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沒有廠位機構,皇帝是透過什麼辦法,獲得民間情報的

明朝設立了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等特務機構,清朝把這些特務機構都給取消了。那麼清朝為什麼會取消這樣的特務機構呢?清朝有沒有自己的特務機構呢?

清朝沒有廠位機構,皇帝是透過什麼辦法,獲得民間情報的

其實,對於皇權制社會的皇帝來說,特務機構是必須要有的。為什麼必須要有呢?

一是皇帝的資訊被嚴重堵塞。皇帝身處深宮之中,他想要了解天下的真實情況,是非常困難的。從大臣那裡傳上來的資訊,都是帶著各種目的,都是被嚴重變形了的。如果皇帝想親自去民間瞭解,也辦不到。皇帝要出行,必須浩浩蕩蕩,沒有浩浩蕩蕩,就沒有皇家的威儀。而且,地方上在很早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別說皇帝出行,我們看《紅樓夢》中元妃省親,這只不過是一個后妃,場面也特別大。既然皇帝出行,陣勢很大,他的身邊前呼後擁。這樣一來,皇帝和周圍就嚴重隔絕起來,連一隻蒼蠅可能都飛不到皇帝面前,這和在皇宮中有什麼區別,皇帝又如何能夠獲得真實情況呢?

我們在一些電視劇裡,會看過皇帝微服私訪的橋段。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皇帝的威儀何在?皇帝的安全何在?所有這些,都是現代人的臆想。

二是皇帝要對百官構成威懾。皇帝之所以需要特務,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要想辦法讓百官害怕。古代大臣們上的奏摺,大都是明折。也就是說,這些奏摺是要在朝堂上公佈的,是要大家都瞭解的。因此,大臣們在上奏摺的時候,表面上是上給皇帝看,事實上也是上給其他的大臣看的。這種明折,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但是,皇帝還需要另一種奏摺,一種只給皇帝看,不給大臣們看的奏摺。皇帝手中有這樣的奏摺,大臣們就會想,是不是有奏摺在說自己呀。畢竟這樣的奏摺給皇帝了,皇帝不一定給大臣看。這樣,很可能就有把柄捏在皇帝手裡,大臣們就會很害怕,他們的行為舉止,就會有所收斂。

總之,在皇權社會里,由於有特務組織,對於鞏固皇權制度,確實是有很大好處的。

清朝沒有廠位機構,皇帝是透過什麼辦法,獲得民間情報的

明清兩代是中國皇權社會發展的最高峰。明清兩代的皇帝,想要把皇帝集權的制度做到最大,特務組織對於他們來說,就是至關重要的。也正是如此,明朝才會出現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這樣的特務組織。

但是,明朝的錦衣衛和東廠、西廠這些機構,實在太臭名昭著了。他們乾的壞事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廠位的高官,主要是由太監來擔任的。太監掌控朝政,也是造成明朝最終走向衰敗和滅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清朝建立後,吸取了明朝的教訓,他們嚴格限制太監,堅決不准許太監干政。既然不允許太監干政,因此主要由太監組成的錦衣衛以及東廠、西廠等,就不可能存在了。

同時,一個臭名昭著的機構再出現,風評也會非常差。

但是,雖然廠位在清朝沒有了,但並不表明清朝也沒有特務制度。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如果沒有特務制度,一方面皇帝是無法獲得更有效的資訊,另一方面皇帝也無法對大臣構成巨大的威懾力。所以,清朝的特務制度,事實上也肯定是存在的。

清朝沒有廠位機構,皇帝是透過什麼辦法,獲得民間情報的

清朝一開始並沒有專門的特務機構。不過,皇帝會派出很多的密探,到各個州府去打探訊息。由於清朝本身是從奴隸社會直接走過來的,因此主僕關係一直存在。皇帝派出的這些密探,大多是一些包衣。他們作為皇帝的僕人,會把打探來的訊息,直接傳遞到皇帝那裡。這種制度,就是清朝有名的“密摺制度”。

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皇帝還規定,地方官員要定期向皇帝上密摺。而且所上的密摺,不能是大路貨,必須是真正的秘密。如果是大路貨,是要受到處罰的。

另外,清朝其實也有一些變相的特務機構。清朝皇帝最不放心的地方,就是江浙一帶。因為這裡曾經是“反清復明”的大本營,對清朝不滿的人特別多。因此,清朝便在江寧、蘇州、杭州三個地方,設定了“江南三織造署”。比如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就曾負責江寧織造。這些所謂的織造,不僅僅幫皇帝織,幫皇帝造,同時還是皇帝的三個秘密情報站,給皇帝收集了不少情報。

總之,清朝雖然廠位機構,但是其特務制度,其實比明朝還更嚴重。由於皇帝要求官員們上奏的密摺必須定時,還必須要有特異性,所以,實在找不到的時候,這些官員就羅織編造,誣告的風氣就大肆流行,清朝的很多文字獄,都是因為這樣的捕風捉影形成的。可以說,造成了很多冤案,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