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課本不會告訴你的事實,那些小時候被吹捧的歷史名人,後來變壞了

導語:課本不會告訴你的事實,那些小時候被吹捧的歷史名人,後來變壞了

人總是會透過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來評判,評價一個東西或者另一個人,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將整個事件瞭解清楚,就做出判斷,這樣好嗎?這樣不好。

但是我們基本上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曾經就被課本某些人物所折服,想成為想某某這樣的人,但是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瞭解得多了之後,就會發現,我們以前所崇拜的人竟然是一個壞人,反而我們認為的那些壞人,可能對於他們當時的時代來講是一個好人。

課本不會告訴你的事實,那些小時候被吹捧的歷史名人,後來變壞了

但是我們的課本並不會告訴我們這些事實,課本錯了嗎?我感覺,並沒有,課本只是因材施教。不過課本上那些歷史名人的“黑化”,確實顛覆了我對他們的認知。

少年長大了,屠龍者終變成惡龍

在小時候,大家的課本中肯定出現過這樣一個人,因為家境貧寒,沒錢點燈,只能鑿開鄰居的牆,借別人家的光學習,當時我們的想法很簡單:這個人好努力啊,大晚上還不忘努力學習。而他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在故事的最後,他成功當了大官。這就是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要努力學習,刻苦學習,然後報效國家。

課本不會告訴你的事實,那些小時候被吹捧的歷史名人,後來變壞了

但是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課本中沒有過告訴我們,匡衡當了大官之後,沒有守住自己的本心,縱容自己的孩子行兇,在通往權力巔峰的道路上他迷失了自己,最後竟然利用地圖的誤差,給自己多劃分了4萬畝良田,自己把自己送到了絕望的深淵中。

《憫農》這首詩,不管是我們小時候,還是在當前這個時代,都是要求會背誦並默寫的,但是瞭解這個人的所作所為之後,我們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這種人,怎麼能寫出這樣的詩句。

課本不會告訴你的事實,那些小時候被吹捧的歷史名人,後來變壞了

歷史上對李紳的評價基本上沒有好的,為官酷暴,濫施淫威,他死後還被定性成為酷吏,被皇帝懲罰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除了這兩個人,還有不少我們小時候看起來非常優秀,非常正直的人,但是等了解過歷史,看過這個人的生平之後,我們才發現這都是一些十惡不赦的人,這些東西課本不會告訴你,要你自己去了解,去研究。

【後記】

好人變壞了,是因為我們的知識儲備不夠,是我們經歷的少,同樣,也有很多我們小的時候認為是大壞人,但是當我們瞭解的越來越多的時候,才發現有些事情,並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課本不會告訴你的事實,那些小時候被吹捧的歷史名人,後來變壞了

就比如清朝的李鴻章先生,雖然這個朝代很多人都不喜歡,因為這個朝代喪權辱國,而李鴻章就是那個簽署條約的人,當時我們的課本中對於他的評價並不是很好,但是當我們瞭解得多了,慢慢對這個老人產生了一點同情,只是無奈之舉罷了,只是被推出來的替罪羔羊而已罷了。

歷史都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尚且會如此,何況是其他呢,所以看待問題,不要斷章取義,等我們瞭解透徹之後,再去評價,最後願大家能守住自己的本心,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要迷失自己,願大家歷盡千帆,歸來仍是那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