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省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陝西省、山東省、河北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安徽省。安徽省屬於我國中部六省之一,下轄了16個地級市,總人口6000多萬。其實,安徽省16個地級市的區劃,先後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那麼,安徽省16個地級市的區劃,如何一步步演變而來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首先,我們聊聊安徽省的具體情況。安徽省屬於我國中部六省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的人口大省、糧食大省之一。安徽省的總人口6100多萬,與浙江省、湖南省等省份的人口基本相當。在我國的各省中,總人口6000萬以上的省份並不是太多。安徽省橫跨了中原、兩淮等地,地質結構連成了一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安徽省的小麥、水稻產量都非常高。

例如皖南地區的水稻,屬於我國非常重要的產糧區,產量非常高。安徽省總計下轄了16個地級市,例如合肥市、蕪湖市、安慶市等等。其實,安徽省16個地級市的區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巢湖市被撤銷以後,才形成了安徽省16個地級市。當年,安徽省曾經下轄了7個專區,那麼,安徽省的區劃調整,歷經了哪些階段呢?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在元朝之前,歷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在幾十年時間裡,先後消滅了大金國、西夏國、大理國、南宋等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面積龐大的帝國。不過,隨著疆域版圖的迅速擴大,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經驗的缺點,非常明顯。元朝把全國劃分為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當時,各地的人口資料、耕地畝數、農作物產量等,情況極為複雜。

號稱“弓馬嫻熟,馬踏草原”的元朝,面對這樣的情況不知所措。我們以各地的農作物為例,由於各地的氣候和地質結構完全不同,各地的農作物,分為了大豆、高粱、小麥、水稻等等,出現了五穀雜糧的說法。各地的耕地分為了丘陵地、水澆地、沙土地等10多個型別。每一個型別,又分為了上中下3個等級。依靠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根本無法滿足需要。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各方面問題很多。最後,元朝在金國行尚書檯的框架結構上,結合了宋朝23路的經驗,反覆完善以後,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了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嶺北行省等等。當時,元朝把安徽大部分地區,劃入了河南江北行省。由此可見,在元朝看來,整個黃淮地區合併起來,更有利於管理地方。

當時,每個省劃分了各個路,每個路劃分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了各個縣,相當於設立了4級區劃。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並且奠定了行省制度的框架,但各省的區劃問題很多。各省的區劃不科學,管理難度非常大。第二,各地機構相互重疊,效率低下。到了元朝統治末期,行省制度已經基本崩潰。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在元朝行省的框架上,根據明朝的實際需要,進一步調整了各地的區劃。撤銷了路一級的機構,調整為省、州府、縣三級區劃的模式。這一區劃模式非常經典,延續了幾百年時間。與此同時,明朝還設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司並立的格局。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時期,隨著明朝的遷都,逐步形成了13個省與南北直隸的區劃。

我國很多省份的大體框架,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福建省、山東省等等。不過,安徽的情況例外。當時,安徽省還沒有設立,安徽、江蘇等地,隸屬於南直隸管理。17世紀中期,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進一步調整了各地區劃。最後,出現了大清內陸18個行省。起初,南直隸更名為江南省。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鑑於江南省的跨度太大,人口稠密,不好管理。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1667年,江南省被拆分為江蘇省、安徽省。在清朝統治時期,安徽省下轄了8個府和5個直隸州。分別是: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廬州府、鳳陽府、穎州府、六安州、泗洲、和州、滁州、廣德州。總計下轄了51個縣、4個散州,管轄範圍並不算小。

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由於各地戰亂不斷,對各地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的階段。與此同時,一系列專案在安徽各地設立。出於管理地方的需要,安徽省曾經被分為了皖北行署區、皖南行署區。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過分複雜的區劃,不利於經濟建設。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50年代前期,皖北和皖南行署區,重新合併為安徽省。隨後,在安徽省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當時,安徽省下轄了5個地級市和7個專區,分別是:合肥市、蚌埠市、蕪湖市、安慶市、淮南市、阜陽專區、宿縣專區、六安專區、滁縣專區、安慶專區、徽州專區、蕪湖專區。也許大家發現了,蕪湖市與蕪湖專區、安慶市與安慶專區並立。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五六十年代非常普遍,例如遼寧省的瀋陽市與瀋陽專區、河北省的保定市與保定專區等等。1955年之後,安徽省的各個專區,出現了大規模的調整。徽州專區被撤銷,下轄的各個縣,全部劃入了蕪湖專區管理。宿縣專區和滁縣專區被撤銷,合併為蚌埠專區。在大力發展工業的時代,需要鋼鐵、石油、煤炭等各方面的資源。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馬鞍山地級市、銅官山地級市先後設立。1958年,銅官山地級市更名為銅陵市。1959年,鑑於開採煤炭、石油的需要,安徽省設立了濉溪地級市。由於部分專區的管轄縣太多,按照五六十年代的交通、通訊水平,管理難度非常大。到了1961年,蚌埠專區被撤銷,重新設立了滁縣專區、宿縣專區。在原有部分縣的基礎上,重新設立了徽州專區。

1965年,池州專區、巢湖專區先後設立。60年代末期,我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以後,安徽省下轄的各個專區陸續更名。1971年,濉溪地級市更名為淮北地級市。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陸續調整為地級市。此外,部分地級市的管轄範圍開始擴大。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1980年,池州地區被撤銷,下轄的各個縣,劃入了其他幾個專區。1980年,蕪湖地區更名為宣城地區,部分縣劃入了蕪湖地級市管理。至於其他地區,暫時沒有變化。1987年,徽州地區被撤銷,設立了黃山地級市。1988年,安慶地區被撤銷,設立了安慶地級市。同一年,池州地區再次設立。進入90年代初期,1992年,滁縣地區被撤銷,設立了滁州地級市。

1996年,阜陽地區被撤銷,設立了阜陽地級市。1998年,宿縣地區被撤銷,設立了宿州地級市。1999年,六安地區、巢湖地區先後撤銷,設立了六安地級市、巢湖地級市。2000年,池州地區、宣城地區被撤銷,設立了宣城地級市、池州地級市。同一年,亳州市升級為地級市,阜陽市的部分縣,劃入了亳州市管理。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此時,安徽省形成了17個地級市的格局,並且延續了10年左右的時間。2011年,巢湖地級市被撤銷,下轄的各個縣,劃入了合肥市、蕪湖市等城市管理。截至這個時候,安徽省16個地級市的區劃已經徹底形成,並且延續至今。分別是:合肥市 、黃山市 、蕪湖市、馬鞍山、安慶市、淮南市、阜陽市、淮北市、銅陵市、亳州市、宣城市、蚌埠市、六安市 、滁州市 、池州市、宿州市。

中部的安徽省,當年下轄了7個專區,如何劃為16個地級市?

總計下轄了45個區、9個縣級市、50個縣,管轄範圍並不算小。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