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原因不簡單

乾隆皇帝選接班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身體足夠健康,品行方面也還說得過去,他就很知足了。畢竟他老人家活了將近九十歲,截止至秘密立儲時,他一共經歷了十次喪子之痛,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讓乾隆對繼承人已經不可能有什麼高要求了。同樣的,對於乾隆的兒子們來說,他們最大的考驗並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取悅父皇的歡心。而是要比父皇活得更長,別在父皇閉眼之前自己就先嚥了氣。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原因不簡單

乾隆老爺子很能生,一輩子生了十七個兒子,但是,真正活到他退位的只有永璇、永瑆、永琰、永璘四個人而已。乾隆繼位不久,就學他老子“秘密立儲”,先後立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為太子,然而立一個死一個,這個太子名分就跟催命符似的。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原因不簡單

永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子哥”,仗著自己皇子的身份懈怠公務,上班也是遲到早退,絲毫沒有組織紀律觀念,這讓父親乾隆對他日漸疏遠。永瑆是有清一代著名書法大家,書法造詣非同凡響,但是有一個致命的毛病:摳門。這樣一個小家子氣的兒子,揮金如土的“乾隆大帝”自然瞧不上眼。五阿哥永琰既沒有像老十一那樣傑出的藝術才華,也沒有其他人的毛病,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規中矩。永璘生在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八年乾隆選接班人的兒子時候他才七八歲,這麼小的孩子品德、才幹根本無法考察,甚至連是否能夠長大成人也是個未知數,因此他必然不在太子的候選人之列。最後,“十全老人”乾隆也就只能無可奈何地選擇平庸的嘉慶帝永琰來繼承自己的萬里江山了。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原因不簡單

和康熙時期的九龍奪嫡不同,乾隆時期的儲君之爭是低烈度的,所以最終獲得勝利只是能力平平的嘉慶皇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清帝國由勝而衰的歷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