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2021年某日,我在西八里村窺見時光倒流

2021年某日,我在西八里村窺見時光倒流

偶然去了趟西八里,才發現隨時代消失掉的,只是當年吳家墳一帶興盛的城中村。在未經拆遷的西八里,城中村的生活還在那裡。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瞭解西八里。當年吳家墳一帶的城中村,我全都住過,唯獨沒住過西八里。這顯然是個病句,但我想表達的是:當年初入社會時,為了生活,曾遍住城中村,因此我覺得我對城中村足夠了解。

但我瞭解的只是城中村的生活,對於西八里這個個體,我知之甚少。我常在這裡路過,印象中它就是一個不到一百米的狹窄巷子,裡面全是雜亂的店面,似乎不像是能租住的樣子。我曾跟朋友在那裡吃過一次飯,當時點了幾道菜,其中一道是“宮保雞丁”。老闆把菜端上來後,我們中一個饒舌的傢伙,指著“宮保雞丁”說:“老闆,這得是宮保花生米?”於是就連吃飯,我後來也沒再去過那裡。

這次走進西八里,發現那條狹窄的巷子一如十幾年前般擁擠而熱鬧。巷子口,一左一右兩個小販,左邊是推著帶雨棚的三輪車賣炸串的年輕夫妻,右邊是拉著平板車賣水果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的平板車上,堆滿了青皮桔子。在左右商販的夾攻下,窄窄的巷道中間,只剩下三四米的距離。進進出出的行人和電動車,在這三四米的距離裡擦身而過,時不時得停下來等一等,靠一靠。

2021年某日,我在西八里村窺見時光倒流

■ 圖源網路

在我走進巷口的剎那,兩邊的商販恰好在討論今天賣了多少。右邊平板車上滿滿的青皮桔子,決定了中年男子無法同年輕夫妻共展歡顏。巷子裡面,左右也盡是各類店鋪如飯館,小超市,兩元店,理髮店、手機店、服裝店等等,尤以飯館居多。在眾多的飯館裡,我似乎沒找到當年推出過“宮保花生米”特色菜的那家。

然而我仍然從這些陌生的店面裡,覺出了似曾相識的感覺。無論是店面的招牌、裝潢和格局,巷道里凹凸不平的路面,賣家們不時發出的叫賣,個別店鋪公放的,用於招徠顧客的音樂,以及來來往往的行人,都給了我時光倒流的錯覺。我覺得這段不到百米的巷子,最像當年的楊家村。

巷子盡頭遠不是西八里的終點,這是我這次最大的發現。與巷子盡頭相連的,是徒然擴寬,卻又因通向不同方向而再次分割,變窄的路面。分割後的路面分別指向一條條沒有霓虹燈的,更窄的巷道。那裡顯然是租住區了。

我選了其中一條巷子進去,恍惚間覺得自己穿越到了當年南郊城中村之一的十二排。

那條巷子只有兩米寬,漆黑無燈。從幾家門面裡射出的光,讓我能看清這裡的路面坎坷返潮。我順著巷子往裡走,路過一家亮著燈光的旅館,只見裡面放著張桌子,算是大堂,大堂後坐著個男子在等待生意。也路過一家理髮店,裡面的一位顧客正把滿是泡沫的腦袋栽在洗頭池裡,等待著老闆的沖洗。偶爾碰到迎面走來的行人,要麼是我,要麼是他,需要側身站住,兩人方能擦身而過。在這條巷子和另一條巷子交匯的地方,是一片有屋頂的,突然開闊了一些的走廊。走廊裡,是一些席地而坐的攤販。其中一些不過是擺些西紅柿、青椒之類的普通蔬菜。這些蔬菜全部賣光也就兩百塊的樣子。

2021年某日,我在西八里村窺見時光倒流

■ 圖源網路

我從這裡折返,折返時抬頭看了看頭頂的夜空,那是在都市霓虹映照下的,一條紅色的一線天。

在這樣的夜空下,這裡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散發著經年的味道。老舊的房屋,斑駁的牆皮,從房屋窗戶裡射出的昏黃的燈光……將它們記錄在相片裡,甚至能給人八十年代的感覺。這讓我明白了,往事並非只能回味。倘若有適當的場景,讓感官穿越到過去並非無法實現。亦或者說,這裡的一切,永遠都停留在過去。

可常有人說:城中村是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城中村們都會擺脫不了消亡的命運。還有人說:人要永遠向前看。關於城中村的美好記憶可以有,但沒有人會願意永遠生活在那裡。

這些話說的都沒錯。就像如今的我,可以在回憶的驅使下在西八里半日徜徉,卻絕不會再在這裡度過一日生活。甚至在我租住城中村的當年,我也曾憧憬真正的都市生活,期待早日創造條件搬離城中村。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人人也都得有為家人創造更充盈生活的義務。

在權利和義務的共同驅使下,許多人搬離了城中村,實現了真正的都市生活。這搬離和實現的過程,堪稱一部部另當事人津津樂道的創業史。這些創業史,當然可以被歸入“正能量”的範疇。

可是,我有時會想,會不會有人雖然渴望搬離,卻始終沒有能夠創造出合適的條件?這次在西八里經歷的時光倒流般的感覺,讓我相信,這種情況絕對存在。

那麼,“隨著時代發展,城中村們會逐漸消亡”的觀點是要打折扣的。從這些年城中村的消亡史來看,或許我們將城中村的概念,分為狹義上的“城中村”(即一個個城市中包裹著的村莊),和廣義上的“城中村生活”(即西八里這樣的能讓人產生穿越之感的生活方式)。“城中村”也許會一個個消失(包括西八里),但“城中村生活”似乎不會受太多時代變遷的影響。

2021年某日,我在西八里村窺見時光倒流

■文圖無關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城中村生活”有一大特徵,那就是它能滿足很多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就是說,生活在城中村裡,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都在以最基本和最純粹的方式得到滿足。比如,在那裡,眾多的飯館給食客們解決的,首先是餓肚子的問題。滿足食慾而外,味道、品質、衛生什麼的都屬次要。所以當生活在城中村的人們吃到了“宮保花生米”,也許不會覺得有什麼,因為重要的是先填飽肚子。況且“宮保花生米”也還不錯,至少是“宮保味”的。

再比如,在城中村租住,其首要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晚上有張床,有點屬於自己的空間,讓自己不至於在眾目睽睽之下露宿街頭。所以城中村老舊的房,斑駁的牆,和坎坷返潮的街道,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在滿足租住者基本的生存需求方面,全國各地的城中村大同小異。比如北京的衚衕其實就是城中村。當年我在阜成門附近的白塔寺衚衕租住的時候,下班沿衚衕回家,眼見那裡一如西安楊家村般地熱鬧繁華。大大小小的攤位上,有的竟兜售著才8毛錢一包的泡麵。有一次一位騎三輪的小夥,買了兩包,登時就拆開了幹嚼。狼吞虎嚥的樣子竟然有香甜的感覺。我那時租住的是一個大雜院裡,由兩座房之間的過道,加頂後改造成的單間裡。即便那樣,每天下班回家,我還覺得自己其實已經很幸福了。

相反,當年簡單的幸福感,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反而越來越淡漠了。不得不說這背離了我對生活的初衷。這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是不是被過多的慾望裹挾。

同時,更重要的,城中村生活在提醒著我,在努力提升自己,努力追趕時代的同時,還要知道,其實這世上,還有很多人,為了創造基本的生存條件,正在努力地活。

作者 | 慎奪 | 陝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