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桃林塞是不是潼關的別稱,地理位置究竟在哪?答案藏在《三秦記》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潼關,因三國時代曹操、馬超曾在此地交鋒,歷史上是頗為出名的,也有關中平原上“畿內首險”的美稱。《唐書》記錄潼關即為古代的桃林塞。潼關的始建時間,在春秋時期的《春秋左傳》、魏晉朝代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唐朝初期的《春秋左傳正義》的史料下慢慢被揭開。

《春秋左傳》、《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左傳正義》三部書是一脈相承:《春秋左傳》是以《春秋》為本,是註解《春秋》的明細版本;《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是以《春秋左傳》為本,是現存最早的關於《春秋左傳》的註釋本;《春秋左傳正義》是以《春秋左傳》為本,借鑑《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是最通行的關於《春秋左傳》的註疏本。故《春秋左傳》、《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和《春秋左傳正義》對桃林塞是潼關前身的論斷就不是強(依據)論據而是弱論據,甚至略顯得蒼白無力。

桃林塞是不是潼關的別稱,地理位置究竟在哪?答案藏在《三秦記》

為增強桃林塞是潼關前身的論據,就必須尋找不一樣的史書史料來加以論證。特別是對漢潼關有相關記載的同朝代同時期史書史料加以佐證,就更具有說服力。早期地方誌書代表作《三秦記》正滿足有對桃林塞位置確認的要求。

《三秦記》在“桃林”條目:

桃林塞,在長安東四百里

。此條目的意思:桃林塞的位置是在(漢)長安城以東四百里處。先不判斷《三秦記》對桃林塞定位的準確性,先決條件是必須確定《三秦記》的權威性。

桃林塞是不是潼關的別稱,地理位置究竟在哪?答案藏在《三秦記》

權威性,無非是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的性狀,讓人不對結果產生懷疑。《三秦記》的權威性則在於對桃林塞的定位更具有精確性,更具有說服力,從而被認可、被採用。《三秦記》成書於東漢,是一本有關隴右(又稱隴西,指隴山以西地區,約今甘肅省隴山、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及三秦(項羽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雍(都廢丘,今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塞(都櫟陽,今咸陽以東地區)、翟(都高奴,今陝北地區))的地理古籍奇書。與隴右及三秦相關的地理書籍,《三秦記》是一本最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奇書。

《三秦記》的代表性和權威性,體現在其三奇之處。

即第一奇:著書作者只知辛氏,有姓無名。史冊上只記載《三秦記》的作者是辛氏,名字和簡歷皆無留世。辛氏(家族)是秦漢至五代十國期間,代代傳承“習武尚文、學有專精、學尚實際、著書立記”的甘肅隴西大姓望族。辛氏(作者)是遊遍隴右和三秦大地,探訪記述“地理形勢、民情民俗、歷史沿革、都邑宮室”的鐘情遊覽飽學之士。

桃林塞是不是潼關的別稱,地理位置究竟在哪?答案藏在《三秦記》

第二奇:面世時期只知東漢,有朝無代。史書上只記錄《三秦記》的朝代是東漢,時間和背景均無留傳。東漢從建武元年六月己未(25年8月5日)劉秀在鄗城(今河北邢臺柏鄉縣固城店鎮)千秋亭即皇帝位始至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1月25日)劉協在許昌繁陽亭禪讓帝位止,前後達196年。《三秦記》問世是東漢初中期,還是後期,就不得而知;而面世是一二世紀,還是三世紀初,更無從考究。現只能確認《三秦記》未涉及到東漢末年三國魏晉時期的地理資料。

第三奇:原書內容只被引用,有句無篇。史籍上雖遺憾地留有《三秦記》到隋唐時期就已逐漸佚失,再無此書;但幸運地被酈道元《水經注》、賈思勰《齊民要術》等各類書籍引用,保留住極少部分,甚至被王謨、張澍等清代學者收錄,彙總到絕大部分。因此,《三秦記》是我國早期地理典籍、地方誌的代表著作,其內容(尤其被後世學者在著述中引用)是絕對準確、權威性的事實論據。

《三秦記》準確地確認桃林塞的具體方位,為桃林塞與漢潼關在同一地點提供了方向。

筆者按:追本,追溯本源。《春秋左傳》及其相關注集(疏)雖將桃林塞與漢潼關的位置等同起來,卻不精確兩者就是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地理書籍《三秦記》的相關記載,為桃林塞與漢潼關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尋找的依據及方向。正所謂:水有源,樹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