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蝗災曾是歷朝歷代的難題,為何現代卻銷聲匿跡,它們去哪了?

蝗災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對百姓而言,只是一部辛酸苦難史。在戰爭年代,百姓飽受戰火,食不果腹,被迫逃亡。對他們而言,世界滿是戰火,目之所至,都是死亡。好不容易熬過戰爭,來到和平歲月,但統治階級所推行的嚴苛政策、賦稅及下級官吏的腐敗,都令百姓難以為繼,若恰逢天災,則更是雪上加霜。而蝗災,便是古代百姓最不想看到的災害之一,它們鋪天蓋地,瞬息而至,短短數時,便將百姓辛苦幾年的作物全部吃光。它的到來雖不像瘟疫、鼠疫等即刻致命,但沒有糧食便沒法過活,若朝廷不賑濟,等待萬千難民的,也就只有死路一條。

蝗災曾是歷朝歷代的難題,為何現代卻銷聲匿跡,它們去哪了?

史書上便有多朝的相關記載:“唐朝永淳元年,關中大旱,蝗蟲成災,死者無數”“明朝崇禎十三年 蝗蟲增生,食禾至盡,因蝗災饑荒死者十之六七。”而這,也不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為據統計,我國古代受蝗災影響的程度遠比想象中要嚴重!

蝗災曾是歷朝歷代的難題,為何現代卻銷聲匿跡,它們去哪了?

歷史上的蝗災記載

秦漢時期,平均每8。8年就會發生一次蝗災,宋朝時則縮短到3。5年一遇,元朝時更是到達蝗災巔峰,平均1。6年一遇,而解決的辦法不是用火驅除便是寄希望於老天。比如907年爆發蝗災時,蝗蟲剛好碰到了漫天飛禽,被全部吞食殆盡。除此之外,大家幾乎毫無辦法。然而,奇怪的是,這一資料到了近現代,卻驟然發生變化,即便網際網路如此發達,我們都極少聽到蝗災的訊息。而這也不由讓人產生疑問:咋回事?蝗蟲都去哪了?其實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驅除蝗災的關鍵人物,馬世駿先生。

蝗災曾是歷朝歷代的難題,為何現代卻銷聲匿跡,它們去哪了?

為消滅蝗災所付出的努力

1952年,中國生態學家馬世駿及其團隊臨危受命,負責研究並解決蝗災。在歷史中,蝗災曾是每個朝代的噩夢,即便在當時,它也一樣令人頭疼。不過,在馬世駿及其團隊在多方調研及實驗資料下,他們確定了蝗災爆發的原因,及蝗災形成的地形、地貌、氣候等方面因素。對此,團隊提出“改治結合,根除蝗害”,一方面動用化學的方式去進行預防災害,想方設法降低蝗蟲密度。而另一方面,他們根據古代採取的滅卵措施,對飛蝗爆發、衍生地進行了消殺改造。而這樣的做法,也就使得我國不會再度出現如古代鋪天蓋日般的蝗災。

蝗災曾是歷朝歷代的難題,為何現代卻銷聲匿跡,它們去哪了?

不過即便如此,我國如今其實也未能完全將蝗災杜絕,各地仍不時有蝗災出現。但是,由於如今大量養雞養鴨及採用運輸機噴灑農藥,因此即使有零星的蝗災,也根本翻不起浪。再加上如今蝗蟲經油炸等方式製作後,已成為了一道美食。蝗蟲命運堪憂,就更別說作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