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讓梨的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孔融被中國人熟知是因為民間流傳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四歲的孩子就能夠懂得“孝悌”,這個孩子的形象被歷史抬得很高,成為了所有孩子學習的榜樣,好像全身都散發著一種光環。但是孔融最終的結局卻很悲慘,年不到花甲就被曹操所殺,最後還落了個“不孝”的名聲。

孔融真的不孝嗎?歷史的真相誰都不清楚,我們只能從史料中窺見一點端倪。

讓梨的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孔融的才華和孝道自然是沒的說的,從小就出類拔萃,所以二十八歲時就到了曹操帳下。不過,被曹操請到官場後,不懂得識人心,多次頂撞曹操,性格耿直衝動。一次兩次曹操固然是能忍的,但是一次次的說教,讓曹操懷恨在心,再也顧不得什麼聖賢。這實際上已經埋下了禍根,曹操一旦動了殺心,是無論如何都要殺了孔融的。

當初,在袁術稱霸一方之時,曹操心有不甘,於是將袁術的親家楊彪定罪以出氣。孔融知道後直接揭穿曹操,說“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諷刺曹操說他自己鬥不過人家,便拿人家的親戚出氣,是沒有氣量的行為

讓梨的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曹操自然是被氣到了,不過還得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託詞說處置楊彪是皇帝的意思,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而且,當時孔融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反而覺得是因為他的出手才讓楊彪後來被放出來,其實,當一個下屬違背上級意思,並且打亂上級計劃時,他是很危險的。

這件事情之後,孔融又多次對曹操的行為作出批判或者暗諷,短期曹操的度量還是可以容下的,時間久了,次數多了,曹操定不會坐以待斃。

讓梨的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有段時期農業生產遭到破壞,曹操在全國推行禁酒令,不讓用糧食釀酒,這本是應對天災的好的措施,曹操對於自己的這項決策,肯定是滿意的。

孔融知道後立即反對,說“如果喝酒能夠亂世,那麼當初紂王亡國還是因為妲己呢?為什麼只禁酒不禁婚姻”。這話一說,曹操真是恨透了孔融,對於孔融的能言善辯曹操算是沒有辦法了,只好想辦法讓他閉嘴。

後來還有一次,也是讓曹操下不了臺。曹操那次打了勝仗,遂寫下了《觀滄海》這首著名的短詩,下屬都寫來了讚賞與祝賀的信。孔融也寫了,不過內容是曹操不想看到的,他直截了當的說曹操因為這點小事情就驚師動眾,還讓那麼多人去接他,是勞民傷財的行為,曹操聽他不僅沒有讚譽自己還不忘挖苦幾句,對孔融又氣又恨。這樣的恨在心裡累積,越來越多。

讓梨的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不過,曹操也沒有那麼輕易能找到殺孔融的理由,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在聖賢身上,可能會引起不滿,所以,曹操想找到可以指證孔融不孝的罪狀來殺孔融。雖然不孝是假,但是孔融阻礙曹操事業,影響曹操心情是真。

曹操這樣一代梟雄,提拔過的名士很多,殺掉的名士也不少,孔融這樣一個經常唱反調的下屬,自然就成了要被殺掉的名士之一。可以說,政治上的衝突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