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黃潛善:奸惡不下秦檜,害死揚州數萬百姓,死後被鑄成跪像

秦檜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他死後人們鑄成他的跪像,跪在嶽王廟的岳飛墓前,世代受人唾罵。在丹陽有一座陳東祠堂,其中也有一對跪像長跪於此,揭示著他們的醜惡罪行,而這兩個和秦檜“享受”了同等待遇的奸臣,就是黃潛善和汪伯彥。

黃潛善這個名字並不算出名,大概是因為他秦檜掩蓋了他的“光輝”,但要論他所犯下的罪行和導致的惡果,其實不比秦檜少太多。

黃潛善:奸惡不下秦檜,害死揚州數萬百姓,死後被鑄成跪像

元符三年(1100年),黃潛善考中進士,開始為官。黃潛善人如其名,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良知和底線,打從一開始,他的心術就極為不正。黃潛善任左司郎的時候,陝西和河東發生了大地震,山陵峽谷都變動了位置,百姓死傷慘重。宋徽宗命黃潛善去視察災情,黃潛善目睹災民受困的慘狀,但他為了討好宋徽宗,擔心這個天地異象惹得皇帝不滿,竟然不報告實情,說只是地震而已。

黃潛善瞞報災情導致災民得不到救助,許多人因此餓死,但黃潛善瞞住災情,讓奸臣集團和皇帝都十分高興,被提拔為戶部侍郎。但黃潛善剛一上任,就開始瘋狂貪汙,並大肆收受賄賂,有人檢舉黃潛善的罪行,他被貶到毫州。然而黃潛善卻因禍得福,避免了金人攻打京城,城中百官被作為俘虜押往北方的命運。

而且由於朝中官員的大量被殺被俘,康王趙構建立的大元帥府一度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趙構不顧官員品行優劣,只要是附近的官員,全部詔來任用。黃潛善因此得到重用,趙構讓他率兵去支援。黃潛善哪裡願意去北方送死,他一直拖時間,等到張邦昌建立偽楚稱帝以後,黃潛善就將此事告知康王趙構,而這就是黃潛善唯一的收穫。

趙構卻不管黃潛善貪生怕死的行徑,黃潛善不是武將,手上又有兵,是趙構最青睞的一類人,所以黃潛善搖身一變,成了大元帥府的副元帥。

黃潛善:奸惡不下秦檜,害死揚州數萬百姓,死後被鑄成跪像

黃潛善打仗不行,但鑽研趙構心思的本事卻爐火純青,他總是能順應趙構的心意,深得趙構信任。所以趙構當了皇帝以後,黃潛善立即被任命為中書侍郎。

不過趙構這個時候還沒有失心瘋,他知道金人造成的屠戮和神州陸沉的局面下,不可能立即向金人求和,金人也不會同意,所以他先順應民意,提拔主戰的老臣李綱為相。李綱一心想要報國,他對黃潛善和汪伯彥這等奸臣萬分厭惡,所以為相後就向宋高宗上奏驅逐兩人。這本來是趕走兩人的大好時機,但可惜右丞呂好問從中作梗,趙構內心中也信任黃潛善,所以黃潛善還是留了下來。

趙構儘管任用李綱為相,但他骨子裡還是懼怕金人,所以不久以後就罷免了李綱,提拔黃潛善為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此舉引起許多人的不滿,御史張所認為黃潛善為奸邪之人,不可重用,有礙新政,結果被一貶再貶,流放到了江州。太學生陳東不畏權貴,上言道:“李綱不可罷去,黃潛善、汪伯彥不可任用。”

黃潛善因此懷恨在心,正好歐陽澈上書抨擊朝政,惹怒了趙構,黃潛善趁機提出將兩人都殺掉。趙構被黃潛善的奸言所欺騙,將歐陽澈和陳東都處斬,結果引來天下文人的不忿,即便是百姓們也為兩人流淚。

黃潛善:奸惡不下秦檜,害死揚州數萬百姓,死後被鑄成跪像

除了打擊異己以外,黃潛善還貽誤軍機,致使揚州陷落。有人總說奸臣能力往往特別強,但黃潛善無疑就是打破這個說法的最好例證,他身居高位,卻從未乾過任何一件有利於朝廷和百姓的事情。

宋高宗南下時,黃潛善一直跟隨在皇帝身邊,他不思局勢兇險,不去勸諫皇帝振作,卻天天讓僧人給皇帝和自己講法。賊寇距離駐地只有六十里,黃潛善竟然不將事情報告給高宗。內侍邵成章和御史馬伸看不下去,彈劾黃潛善欺君罔上,結果都獲罪被貶,晚景悽慘。

在揚州的時候,有人認為防備力量薄弱,請求加強守衛力量,準備防範敵人的進犯。可黃潛善卻狂妄地說不值得憂慮,仍沉迷於享樂當中。結果金人殺來,宋高宗立即丟下百姓逃走,黃潛善知道後,策馬南奔,搶著逃命。由於城中沒有任何準備,百姓們來不及逃走,死於踩踏的不計其數,數萬人死在金人的屠刀之下。

黃潛善:奸惡不下秦檜,害死揚州數萬百姓,死後被鑄成跪像

黃潛善的罪行引發了軍民的極大怨氣,士兵們恨不能食其血肉。有一件事可以體現出人們對黃潛善的痛恨,當時城中百官逃亡,有三個官員因為姓“黃”而被認為是黃潛善,結果來不及解釋就被砍了腦袋。

然而正主卻早就逃到了皇帝身邊,安然無恙。黃潛善和汪伯彥的醜惡行徑讓他們引來萬人咒罵,但兩人卻恬不知恥地說時局艱難,不敢請求退職,還想在官位上佔著。中丞張澄等人一起彈劾黃潛善,黃潛善才被貶官。有諫官袁植請求處斬黃潛善,但宋高宗不許。

諷刺的是,黃潛善死後,他的罪行不僅沒有得到清算,趙構反而還在晚年時下旨恢復黃潛善的官職,並錄用了他一個兒子。然而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黃潛善無法逃脫世人對他的審判,所以他死後被鑄成跪像,世世代代受到人們的唾棄。

正如陳東祠堂題寫的那幅對聯一樣:一片忠肝,千古綱常可託。兩人屈膝,平生富貴何為?

參考資料:

《宋史》

《福建通志》

《宋人軼事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