金中,2006至2013年表現最好的,在2014年至今表現如何,這些基金跑贏滬深300指數了嗎?我對這個問題充滿著好奇,利用週末的時間進行了一些研究。

昔日牛基面面觀

我國最早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誕生於1998年的陽春三月,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誕生於2001年的9月。問題在起點的選擇上,選定為2006年牛市的起點之前,終點為2013年的12月底,又恰逢A股市場的另一個低迷時刻。一輪完整的牛熊週期能夠讓我們認識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儘可能降低運氣因素的干擾。

2014年是新一輪A股牛市週期的起點,2014年至今,A股市場完成了一輪半的牛熊轉換,與此同時,2014年至今也是A股市場割裂分化的時段,期間歷經多次市場風格切換,這對於基金經理也是不錯的檢驗過程。

分化或是宿命:對昔日牛基今日興衰的探討

從2006至2013年年底的基金投資回報率榜單來看,由前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掌舵的華夏大盤精選一騎絕塵,年化收益率遠超其他基金。第二名至最後一名,區間的年化收益率也都在20-29。9%之間。對於超長期的投資而言,年化收益率能達到20%已經是非常神奇了,年化收益率高於20%基本是可望而不可求,至於10年10倍的神話,基本上只能是在後視鏡裡看一看,你我大機率都不是這樣的幸運兒。

2014年至2021年2月底,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的年化收益率約14。7%。從30只歷史績優基金的表現看,有19只基金能跑贏滬深300全收益指數,佔比63。33%,這一資料可能比大家預想中的要低。再看跑贏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的基金,只有10只基金年化收益率能超過18%,總佔比進一步下降到了三分之一。

2006年至2013年年,總底收益率最高的30只基金中,大約有三分之一跑輸滬深300指數;三分之一跑贏滬深300指數但收益率水平下滑明顯,總體收益相較之前一般;另有三分之一繼續保持優秀,為投資者帶來了滿意的回報。

警惕多個和尚沒水吃

從圖中統計的資料來看,主動型基金的基金經理的確是更迭頻仍,2014年以來沒有換過基金經理的只有7只基金,佔比不到25%。如果按照這比例去進行推算,我們選擇基金,構建基金組合進行投資管理,未來大機率會遇到基金經理更換的煩惱。

從相關基金的業績表現看,更換過數位基金經理的基金不一定業績必然不佳,基金經理一直在崗的基金,投資成績也可能非常一般。雖然不能從基金經理的更換頻次上簡單定性,但我仍然發現了有一種更換基金經理的模式,幾乎必然導致基金業績不佳。

分化或是宿命:對昔日牛基今日興衰的探討

多個和尚沒水吃的舉例

我把這種模式概括為多個和尚沒水吃。因為某些原因,當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內部治理混亂,基金投研人才更迭頻繁或者無優秀人才可用時,我們有時會發現三個以上基金經理共管一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現象。據我觀察,兩個基金經理不管是搭檔還是以老帶新,有一大批基金表現不錯,但是當基金經理的人數增加至3位或者3位以上時,這就鮮有業績良好的基金了。

當基金經理的人數達到了3位以上,伴隨而來的通常是幾個月就要離任一位基金經理然後增補一位基金經理,然後被頂到前排的基金經理過幾個月繼續離任,週而復始之下,基金很難獲得精心的管理。

從老牌基金的表現以及基金經理的安排來看,部分老牌基金也未受到公司的格外關照,部分基金經理雖然在崗時間較長,但整體投資業績卻顯得稀鬆平常。對於老基金和新基金,我們大可平等看待,對於基金的投資評價,更多的還是看現任基金經理的能力而非基金過往的名氣。

關注基金公司的治理與文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市公司會有成敗興衰,基金管理公司亦如是。公募基金最早雖然有老十家,在2006年之前又湧現出了新十家(新十家的名單略有爭議),但發展至今日,有些基金公司則明顯掉隊,有些基金公司則明顯後來居上,無論是明星基金還是旗下產品的佈局、整體的美譽度都實現了反超。

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發現,2006至2013年的牛基名單中,有些基金管理公司我們當前已經是比較陌生的了,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與同行相比早已不是一個量級。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牽動著基金持有人的心,投資者多關注基金經理層面的人事變動,但很少有投資者會關注基金公司董事長與總經理的人事變動。

分化或是宿命:對昔日牛基今日興衰的探討

騰訊網的一篇報道舊文

對於一家基金公司而言,投資者可能喊出這家公司的明星基金及其基金經理的名字,但基金管理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是誰,他們以前是做什麼的,可能投資者就鮮有知曉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最高階管理層,多數並不直接管理基金產品,但是基金公司的董事長與總經理卻會影響公司未來的整體發展,會影響基金公司長期的投資、投研文化,會影響基金公司的精氣神。

並不是所有基金公司的董事長與總經理都一定精通投資,擁有超人的投資觀與投資能力,我偶然看到了一則媒體舊文更是說明了這一問題。基金管理公司到底是更加註重為股東方謀利益還是注重為投資者謀利益,我想這在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中一定是存在比較之下的分化,儘管各個基金管理公司都一定會宣稱我們是為投資人謀利益的。

分化或是宿命:對昔日牛基今日興衰的探討

部分基金公司的高管變動也比較頻繁

在超長期的基金投資過程中,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也應該嘗試從基金公司的管理文化、投資文化、人才選用等角度來進行考察。雖然我們難以和基金管理公司直接打交道,但我們依然可以透過基金產品營銷、新聞媒體報道、具體基金的投資行為、投資者的整體評價來進行漸進式的認識。

結語:與可信賴的強者同行

最後,我也羅列了2014年至今,收益率TOP20的公募基金及其基金經理名單,想來這份榜單上的基金大家當前是非常熟悉的了,很多基金經理當前的管理規模都超過了百億。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六七年裡,這些TOP20的基金也會出現分化,哪些基金能繼續勇立潮頭,哪些基金會泯然眾人矣,我們當前並不好去研判。

分化或是宿命:對昔日牛基今日興衰的探討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總體上存在著馬太效應,頭部基金公司的江湖地位難以撼動,但近年來我們也見證了興全、交銀、景順長城等基金公司的壯大,見證了泓德基金、睿遠基金等投資新勢力的崛起。有領先者、追趕者、挑戰者,公募基金行業整體上才能保持朝氣,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之下,我們才能找到可信賴的勝者、強者。

分化或是宿命:對昔日牛基今日興衰的探討

當前基金公司資管規模TOP15(天弘若剔除餘額寶並不在列)

願我們在基金選擇的過程中,在基金研究的過程中,適度關注基金公司本身,在未來找到有實力、可信賴、投資文化領先的基金管理人。

牛年就要做牛氣的財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