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決戰》名言“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是什麼意思?

在許多經典影視作品裡,都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在1991年上映的經典電影《大決戰之遼瀋戰役》裡,當錦州戰役的外圍戰已經打響後,東北野戰軍司令員還在顧慮重重,想掉頭回去打長春。這時候,東北野戰軍參謀長說:“問題是,軍委指示……”

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生氣地站起來,說了一句名言:“問題是,我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這飯怎麼吃!”

《大決戰》名言“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是什麼意思?

無獨有偶,在《解放》等電視劇裡,也有類似的細節。只不過,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的話略有變動,變成了“準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話略有不同,意思卻是那個意思。

東北野戰軍司令員這番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錦州戰役是遼瀋戰役第一階段的重頭戲,錦州戰役打響的1948年9月12日,也是遼瀋戰役爆發的日子。為了打好錦州戰役,東北野戰軍出動了主力部隊三縱、四縱、七縱、八縱、九縱、十一縱6個縱隊,加上二縱的第5師和炮兵縱隊、冀察熱遼軍區3個獨立師,集中精力攻打錦州。為了預防駐紮在瀋陽的廖耀湘第9兵團西進增援錦州,或者北上增援長春,又安排了一縱、二縱(欠第5師)、五縱、六縱、十縱部署在瀋陽西北,以及長春、瀋陽之間。為了防止長春國軍突圍,安排十二縱和6個獨立師、炮兵縱隊1個團及內蒙古軍區騎兵第2師等繼續圍困長春。

《大決戰》名言“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是什麼意思?

這樣的安排部署,既保證了攻打錦州的主力部隊的戰鬥力,又切斷了錦州、瀋陽、長春之間的聯絡,使得3個城市成為孤立無援的孤島,安排得妥妥當當,滴水不漏。

東北野戰軍攻打錦州,當然會預測到廖耀湘第9兵團將會從瀋陽增援錦州。為此,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在從瀋陽到錦州的必經之地黑山、大虎山駐守了五縱、六縱、十縱3支精銳部隊。其中,十縱為主力部隊,五縱、六縱予以配合。這就是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所說的“我準備了一桌飯”,準備招待廖耀湘這位“客人”。

《大決戰》名言“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是什麼意思?

然而,當錦州戰役打響後,他們發現,又來了一桌“不速之客”。

這桌不速之客,指的是侯鏡如的東進兵團。

侯鏡如是河南永城人,1924年畢業於河南鄭州大學,同年考入黃埔軍校一期。1948年,侯鏡如升任第17兵團司令官,隸屬於華北“剿總”司令部。遼瀋戰役爆發後,東北野戰軍在錦州攻勢如潮,錦州岌岌可危。南京方面一邊催促東北“剿總”司令官衛立煌組建以廖耀湘第9兵團為主力的西進兵團,向錦州增援;一邊派遣侯鏡如組建東進兵團,從關內往關外進攻,增援錦州。

東進兵團包括第17兵團的第62軍(3個師)和第92軍第21師,再加上葫蘆島闕漢騫第54軍(4個師),煙臺王伯勳第39軍(2個師),和暫編第62師,共計4個軍11個師10餘萬人。

10月初,東進兵團組建完畢,浩浩蕩蕩地從葫蘆島出發,前往錦州。東進兵團加上西進兵團,不就是兩桌“客人”?

《大決戰》名言“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是什麼意思?

東北野戰軍要總共只有12個縱隊,卻要同時完成攻打錦州、看住瀋陽、困住長春3大任務,很難分兵阻擊侯鏡如東進兵團,所以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才會憂心忡忡地說:“我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

不過,世界上永遠是辦法比困難多,既然多來了一桌“客人”,也不能讓他們沒有飯吃啊。

10月5日,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部對錦州戰役的安排部署進行了調整,決定將攻打錦州的四縱、十一縱抽調出來,加上2個獨立師,駐紮在塔山、打漁山、虹螺蜆一線,阻擊侯鏡如東進兵團。同時,將一縱作為總部預備隊,安排在位於錦州和塔山之間的高橋。總預備隊既可北攻錦州,也可南援塔山。後來,由於四縱、十一縱表現得非常優異,總預備隊最終沒有動用。

《大決戰》名言“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看到塔山兩個字,以為這裡是易守難攻的高山險峻之地。其實,塔山是一個村的名字,這裡是平原地帶,無險可守。四縱、十一縱以頑強的精神,浴血奮戰6天6夜,頂住了侯鏡如兵團在海軍、空軍炮火支援下的一次又一次集團衝鋒,好好地“招待”了這桌多餘的“客人”。

10月15日,當東北野戰軍攻克了錦州後,侯鏡如東進兵團失去了繼續東進的價值,被迫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