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作者|我方作者張嶔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3558,閱讀時間:9分鐘

歷史提問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在中國人口遷徙史上,“湖廣填四川”堪稱是樁震撼大事。但真實的“湖廣填四川”,絕不僅是好些“歷史票友”認知的“清初湖廣百姓移居四川”。

它的時間跨度要久遠得多,影響更是十分深遠。

其實,哪怕僅看“湖廣填四川”之前的四川歷史,就幾乎是一部“移民史”。戰國至

秦漢年間時,來自關中與中原大地的“秦民”“六國豪民”,就成了當時四川大地的生力軍。

僅公元前310年這一年,在巴蜀設郡的秦國,一次性就往四川大地“移秦民萬家”。四川大地從此得到開發。比如書寫下動人愛情的漢代蜀地奇女子卓文君,就是“移民後代”。此後從三國至唐宋,中原百姓遷入四川避亂,也都是常態。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至於現代人津津樂道的“湖廣填四川”,也並非是從清代開始,而是起自明朝洪武年間。

明朝建國後,由於歷經數十年戰亂,當時的中國人口大量減少。在當時全國範圍內,“百姓稀少,田野荒蕪”是常見現象。

由於人口稀少,許多府州縣都紛紛“降格”,四川更成了重災區,

僅在洪武十年,四川布政司就有數十個縣,由於缺乏人口不得不合並。昔日人丁繁茂的雲陽州、萬州都降為縣,“成都路”改為“成都府”,四川全境百分之七十的州降級,百分之五十七的縣被撤併,即使“合併”以後,有些縣依然“土著人戶止七八家”。

值得一提的是,明初四川人口的銳減,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川人外遷”。明朝立國後,東南沿海面臨倭寇的威脅,因此設立了大量衛所。

衛所裡屯田的軍戶,主要來自包括四川在內的西南各地。山東掖縣當地有資料可考的1000多個明代村莊,大多都是四川移民所建。當地一些村子裡有數百年曆史的古樹,原產地也在四川。僅山東膠東半島的四川移民,就主要來自奉節、德陽等縣。好些山東大家族,都能在四川找到“實在親戚”。比如山東掖縣望族宿家,其祖上就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四川夾定州嘉江縣”。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這樣一來,四川地區的人口,銳減程度也就觸目驚心。以《明實錄》的記載,明朝平定四川后,四川人口大約有四十多萬人,僅為元朝末年的一半多。稀缺的人口,也導致當地生產近乎癱瘓

。曾是歷代“糧倉”的四川,不但“戶糧多不及數”,而且嚴重依賴外省糧食輸入。於是,明朝版的“湖廣填四川”開始了,這場人口大遷徙,在明代史料裡也有個常用詞:奉旨填實。

怎麼“奉旨填實”呢?比如四川望族宗氏家族的族譜就記載,他們元末時本居住在湖廣麻城地區,明朝洪武年間時由於明朝“恢復西川”,

所以“奉旨填實”,即舉家遷入四川。另外合陽刁氏、瀘州王氏等明代四川望族,同樣是明初年間從湖廣麻城遷來。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搬空”的景象,比如孝感地區就是“鄉人盡搬入四川”。

多少家族就是這樣扶老攜幼,踏上一條艱難的搬家路,然後到四川后“列屋而居”,互相照應著開始新生活。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山西洪洞明代移民情景再現)

而這條遷移路,也比很多現代人想象得艱難。從地圖看,似乎當時從湖廣到四川的距離還不算遠。

但實際上,由於當時交通條件的限制,湖廣到四川幾乎沒法“直達”。明代的地方誌告訴我們,他們這一路,通常都要從湖北進入陝西,再翻越大巴山進入四川北部。

這一路到處是“人煙幾斷”,到底目的地後只能“結茅且止”,開始艱難的拓荒。

而這些明初的移民們,依據地方誌的記載,幾乎近八成都來自湖廣地區,另外還有來自江浙、江西、山西、陝西等地的移民,可謂是實實在在的“湖廣填四川”,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到洪武二十六年時,四川人口就突破了一百五十萬,墾田突破了24萬頃,曾經“降級”“廢棄”的州縣也基本恢復,經濟開始高速復甦。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但總的說來,明初這場“湖廣填四川”,只是明代“洪武大移民”裡的一環。而且終整個明代,四川也都是一個“人少地多”的省份。

相比之下,清代的“湖廣填四川”,卻是更深遠影響了中國古代人口與經濟的版圖。

明末清初年間時,四川再次陷入了持久的戰亂。從明末農民戰爭到清代三藩之亂,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四川經歷了一遍遍戰火荼毒。

比如明初時從湖廣遷入的四川江津縣望族周氏,這樣一個在明代時一度有上千人的大家族,到清初時竟只倖存了六人。

大家族尚且如此,清初四川的人口損失,整體狀況更觸目驚心。且不說“農民戰爭”“抗清戰爭”等大事件,

僅是康熙年間肆虐天下八年的三藩之亂裡,吳三桂的叛軍與清軍,就曾在四川反覆爭奪廝殺,雙方也都曾在當地大肆燒殺搶掠,造成四川各地“十室九空”。

由於人口大量減少,四川還一度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土”,各地老虎大量繁衍,造成嚴重“虎患”,每年“死於虎瘟者十之二三”。清初的史料這樣描繪四川的浩劫:種種毒害,慘目傷心。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在各種災難的肆虐下,清朝開國後的半世紀裡,四川境內是一片慘不忍睹的荒涼景象。在“三藩之亂”爆發前,

以清王朝的官方戶口統計,四川全境就只有八萬多人口,僅為明初的五分之一。許多州縣“遺黎幾盡”“實同無人之境”,也就成了無人區。

重慶周邊的官道上“郊原多虎狼跡”,基本就是虎狼的自留地。康熙初年的成都城,也是“絕人跡者十五六年”。

“三藩之亂”結束十多年後,曾以繁華著稱的樂至縣,也只有27戶人家。

在這樣的巨大危機下,清王朝以空前優惠的國策,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湖廣填四川”活動。

特別是從三藩之亂結束起,只要周邊省份的百姓願意到四川墾荒,不但土地有產權,五年免賦稅(有些地區免十年賦稅),子弟更可以入籍四川考試。這等於是既給眼前的實惠,又給未來的前途

。與此同時,“招撫流民”的數量,也成了清政府考核四川當地地方官的硬成績。“優惠國策”加上“硬槓標準”,一場持續百年的移民大潮,終於火熱爆發了。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而且和明初不同的是,清朝康熙年間時,長江沿線的水運交通已經十分發達。移民們已不需要繞路翻山,直接可以經水路進入四川

。於是,在整個康乾盛世時期,在湖廣入川的水路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移民,乾隆年間時竟是“日以千計”。乾隆年間的川陝總督查郎阿的估算,僅湖南湖北兩省,進入四川的移民就有數十萬之多。到乾隆四十一年左右時,四川全省的人口已達到一千萬,其中第一代移民有六百多萬。

這些移民裡的絕大多數人,都來自湖廣,因此有“湖廣填四川”之說。但發展到清代中葉時,其他各省的移民比例也在悄然增加,

特別是到了18世紀,廣東也掀起了“填四川”的風潮。一位四川籍的新中國元帥,就曾在悼念母親的文章裡,描述了祖籍廣東韶關的母親家族,移居四川的過程。這篇曾收錄於初中課本的文章,其深情的文字,當年曾叫多少學生淚目。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移居四川的廣東移民們,有很多人都家境殷實,卻寧可變賣家產,也要“各帶盤費,攜妻子兄弟安分而行”。為的就是到四川“成立家業,發跡興旺”。

同時還有許多無地和逃荒的農民。清代四川一些地區的廣東移民數量,甚至高於湖廣移民。比如在四川簡陽縣,廣東移民就佔到了近一半。與之相似的還有福建移民,四川許多地區的福建籍移民,在乾隆年間也一度佔到百分之十以上。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其實,發展到乾隆年間,“填四川”的熱潮,早已不止侷限在湖廣了。

清朝中葉時,中國人口出現了“爆炸式增長”,各省土地兼併加劇,人地矛盾激增。傳說中“人少地多”的四川,就成了多少貧苦家庭的希望。

特別是在18世紀末,四川周邊的湖北、湖南、江西、雲貴、山西、陝西、福建、浙江、甘肅甚至山東江蘇等省,幾乎都有流民拖家帶口奔向四川,在清代的成都,山東移民居然都佔到了百分之五。

換句話說,清代的四川,幾乎“包圓”了大清各省的移民,每個省的國人,都能在四川找到“老鄉”。

這事兒在今天看來不算啥,放在人口流動並不發達的封建社會,堪稱奇蹟。

這轟轟烈烈的移民潮,除了改變了中國的人口版圖,更推動了四川經濟的發展。

四川的耕地在清朝乾隆年間時,就突破了四十六萬頃,玉米、番薯、甘蔗等新作物大量種植。洶湧的人口流動,助推了商貿的發展,清初苦於虎患的重慶,到乾隆年間已成為長江上的商貿重鎮。

煤、鐵、五金、紡織等產業也發展起來,好些今天依然是四川的“標牌”。成千上萬移民用辛勤的雙手,再造了一個繁榮的四川。

“湖廣填四川”真相:你的親友裡,都有可能有四川人?

以這個意義說,這一場場轟轟烈烈的移民潮,不止是每個四川家庭的記憶,亦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堅韌不拔精神的見證。

看過在一次次在災難裡重新站起來的四川,相信就能明白,何為打不垮的中華民族。

參考資料:譚紅《巴蜀移民史》、宋超《清廷四川移民政策的演變》、劉正剛《清代前期廣東移民四川原因考述》

好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