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朝“無為而治”成就文景之治,為何漢武帝“逆反”先祖,獨尊儒術?

今天要講的歷史呢,時間點是在漢朝,主角是——儒家文化。在漢朝之前呢,春秋戰國時期,孔子便確立了儒家思想。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很多思想文化的碰撞,其中有儒家文化、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各種門派的思想出現。

漢朝“無為而治”成就文景之治,為何漢武帝“逆反”先祖,獨尊儒術?

而秦朝的時候推崇法家思想,並且秦始皇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措施,儒家文化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那有小夥伴就疑惑了,為什麼後來就儒家文化在漢武帝的時候還能保持活躍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漢朝歷史長廊瞭解一下吧。

一,漢武帝時期各方面的狀況

1。漢武帝期的經濟方面狀況

由於“文景之治”下,百姓能夠安穩的生活,人口大量的增長,漢武帝時期人口數量就更多了。漢武帝即位之後,採納了一些臣子的意見,把原來私營的鹽、鐵、酒專案改為官營,統一由朝廷來掌控。在漢武帝時期,用於絲綢之路的影響,商業的經營範圍擴大了很多。

商人的財富甚至比漢武帝還多,商人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為了抑制商人的財富,對富裕的商人進行額外的徵稅。

在農業上,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當時注重修建水利工程,出現了不少有利於農業耕作的工具,推廣用牛耕作,用鐵農具進行耕作,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手工業上,冶鐵業打破了官府運營,得到了發展。紡織業出現了花機,促進了紡織的發展。

2。漢武帝時期的政治方面狀況

漢武帝時期依然實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三公就是丞相管理行政方面的事務,太尉管理軍事方面的事務,御史是輔助丞相,九卿是各個官職管理皇家的各項事務,但都對丞相負責。漢武帝為了減少丞相的權力,又額外的設立了一個內朝,因此這個時期朝廷分內外朝。

漢朝“無為而治”成就文景之治,為何漢武帝“逆反”先祖,獨尊儒術?

對地方實行郡縣制,就是管理郡的官員“太守”和管理縣的官員“縣令”,相當於鎮有鎮長,村有村長,鎮長管理村長。選取官員實行察舉制,察舉制是在地方選出孝順、廉潔等具有好的聲譽和品德的人,推薦上去朝廷,再由朝廷對這些有美好品德的人進行考察,透過朝廷的考試之後,就可以入仕做官。

這個察舉制的好處是任何階級的人都可以憑自己的品德和知識謀取官位,並且這個制度打破了官位世襲的現象。但也有一些比較不好的現象,例如皇帝可以直接任用自己喜歡的官員,官員可以招募許多門生並且推薦他們為官等。

3。漢武帝的文化方面狀況

漢朝的領土比較大,所以有許多不同地方的文化,其中包括荊楚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北方文化。漢朝以辭賦為主,用於描述皇帝和百姓的生活為主。

有些文人用辭賦來反映世事,批評朝廷。漢朝詩歌在《詩經》和《楚辭》的基礎上發展,朝廷的樂府收集了很多民間的詩歌,進行配樂和演唱。這個時期的繪畫、雕刻、歌舞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和改變。漢武帝時期特別推崇儒家文化,從此儒家文化對後來歷史的發展也產生重要的影響。

《史記》就是在這個時期的著作。由於絲綢之路的開展,使得漢朝的服飾也傳到了世界上。此外,還帶了飲食文化上的交流,引進了許多國外的水果和蔬菜,例如葡萄和胡蘿蔔等等。

二,在漢武帝時期各個方面狀況之下,為何就儒家文化在漢武帝時期可以保持活躍呢?

1。漢朝初期,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各家思想文化開始活躍起來

漢朝“無為而治”成就文景之治,為何漢武帝“逆反”先祖,獨尊儒術?

由於秦朝結束之後,對各家文化和學術的打壓就消失了,於是各門各派的思想文化也漸漸開始活躍起來。但是,漢朝初期延續了秦朝的一些法治制度,也採用了法家思想。秦朝的衰落和楚漢之爭,長期的戰爭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艱苦,所以漢朝之初,人口數量非常的少。

所以,蕭何丞相提出了採用“清淨無為”、“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來讓百姓休息,好讓百姓安定下來,好好生活。並且,在交稅上,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減少賦稅,鼓勵百姓好好耕作田地,安居樂業,對百姓進行安撫。

2。漢朝中期,文景之治為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家文化奠定基礎

由於漢初之前的戰爭時間之長,以至於百姓的休養狀況到漢朝中期依然沒有恢復,漢朝的國力尚未恢復好。所以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依然實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政策。

為了更好的減輕百姓們的壓力和負擔,漢文帝時期曾多次減免百姓的田地租用費,對周邊的國家採用和親的辦法來維持安定和平。漢文帝也深深體諒百姓之苦,減少朝廷的開支,也不許增添衣物,禁止奢侈之風。

漢景帝時期,鼓勵當地的官員關心農業的發展狀況,積極帶領百姓開荒耕作,對努力耕作田地的百姓進行獎勵。因此,在文景時期,百姓都得到很好的休養,農業也逐漸恢復起來,社會安定,朝廷的糧倉和財庫也逐漸充足,出現了史上第一個太平盛世。

3。漢武帝時期,大力推行儒家文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朝“無為而治”成就文景之治,為何漢武帝“逆反”先祖,獨尊儒術?

由於“文景之治”使得漢朝的糧倉和財庫都充足起來,百姓也休養生息的很好。漢武帝登基之後,便想要開拓疆土,加強對朝廷的統治和對天下的治理。於是停止實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措施,尋找更好治理天下的方法和文化思想。

當時有一位著名的儒家學者便提出了《舉賢良對策》,這個對策就是把儒家文化思想和當時的社會狀況結合起來,並且吸收其它門派有利於治理天下的文化,推崇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治理天下體系,提出實行“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

這位儒家學者便是董仲卿。漢武帝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其中“天人感應”和“三綱五常”更加有利於漢武帝治理天下和百姓,便採用了董仲卿的提議並且大力推行儒家文化。這便是為何儒家文化在漢武帝時期依然活躍的原因。

三,漢武帝時期為了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所採取的各種措施和舉動

1。在對朝廷的管理方面上採取多種措施為推行儒家文化做鋪墊

漢武帝登位之後,首先發布了“推恩令”,對各種各樣的諸侯王進行封位為侯,藉此來減少諸侯們的勢力。之後為了減少丞相的權力,建立了中朝,把朝廷分為內外朝,來加強漢武帝自身的皇權。並且打破了之前漢朝對丞相的選用方法,在漢武帝之前,選用丞相必須是擔任過御史才可以有機會做丞相。

到了漢武帝,便改了這個選取丞相的方法,即使是沒有官位的人,只有有才能得到皇帝賞識即可為相。為了對地方加強監督的力度,特意增設了一個職位叫十三部刺史去監督和考察地方官員。在人才的選用上面,變得更加嚴格,大量的招攬人才來為朝廷提供治理天下的謀略。

漢朝“無為而治”成就文景之治,為何漢武帝“逆反”先祖,獨尊儒術?

2。在思想方面上,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在推行儒家文化上,花費了不少的精力。上面提到過儒家學者董仲卿提出了凡是與孔子學說和六藝無關的各家各派學說,都應該在朝廷的思想學說上排除,也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思。漢武帝非常賞識這種提議,並且也採納和推行。

但是當時的竇太后崇尚的是漢文帝漢景帝實施的黃老之術,非常阻撓推行儒家文化這一舉措,並且把一下支援推行儒家文化的學者打入大牢。雖然在開始推行儒家文化的時候受到了一定的阻撓,但是後來竇太后去世,漢武帝便大力推行儒家文化。

儒家學說對朝廷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響。

後來,漢武帝把不推行儒家學說的官員都趕出朝廷罷免他們的官位,把各家各派的思想學說都排除在朝廷之外,對平常百姓出身但是又是儒家學者的公孫弘提拔為丞相,對奉行儒家學說的學者以給予特殊的禮遇,選拔儒家學者作為朝廷官員。在這一時期,很大程度的推行儒家文化。

3。在對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上面,也是大力推行儒家文化

創辦儒家文化的學府,例如太學與地方郡國學,確立起來官方學府的相關規定並且實施相關的舉措。設立的學府呢是分為朝廷和地方這兩種。

漢朝“無為而治”成就文景之治,為何漢武帝“逆反”先祖,獨尊儒術?

朝廷的也分兩種,一種叫太學,一種是專門為皇室提供的特殊學院。稱為太學的,是專門傳授儒家知識和研究儒家學問的,可以理解為“大學”。在這一時期出現許多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例如董仲舒、司馬遷、司馬相如等等。

四、結語

透過講述漢朝的大背景下,漢朝初期、中期的文化狀況,為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並且漢武帝時期非常重視儒家文化,採取了各種各樣的舉動來推行儒家文化,並且設立儒家文化的學府。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瞭解一下儒家文化是為什麼可以在漢武帝時期仍然保持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