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羅馬帝位看似唾手可得,為何兩次拒絕眾人推舉?看清了皇權的殘酷

自從古羅馬進入帝國時代之後,帝位如何傳承一直是各方勢力非常關心的事情。無他,皇權的無上使得繼承問題處理不好,將會引起帝國動盪。與華夏的家天下不同,羅馬帝位傳承根本沒有這個基因,先後使用了好幾種制度。

由於羅馬帝國深受早期羅馬共和國的影響,在帝國前期,曾出現過數次元老院推舉皇帝的情況。隨著古羅馬奴隸制的崩潰,元老院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不再擁有左右帝位的強大實力。伴隨著元老院的衰落,軍團出身的新貴們成為了帝國主宰,也是羅馬帝國中後期選舉皇帝的主要力量。

羅馬帝位看似唾手可得,為何兩次拒絕眾人推舉?看清了皇權的殘酷

正常來說,將領們應該非常渴望坐上帝座,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只要有一絲的可能,他們必然會努力獲得,如同三世紀危機期間,各地眾多的僭主。這也是為何,新帝繼位後,普通大肆封賞軍團,只因在換取軍團支援的過程中,向他們許諾下的回報。

然而,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上,卻也有例外。有位將領面對眾人多達兩次的推舉,全部毅然拒絕,不願站上眾人渴望的權力之巔。他的名字叫薩路斯特,推舉時,擔任宮廷近衛軍統領。

在不止一次的皇帝選舉中,他都是大家的第一選擇,表現出了薩路斯特的德高望重。不過,面對眾人的意願,他在兩次推舉中都選擇了回絕。若說第一次是不想揹負失敗的罵名,那第二次則說明薩路斯特看清了帝位背後的殘酷,不願讓自己以及後人陷入悲劇之中。

羅馬帝位看似唾手可得,為何兩次拒絕眾人推舉?看清了皇權的殘酷

當第一次推舉薩路斯特時,面對波斯人的重重圍困,前任皇帝尤利安戰死。新任皇帝必然面臨如何解決眼前困局的難題,可預見到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戰死、要麼屈服。那一種選擇對於新任皇帝的榮譽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因此,薩路斯特婉拒了各方的推舉,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僅僅八個月後,羅馬帝位再次空置,但此時,繼位的皇帝約維安已經和波斯人議和,沒有任何有損榮譽的可能。但,對於眾人的推舉,薩路斯特仍然選擇了拒絕。

此時他的拒絕,必然是薩路斯特對於帝位的清醒認知。皇權雖讓人嚮往,卻也是任何悲劇的根源,從他受到推舉的時間上溯到羅馬帝國的建立,坐上帝位的家族幾十年後紛紛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他們有的是沒有繼承人只能被迫結束統治,而大多數都是因權力爭鬥失敗而亡。

羅馬帝位看似唾手可得,為何兩次拒絕眾人推舉?看清了皇權的殘酷

許許多多偉大的家族,因此而消失。離薩路斯特不遠的君士坦丁家族,曾經影響了帝國近半個世紀,然而,龐大的家族卻因權力爭鬥,被自己的親人處死了大半。到了尤利安東征波斯時,他成為了君士坦丁家族在世上的唯一血脈。

隨著尤利安的死亡,皇族斷絕、王朝傾覆。這些血的教訓,使得薩路斯特對帝位敬而遠之,如若他接受了眾人的推舉,或許會讓自己的家族同樣走向覆滅。為此,這位統領先後兩次拒絕了各方勢力的推舉,安心享受到手的榮華富貴。

羅馬帝位看似唾手可得,為何兩次拒絕眾人推舉?看清了皇權的殘酷

薩路斯特的做法,也提示著我們面對誘惑時,要細細考量。世間之事,有得就有失,為了得到明面上的好處,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否過於沉重呢。如若這樣,還不如靜心經營現有的一切,平凡的一生也是不錯的。

感謝各位的關注支援,歡迎點贊、評論與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