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逃亡之時,婦人抱起大孩子卻讓幼子自己走,道士看見:定有古怪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任何的戰爭,無論勝敗如何,真正遭受苦難的永遠是百姓,他們在動盪的世道里艱難求存,就像一株株野草一般。

逃亡之時,婦人抱起大孩子卻讓幼子自己走,道士看見:定有古怪

黃巢之亂是古代歷史上的一次大動亂,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在逃亡的路上,一個婦人抱著大的孩子,卻讓小一點孩子走路,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由於封建王朝自身存在的缺陷,常常出現“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情形,各路豪傑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片大地上留下壯烈的故事和遍地的屍骸。

無論是弔民伐罪,還是反抗壓迫,每一次的動亂都意味著一場激烈的戰爭,而戰爭中,遭受最大苦難的永遠是百姓。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面對戰爭的雙方只能選擇引頸就戮,所謂逐鹿天下,不管那一個豪傑奪得了天下,這隻鹿終究是要死的。

逃亡之時,婦人抱起大孩子卻讓幼子自己走,道士看見:定有古怪

在戰亂之中,可以說人命如草芥,因此每個人都想方設法地活下去,為了生存,把所有的仁義道德都踩在腳下,甚至連人性都可以捨棄。古代社會流傳下來的戰爭年代人吃人的故事並非天方夜譚,易子而食更是如此,或許吃下自己的孩子難以接受,那便交換子女,只要能夠保證自己活著,倫理道德都可以拋棄。

但是,終究有保持著初心的人,無論他們面臨怎樣艱難的處境,都恪守著為人的基本原則,在危難之間更是展現著人性的光輝。黃巢之亂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分有名的一次動亂,在這次起義中,大量的百姓遭到屠殺,許多人聽到風聲就嚇得背井離鄉,躲進深山。

逃亡之時,婦人抱起大孩子卻讓幼子自己走,道士看見:定有古怪

其實,黃巢作為這一次農民起義的領導人,本身並不是農民出身,而是地主階級,他家裡是世代販賣私鹽的,攫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保障黃巢優渥的生活,他從小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學習劍術、馬術和箭法,家裡希望黃巢以後能夠當官,所以在學問上也專門為他請了最好的先生。

因此,黃巢在文墨方面也有一些造詣,在他年僅5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和祖父一起聯詩,不過科舉不只是考較作詩,還有文章。黃巢或許在文章上缺乏一些天賦,他連續參加了好幾次科舉考試,結果都名落孫山,沒有得到功名,在失意和苦悶的情緒下他寫下了著名的《不第後賦菊》。

逃亡之時,婦人抱起大孩子卻讓幼子自己走,道士看見:定有古怪

雖然文舉失敗,黃巢也沒有特別灰心,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讀書資質確實一般,但是自己武藝高強,於是他又參加武舉,沒想到走到最後的黃巢卻因為長相太難看被當時的皇帝唐武宗剝奪了武狀元稱號。心灰意冷的黃巢不再追求功名,回到家裡繼承家業,成為當地大鹽幫的首領,王朝末年,總是伴隨著各種天災。

當時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災,要麼是旱災,要麼就是水災,這嚴重影響了莊稼的收成,農民苦不堪言,而地方政府毫不作為,任由百姓餓死路邊,終於,人民舉起反抗的大旗。最先起義的是王仙芝,他帶領著起義軍一路高歌猛進,接連攻下許多的城池,在這個過程中,隊伍越發龐大,影響也越來越大。

逃亡之時,婦人抱起大孩子卻讓幼子自己走,道士看見:定有古怪

黃巢眼見王仙芝的起義漸成氣候,也發動親戚和鹽幫的手下一起起義,加入王仙芝的起義大軍中。兩人的合作非常成功,很快就打到蘄州,當時的蘄州刺史裴渥眼見起義勢大,深知自己不敵,於是上奏為王仙芝求官。朝廷同意了裴渥的請求,把王仙芝封為左神策軍押牙,而王仙芝獲得這個官位後,也有了接受朝廷招安的想法。

但起義軍不是王仙芝一個人說了算,黃巢也是起義隊伍裡面的重要首領,朝廷卻沒有給黃巢一官半職,黃巢自然不會同意和朝廷妥協,後來兩人發生分歧,分兵作戰。黃巢率領起義軍繼續作戰,攻入中原地區,當時流傳著“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的話,百姓自然十分恐懼,聽說黃巢來了,都趕緊收拾東西逃跑。

逃亡之時,婦人抱起大孩子卻讓幼子自己走,道士看見:定有古怪

當時有一戶人家,家裡只有一個婦人和兩個小孩,小的那個是婦人親生的,大的則是嫂子留下的遺孤。婦人帶著兩個小孩逃命,把嫂子的孩子抱在懷裡,卻讓自己的孩子在地上走,只為了照顧好嫂子的遺孤。婦人的行為令道士感到震撼,隨即也心生一計,說不用這麼辛苦逃亡,並告訴她一個躲避黃巢殺戮的辦法。

逃亡之時,婦人抱起大孩子卻讓幼子自己走,道士看見:定有古怪

婦人回家後,在門口插上艾草,黃巢軍來了後,看到門口有艾草,便不會進來。婦人將信將疑,看道士如此真誠,便回家照做,不僅自己家門上插上艾草,也把這個訊息告訴鄰居,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往門上放艾草,躲避黃巢軍。就這樣,黃巢軍的形象也藉由此事傳來,百姓們對其也不再那麼懼怕和厭惡,黃巢也逐漸取得民心。

面對生死,很多人都會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但總有人能夠堅守住本心,這個婦人是真正的君子,值得敬佩。

參考資料:

《山坡羊·潼關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