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著名的《烏衣巷》。位於今天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的烏衣巷,原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當地俗語稱之為烏衣巷。東晉時代王導、謝安兩個世家大族都居住在這裡,烏衣巷因此成為豪門望族的聚居地,是當時地位與榮耀的象徵。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當年的烏衣巷門庭若市,冠蓋雲集,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以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都是從這裡走出來的。同時,王謝家族厚重的歷史也豐富了《烏衣巷》這首詩的內涵,見證了王謝的藝術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歷史緊密相連。如有閒暇,我們可以在一個陽光明媚、和風習習的日子,懷揣著兒時的這首詩,來一睹烏衣巷的真容。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顯赫無比的王姓不僅在歷史上為後人留下了像烏衣巷這樣的古老遺蹟,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又使芙蓉樓天下聞名。

如今,芙蓉樓有兩處,分別是江蘇鎮江芙蓉樓和湖南洪江芙蓉樓。那麼,到底哪家才是當年詩人真正送別朋友的地方呢?詩中既寫到了吳,又寫到了楚。後人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我們也無法透過歷史的煙雲一探究竟。

王姓是世界三大姓之一,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蹟。除了芙蓉樓、烏衣巷,其他知名的還有河南鶴壁雲夢山、王羲之故居、報恩寺、永陵和位於寧波的王明陽故居瑞雲樓,位於海口的紀念嶺南才子王佐的西天廟,被稱為“青冢”的王昭君墓等等。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河南鶴壁雲夢山是鬼谷子授徒的隱居地,其中的戰國古軍庠有“中華第一古軍校”之稱。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李牧等風雲人物,學成後由此出山,叱吒風雲,演繹了一部春秋戰國史。

山東臨沂市的王羲之故居,是全國最大的名人故居之一,在這裡舉辦的“書聖文化節”是中國十大文化節之一。

四川平武縣的報恩寺,佈局結構全部按照北京的紫禁城來仿造,有“深山龍宮”的美稱。裡面有一尊千手觀音,身後呈扇形伸出1004隻手,金碧輝煌,美麗壯觀。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成都市中心的永陵,是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國開國皇帝王建的陵墓。王建所建立的前蜀國是當時社會相對穩定的國家,成都成為當時中國繁華的大都市。

王姓在歷史上湧現了眾多的世家大族,其中居住在烏衣巷的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排在晉代四大名門“王謝袁蕭”的第一位,是中古時期我國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稱。

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36個駙馬、186位文人名士。

那麼,王姓是從哪裡來的呢?

王姓來源於王室成員。西周時,周靈王之子太子晉又稱王子晉,因直言相諫而被廢黜為平民。他的兒子當時還在朝中當官,父親成了平民,兒子就不能再用王室的姬姓了,當然也不能用一般平民的姓。既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以王為姓,世代相傳至今。

王姓因此尊奉太子晉為得姓始祖。

王子晉的後代王翦與他的兒子王賁、孫子王離,祖孫三代都是秦始皇時期的名將。後來,王離的長子王元遷往山東琅琊,開創琅琊王氏。王離次子王威的後代遷居太原,開創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

王姓在歷史上先後建立了好幾個王朝政權。王莽在西漢末期建立了新朝,王審知在唐末五代十國時建立閩國,王建在成都建立了前蜀國等。

王姓在歷史上名人輩出。《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了王姓歷代名人2360名,佔總名人數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學家、著名醫學家、著名美術家人數都排在第一位。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如果為每個姓氏選擇10位代表人物,王姓的10位先祖都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名士,有:

“謀聖”之稱的一代鬼才鬼谷子王詡,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和親大使王昭君,

撰寫《論衡》反對迷信鬼神的思想家王充,

有“書聖”之稱的大書法家王羲之,

有“詩佛”之稱的山水畫之祖王維,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改革宰相王安石,

倡導“知行合一”的大哲學家王守仁,

創作古典戲劇名著《西廂記》的大作家王實甫,

開拓神韻詩論的文學家王士禎,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集詩詞、文史、金石、翻譯於一身的大學者王國維。

當然,還有宋代著名道士、全真道的開創者王重陽;

與當代著名作家同名的元末著名書畫家、詩人王蒙等。

王姓還創下了眾多歷史紀錄,這些“王姓之最”有:

東漢文學家、思想家王符所著的《潛夫論》最早明確提出“為國者,以富民為本”的觀點;

東漢文學家王逸所作的《楚辭章句》,是《楚辭》中最早的完整注本;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書法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唐代詩人王勃所撰的《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是中國文學史上篇幅最長、內容包羅最廣的寶塔銘文;

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

明代大思想家王陽明的學說思想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

清代文字學家王筠所著的《教童子法》,是中國最早的小學語文教學法著作;

晚清著名金石學家、鑑藏家王懿榮是最早發現和收藏甲骨文的人;

清末民初大學者王國維,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人。

西漢時,王陽做益州刺史,巡行來到一個叫九折阪的地方,感嘆說:“一個人接收了先人留給自己的身體,怎麼能多次登上這種危險的地方呢!”後來王陽為孝敬父母離開了益州。等到王尊做益州刺史,來到這個陡山坡,問:“這裡不就是王陽畏懼的道路嗎?”官吏回答說:“是的。”王尊大聲對他的駕車人說道:“趕馬向前跑!王陽要做孝子,王尊要做忠臣。”

後世因此以“王尊叱馭”比喻忠於職守,不避艱險。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西漢宣帝時,琅琊人王吉和貢禹是很好的朋友。貢禹多次被免職,王吉在官場也很不得志。漢元帝時,王吉被召去當諫議大夫,貢禹聽到這個訊息後很高興,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來,彈去灰塵,準備戴用。果然沒多久貢禹也被任命為諫議大夫。

成語“王貢彈冠”比喻好朋友進退相隨,取捨一致。

我們這位王吉為官十分清廉。他住在長安時,鄰家棗樹的枝葉伸到了他的院子裡,妻子隨意摘了幾顆棗子給他吃。王吉事後得知棗子是偷摘鄰居家的,就將妻子趕走了。鄰家聽說後,執意要把棗樹砍掉,後經再三勸說,王吉才將妻子招了回來。當時流傳著“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的佳話。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去打柴,看到兩個老人在溪邊下圍棋。王質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一旁,駐足觀看。老人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吃,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看了多時,老人說:“你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已經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鏽得凸凹不平了。王質非常奇怪,回到家裡後,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沒有人認得他。他跟幾位老者提起的事,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

後來,人們把“爛柯”作為圍棋的一個別名,用“王質爛柯”的典故,來表示“人事的滄桑鉅變所帶給人的恍如隔世的感覺”。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晉朝有一個叫王祥的人留下了千年典故,就是“二十四孝”中的臥冰求鯉。王祥很早就沒有了母親,繼母朱氏偏愛自己的親生兒子王覽,常常叫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他衣不解帶,日夜照顧。繼母要吃鮮魚,因天寒地凍,無處購買。他就冒著凜冽的寒風,在河上脫光衣服趴在冰上。冰被暖化了,竟然跳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

繼母死後,王祥悲痛地依禮安葬。王祥對弟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人們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裡”,至今還在。

王祥臥冰求鯉的孝河,位於今天山東臨沂白沙埠鎮境內。在孝河北岸的“孝友祠”,裡面供奉著王祥、王覽和王羲之的塑像。

春秋時趙國的王良是相馬和駕馬的能手,與同時代秦國的伯樂、九方堙齊名。他一登上馬車,提起韁繩,馬就立即精神抖擻,奔跑迅疾。“王良執轡”因此被比喻為技藝高超絕妙。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王允是利用呂布計殺董卓的東漢末年名臣。他年輕時,非常聰明,學識淵博。有人稱讚他說:“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將他比作日行千里的駿馬,是賢輔之材。成語“王允千里”被用來指棟樑之材。

晉朝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讓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有三分之多。他不禁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入木三分”因此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後來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書聖”王羲之寫的字,在當時就享有盛名,被人們視為珍品,至今仍是我國書法藝術的極其寶貴的遺產。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見了一位貧苦的老婆婆,提著一籃竹扇在集市上叫賣,卻沒有什麼人去買。他看到後深感同情,於是就幫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題上字。人們知道後紛紛爭相購買,一籃子竹扇很快就被搶購一空。等著買米下鍋的老婆婆非常高興,十分感謝樂於助人的大書法家。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王姓有一篇奇文、一本奇書很有意思。

奇書叫《圍爐夜話》,清代學者王永彬虛擬了一個冬日擁著火爐,至交好友暢談文藝的情境。這本儒家通俗讀物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是明清時期著名的文學品評著作,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奇文叫《僮約》,是西漢學者王褒為家奴訂立的一份契券。

王褒當時寓居在成都一個姓楊的寡婦家裡。王褒經常指派楊家中的一位家奴幫他去買酒。因為王褒是外人,家奴替他跑腿不是很情願,又懷疑他可能與楊氏有曖昧關係。有一天,他跑到主人的墓前傾訴不滿,說:“大夫您當初買我時,只要我看守家裡,並沒要我為其他男人去買酒。”王褒知道這事後,當時就氣不打一處來,一怒之下,以一萬五千錢從楊氏手中買下了這位家奴。

家奴向王褒提出:“既然事已如此,您也應該像當初楊家買我時那樣,將以後凡是要我乾的事,明明白白寫在契約中,要不然我可不幹。”這王褒是何等人,擅長辭賦,精通六藝,為了教訓家奴,使他服服貼貼,便信筆寫下了一篇長約六百字的《僮約》,列出了名目繁多的勞役專案和幹活時間安排,使家奴從早到晚不得空閒。一段時間後,家奴痛哭流涕向王褒求情說,如果繼續照著幹活,恐怕馬上就會累死進黃土,早知如此,情願給您天天去買酒。

之所以說《僮約》是奇文,是因為它不僅是用方言寫的,以戲謔的筆調描寫奴隸的待遇,讓後世由此窺見西漢西蜀社會的一個側面,而且這是我國,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關於飲茶、買茶和種茶的記載。從這一記載證明了,四川地區是全世界最早種茶與飲茶的地方。

中華王姓: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

如果你願意,可以吟誦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走進王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