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高平陵政變時,如果曹爽聽見了他謀士的計謀,挾天子去許昌,天下的走勢會怎樣呢?而且當時還有吳國和蜀漢,他們會怎麼樣,而魏國又會怎麼樣?三分一旦打破,國家走向會怎麼樣?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首先,高平陵之變曹爽即使反抗,那也是毫無勝算。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突然重病不起,雖然太醫竭力搶救,但是一直沒有什麼起色。自知時日無多的曹叡因為太子曹芳年幼,於是任命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為顧命大臣,輔佐曹芳。這兩人中,司馬懿是三朝元老,兩朝顧命,德高望重。相比之下,曹爽只是個紈絝子弟,沒什麼本事。所以在初期曹爽都很尊重司馬懿,什麼事都聽他的,合作得還挺不錯。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然而後來曹爽的親信丁謐、畢軌等人都勸他不可把大權讓與他人,唆使曹爽架空司馬懿,獨攬大權。於是曹爽去見曹芳,將司馬懿明升暗降為太傅,奪了他的兵權,然後任命自己的兄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控制了中軍,親信何晏、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李勝為河南尹,獨攬大權。司馬懿則不動聲色,一面假裝生病在家休養,一面秘密聯絡朝中大臣,在公元249年趁曹爽弟兄們陪曹芳離開洛陽去高平陵掃墓的時候,發動政變控制了洛陽。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曹爽得到訊息以後不知所措,大司農桓範勸他立刻帶著皇帝去許昌,調集大軍征討司馬懿。但是曹爽卻輕信了司馬懿只要他投降,那麼就保全他的性命的承諾,乖乖交出印信,最後被司馬懿滅族。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曹爽確實怎麼都要反抗一下,尋找一下生機。不過按照當時的局勢來說,曹爽即使反抗,也沒有什麼勝算。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首先來說,在洛陽一點司馬懿其實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曹爽雖然是大將軍,曹羲、曹訓兩人又統帥中軍,看著兵權在握。不過高平陵事變發生時,他們都不在洛陽,而是陪著曹芳一起去了高平陵,身邊只有少量部隊隨行,加上臨時徵發的部隊,也不過幾千而已。而司馬懿則拉攏了曾經在中軍任職多年的蔣濟,趁著曹羲、曹訓不在軍中的機會,以太后的懿旨接管了中軍,接著又控制了武庫,掌握了洛陽附近的主要軍事力量。所以司馬懿除了分兵守衛洛陽各重要所在外,還有餘力分兵去駐守洛水浮橋,防止曹爽逃亡關中,和他的心腹夏侯玄匯合。很明顯,當時兵力對比上司馬懿佔據了絕對優勢。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司馬懿之所以不急著發起進攻,而是派人去勸說曹爽投降。主要還是因為他了解曹爽,知道他不會反抗,因此希望儘可能避免皇帝受到波及,減少事變造成的後遺症。不過如果曹爽不識趣,真的要前往許昌的話。司馬懿可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肯定會發起進攻。按照雙方的兵力對比,和司馬懿、曹爽帶兵能力的差距,這一戰結果可想而知,曹爽是必敗無疑。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其次來說,曹爽即使僥倖逃到許昌,那麼也不可能和司馬懿抗衡。在司馬家族控制曹魏軍政大權以後,魏國爆發了多次反對司馬專權的叛亂,這讓很多人覺得曹爽如果振臂一呼,那麼肯定會有很多人響應。但是這個看法其實並不準確。確實,司馬專權時期的叛亂有不少是忠於曹魏才起兵的。但是曹爽控制魏國大權時獨斷專行,任人唯親,重用的都是他的心腹,這就導致了曹爽和朝中大臣們的關係極為緊張。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更糟糕的是曹爽和他的心腹大多徒有虛名,華而不實,並沒有什麼真實能力。這就導致了在曹爽執政期間,魏國對蜀、對吳的戰爭中都遭到了慘敗,國力損失慘重。所以在高平陵事變之前,魏國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曹爽才是曹魏的禍害。司馬懿得到了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僕王觀、尚書陳泰、侍中許允等朝中重臣的支援。而這些人中,不乏曹魏的忠臣,像蔣濟後來就不肯受司馬懿的封賞。但是他們當時都選擇支援司馬懿。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因此,就算沒有司馬懿,其他忠於曹魏的大臣也早晚會起兵對付他。曹爽即使逃到許昌,下令調集各地軍隊,願意服從他命令的並不會太多。更何況司馬懿早就用太后的名義說明曹爽劫持了皇帝,因此即使願意帶兵來的地方大員,也很可能要求曹爽先交出皇帝。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若曹爽挾天子前往許昌,能否挽回敗局?

問題是魏帝曹芳,也因為曹爽驅逐太后一事和遲遲不肯讓他親政,而對曹爽頗有意見。在高平陵事變發生以後,沒有做出任何支援曹爽的表態。所以曹爽到底能聚集起多少願意為他作戰的部隊非常可疑。相反,司馬懿不僅是三朝元老,兩朝顧命,德高望重,而且又得到太后、朝中大臣和世家的支援,他的號召力顯然比曹爽大得多。綜上所述,曹爽僥倖逃到許昌,也無法和司馬懿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