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新青年|“我們願做‘提燈者’,照亮英雄回家的路”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為英雄尋親”,“vid”:“u3304p0wslr”,“img”:“http://puui。qpic。cn/vpic/0/u3304p0wslr。png/0”,“desc”:“為英雄尋親”})

◆ “在整理過程中,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小的東西,哪怕是一粒紐扣。”

◆ “看到他們親人相聚的那一刻,我的淚水依然忍不住。來到陵園快5年,這樣的場面已經見得很多了,我反而更容易感動,而不是麻木。”

◆ “越是瞭解抗美援朝戰爭中烈士們的英勇事蹟,越是感受到抗美援朝精神的偉大,這種精神已經成為我人生的燈塔,能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帶來力量。”

照亮烈士回家路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常清潭 翟俊傑 實習生 韋夢想

1950年開始,一群年輕人跨過鴨綠江,走向朝鮮戰場。2014年,中國迎回第一批在韓志願軍烈士,至今已有825名在韓志願軍烈士回到祖國。

為英雄們照亮回家路的“提燈者”中,有一位叫陳潔的姑娘,她是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一名接待員,曾為這些無名烈士整理遺物、查詢線索、替英雄尋親……

新青年|“我們願做‘提燈者’,照亮英雄回家的路”

“我們活著你就活著”

今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和1226件遺物,在眾人的期盼和護送下,從韓國起飛,抵達瀋陽桃仙國際機場。

當年這些年輕人此去一生,歸來仍少年。

《思念曲》緩緩響起,烈士安葬儀式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作為陵園的工作人員,陳潔有幸在現場觀摩安葬儀式併為到現場的親屬發放鮮花。

陳潔所在的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長眠著邱少雲、黃繼光等志願軍烈士。2013年,中韓兩國達成將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還中國的協議。2014年以來,累計有825具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落葬於此。

安葬儀式結束後,陳潔和同事們對上千件遺物進行整理,透過遺物上的線索,幫無名烈士們尋親。“在整理過程中,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小的東西,哪怕是一粒紐扣。”陳潔說。

除了幫助這些無名烈士尋找親人,陳潔的另一個工作,是接待抗美援朝烈士家屬。

今年7月,王秀峰烈士的大女兒淑賢和三個外孫來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陳潔幫助他們在英名牆上找到了親人的名字。她清楚地記得,王秀峰烈士的女兒在父親名字前說:“親愛的王秀峰爸爸,70年了,終於找到了你的名字,我和我的後代永遠都不會忘記,請你相信,我們活著你就活著。”

“看到他們親人相聚的那一刻,我的淚水依然忍不住。來到陵園快5年,這樣的場面已經見得很多了,我反而更容易感動,而不是麻木。”陳潔說。

“祖國越強大,越想念你們”

很多志願軍老戰士也會經常來到陵園看看自己一起並肩作戰過的戰友們,陪老戰友們說說話,跟老戰友們講講今天的中國。他們年齡都在90歲上下,陳潔覺得,“他們就像陵園的青松一樣,堅韌頑強、鬱鬱蔥蔥”。

90歲的志願軍老戰士李維波,經常輾轉一個多小時,獨自換乘幾趟公交車,一大早來到陵園,“我們工作人員在踏進大門時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了”。

新青年|“我們願做‘提燈者’,照亮英雄回家的路”

▲ 陳潔與志願軍老戰士李維波在英名牆前懷念英烈 崔旭冬攝

他有些顫顫巍巍地指著英名牆上戰友的名字,向參觀者們講述自己戰友的事蹟。無論平時還是清明節前後,陳潔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常常志願做講解員,一講就是一整天。

他常常會對自己的老戰友們說:“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了,現在發展得特別好,人人安居樂業,可是祖國越強大,我就越想念你們呀,因為這些都是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戰爭爆發的時候,他們還是普通的年輕人,入朝作戰那年李維波只有20歲,有一個剛剛出生的女兒,當時瞞著妻子,他就上了戰場。當他從戰場上回到家鄉時,女兒已經三歲了,老人笑著回憶,“回家抱自己的女兒,她都不認識我”。

今年90歲的志願軍老戰士馬世勳,曾在志願軍後勤一分部四大站任統計員,1950年馬世勳申請入朝作戰,換上軍裝前,營長再一次向馬世勳確認:“你考慮好了嗎?沒有考慮好可以回去繼續工作。因為換上了這身衣服,命不是自己的。”當時年僅18歲的馬世勳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考慮好了,就沒打算活著回來。”就這樣,馬世勳踏上了前往朝鮮的路途。

1993年退休後老戰士馬世勳經常來到陵園看自己的老戰友們,替他們掃墓。也會經常來到英名牆前,默默地擦拭戰友的名字,跟戰友說說心裡話。

老人回憶起戰友時常常眼含熱淚,“入朝作戰時很多戰士只有20歲左右,還沒有結婚,但他們的後代遍佈全中國,凡是能夠高舉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血跡前進的人,都是他們的子孫後代。”

陳潔總會陪伴著這些老戰士,靜靜地聽他們講戰場上的故事,將這些故事記下來,講給更多來陵園的年輕人聽,“我們要把這種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把精神傳承下去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志願軍老兵和學生們一起唱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老人和少年們的聲音交織在一起,迴盪在紀念碑前。松柏常青,時間彷彿在這裡停止。

儘管聽過無數次戰歌,每次音樂響起,陳潔依舊激動不已,“這是一份守護英雄的工作,我感到榮幸和驕傲”。

守護英雄的同時,英雄也在啟迪著她,“越是瞭解抗美援朝戰爭中烈士們的英勇事蹟,越是感受到抗美援朝精神的偉大,這種精神已經成為我人生的燈塔,能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帶來力量”。

陳潔覺得,抗美援朝精神是不怕犧牲,不畏艱險,英勇戰鬥,視死如歸。當時中國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是靠著志願軍戰士們的英勇犧牲實現的,“烈士們犧牲了自己家庭的圓滿和幸福,守護了千家萬戶的團聚與安寧,用身軀為我們擋住了黑暗,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光明”。

“如今這片和平的土地上,到處佈滿了溫暖的陽光,我們願做‘提燈者’,照亮英雄回家的路。”陳潔說,“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講述,更要把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LW

刊於《瞭望》2021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