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傳播了數百年的“正月不理髮”,究竟是何緣由?真實原因令人感動

民俗,作為古代傳承下來的人類活動習慣,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地方民俗民風的不同,這也形成各地方的文化差異,從而讓中華大地繽紛多彩。而在南方地區,特別是南方鄉鎮,一度流傳著這樣一種風俗,那就是正月不理髮。可能會有人納悶了,理個髮不是想剪就剪,什麼時候都可以理嗎,為什麼正月就不可以了?

這都是因為每逢年頭,在許多地方都有著這樣一句話:正月理髮死舅。而關於這個傳聞,其實還有著一段不一樣的歷史。

傳播了數百年的“正月不理髮”,究竟是何緣由?真實原因令人感動

明末清初的辮子頭

說到這段歷史,就不得不提到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由少數民族中的滿族所建立的,其皇室子弟也大多為愛新覺羅氏,故而我們一般也稱清朝為滿清。

公元1636年,在獲得歷朝傳國玉璽之後,清太宗皇太極在明朝降將、蒙古貝勒以及滿洲貴族的多番推崇之下,正式稱帝,並改國號為“大清”。在平定朝鮮叛亂之後,他將目光放在了搖搖欲墜的大明身上,接連向大明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內憂外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大明哪經受得住這樣的摧殘。在多方戰爭失利後,伴隨著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遵守著老朱家的傳統“君王死社稷”,自縊於煤山之後,正統的明朝也就此滅亡。

同年,清軍正式入關。之後的清朝花了二十年,前後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將中原大地囊入手中。而這次期間,為了鞏固地方統治,也為了割斷臣民與明朝之間的聯絡,清廷釋出了一項政令,要求百姓移風易俗,將長髮換成滿清的髮型,也就是所謂的辮子頭。

傳播了數百年的“正月不理髮”,究竟是何緣由?真實原因令人感動

理髮引發的糾紛

對於廣大臣民而言,這條政令所面對的主要物件,無非就是漢人。當然,也包括一些融入漢族生活的蒙古族人,以及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

朝代的更迭可能就在一瞬之間,可天下百姓的風俗習慣那就不一樣了,自古還沒聽過哪個朝代對髮型還有要求,百姓當即也有些不太樂意。在一片強制聲中,有些逆來順受慣了的百姓嘴裡嘟囔了幾句,也就被迫接受了;而有的依舊思念舊朝和舊制,不滿於滿族統治者的政令,就更不願剃掉自己的的頭髮。

故而,在當時理髮和思舊,也就產生了聯絡。

就好比,滿清入關之後,著名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就曾試圖拉著自己的丈夫錢謙益跳湖殉國。在看見其丈夫剪成辮子頭後,也對其大失所望。

傳播了數百年的“正月不理髮”,究竟是何緣由?真實原因令人感動

可誰料到,因為“舊”和“舅”同音,傳著傳著“思舊”就傳成了“死舅”。

而在當時,特別是南明政府和一些抗清團體存在期間,為了抵抗清朝統治者的文化侵襲,許多人又沒有強制手段,於是也就默認了“死舅”這一訛傳。他們希望能透過這樣的說法,讓更多的百姓產生顧慮,從而維護舊制。

這種說法是一種抗爭手段,當然也不是所有關於正月不理髮的傳聞都出自於此。有些地方之所以講究正月不理髮,更多還是源於“思舅”。

畢竟歷來,每逢年頭年尾都是家中團圓的日子。而古代強調“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有些外嫁的女子一年到頭也難得回一次孃家。在通訊手段不夠發達的時期,親人別說見面,就連想要對話也遠沒有現在這麼容易。

而且以前人們對頭髮看的特別重要,就像我們常常聽到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故而他們以此來代表自己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至於為什麼是思舅呢,那也是因為舅舅原本就是孃家人,而且在孃家人中,除了父母,也就數舅舅的身份最為尊貴。

當然,這些也僅僅是傳自民間的說法。有的地方有這個習俗,他們或許不信,但是樂意將其當成一種風俗,而欣然遵守。也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所以他們也就沒有正月不理髮的束縛,甚至他們還以新的一年從頭開始為由,偏愛正月理髮。故而,所謂到底正月能不能理髮,其實也沒什麼好爭論的,只過是視各地方風俗習慣而定。

傳播了數百年的“正月不理髮”,究竟是何緣由?真實原因令人感動

而如今,許多人還會當著親人的面,毫不忌諱的將這句話提出來,因為他們更多的是將這些習俗當作是一種調侃,讓親人之間相處的更加富有趣味,從而促進家中關係和諧。當然,這也是一種傳統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