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安慶保衛戰對於太平天國而言,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這一戰的失利決定了太平天國最終失敗的命運。

而對於曾國藩來說,這一仗卻堪稱是他軍事生涯中最傑出的代表作,其謀略之深遠,佈置之周密,處處都散發著中國傳統軍事哲學的光輝,可以說達到了中國古代軍事史的巔峰程度。即使是放在整個世界軍事史上,像這樣大巧若拙、重劍無鋒的實際戰例也不多見。

近代以後的中國曆代兵家,對於曾國藩安慶之戰的構思與謀劃無不讚嘆,並且認真體會研究,希望從中獲取教益。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並且分析一下曾國藩安慶之戰的過程,看一看他到底高明在何處。

(一)

安慶之戰,實際上是曾國藩頂著巨大壓力來打的,而這壓力之大,是一般人根本就無法承受的。

1860年安慶之戰開篇之際,恰好就是太平軍擊潰了江南大營,大舉進攻江浙之時。蘇南與浙北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在當時提供的稅收卻佔了清廷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丟失江浙對於清廷來說,是完全無法承受的損失。因此,當時上至咸豐皇帝,下至地方官員,都一致要求曾國藩立即率兵援救江南,先把安慶放下再說。

1860年6月8日,咸豐帝給曾國藩下達上諭,明確地指出:“……現在常州岌岌可危,無錫又有賊蹤,可以徑犯蘇城,江南大局幾同瓦解。曾國藩接奉此旨,即統率所部兵勇,取道寧國、廣、建一帶,徑赴蘇州,相機兜剿,以保全東南大局,毋稍遲誤!”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咸豐的上諭說的如此明確,連進軍的路線都給規定出來了,由此可見,他是真的急了。

如此嚴旨,換成另外的任何一個人都會不敢不遵,然而,曾國藩就是不去!

當然,曾國藩也沒有乾脆地一口拒絕,他總要給皇上留點面子。表面上他還聲稱自己已經移駐皖南的祁門,將率領鮑超、張運蘭所部增援江南。

實際上,鮑超、張運蘭的任務,是阻止皖南一帶的太平軍增援安慶,根本就沒打算去江浙。只有曾國藩自己到達祁門,算是做了個姿態,表明自己正在遵旨而行。

與此同時,曾國藩還接連給皇帝上疏,力陳進攻安慶的重要性,實際上要求咸豐放棄江南,全力支援他打安慶。

在這種情況下,咸豐不得不做出讓步,再次發出上諭:“如果安慶一城指日可復,該督不妨先克安慶,沿江而下,乘金陵賊眾空虛之時,直搗巢穴。”

咸豐實際上是給了個模稜兩可的答覆。“如果……不妨……”這些詞實際上都是為了將來推卸責任的時候而用的。如果曾國藩這一仗打敗了,咸豐正好可以把責任全都推到曾國藩的頭上。

到了八月份,更嚴峻的考驗又來了,英法聯軍開始進攻北京。咸豐帝連老窩都要保不住了,自然又會連下嚴旨,催促曾國藩北上救援。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然而,曾國藩還是以各種理由推諉延宕,就是不出兵。為了打安慶,他連皇帝本人的死活都不管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執意要打安慶這一仗承擔了多麼大的風險,同時,我們也能意識到,如果這一仗打敗了,等待曾國藩的下場將是什麼。

曾國藩實際上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統統一把“梭哈”,押上了賭桌,就賭安慶這一仗他能獲勝。

像他這樣一向老成持重的人,這一次竟然如此的果決,不給自己留絲毫的退路,只能說明一點,他經過反覆的考量,確信安慶之戰必定獲勝,所以他的態度才會變得如此堅定。

這同樣也說明,曾國藩的勇氣和膽識也都是第一流的,在當時無人能及。而這正是一個大軍事家必備的素質。

(二)

說到安慶之戰,不太瞭解歷史的人,腦海恐怕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幅畫面:烽煙滾滾的安慶城頭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搏殺。成群結隊的湘軍攀著雲梯,冒著槍林彈雨向著城頭進攻。城上的太平軍拼死抵抗,雙方傷亡慘重,城上城下橫屍累累……

實際上,在所謂的安慶之戰中,這樣的場景從來都沒有出現過。只是在最後時刻,湘軍才發動了對城牆的進攻,並且一舉攻克。此前,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站在安慶的城頭,連湘軍的影子都看不到。

這正是曾國藩獨特的攻城戰術:不攻堅、不出擊,隔而不圍、圍而不打,先剪枝葉、後取根本,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曾國藩認為:像安慶、南京那樣的大城市,敵方勢必防守堅固。你直接去攻城,那是正中敵人的下懷。除了給自己增添傷亡之外,不會有任何的收益。

因此,要打安慶、南京這樣的地方,必須先掃清外圍,斷絕通往城內的糧道,圍而不打,坐等城內糧草斷絕,自然無法堅持下去了。你這時再去攻城,就可以瓜熟蒂落地輕鬆拿下了。

這正像德國大軍事家克勞塞維茨講的:防禦的概念是等待。一切的防禦都是在等待:等待援軍,等待敵方發生變化。如果你讓防禦者沒啥可等待得了,那麼其士氣勢必崩潰,進攻者可以一舉獲勝。

曾國藩首先掃清外圍的理念就是如此。

不過,像安慶、南京這樣的重要城市,敵方勢必全力救援。你又要圍城,又要打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一邊在全力圍城,一邊又要打擊敵方的援軍,那恐怕會造成自己的兵力不足,捉襟見肘。

因此,曾國藩經過認真的思考,更進一步,乾脆連“圍而不打”都不搞了,而是搞“隔而不圍”。

“隔而不圍”就是連圍城都不搞了,只是選擇敵人城池之外的要點駐守,深溝高壘,輕易不會主動出擊,主要是靜候敵人來進攻。

這樣做雖然根本無法使得城內城外的敵人斷絕聯絡,但是,我拿著一把刀站在你家門口,你總不能不理睬吧?更何況,湘軍佔據的都是敵方的戰略要點,會使得敵方非常非常地不舒服,一定會出兵或者請求援兵來打的。

來打就好辦,湘軍依靠著深溝高壘,可以大量地殺傷敵人。如此一來,圍城和打援兩方面的任務實際上就都兼顧到了。

曾國藩這套奇異的攻城戰術,實際上是一種攻勢防禦,或曰防禦性進攻。湘軍不是絕對地不進攻,而是進攻也像在防禦。湘軍的進攻總是慢得像烏龜爬,每前進一步都要再次修築工事,深溝高壘,準備迎擊敵方的反撲。

這正體現了曾國藩作戰思想的精華——結硬寨,打呆仗。

這種結硬寨打呆仗的作戰方式,讓湘軍從表面上看永遠都處於防守的狀態,然而,實際上湘軍卻是在進攻。

如此奇妙的打法,充分地發揮了湘軍戰鬥力強、士卒精銳的優點,同時又基本上掩蓋住了湘軍數量少、怕分兵的弱點。可以說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卻又打中太平天國方面的要害,通盤戰略構思之精妙,不能不令人由衷讚歎。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在具體落實作戰意圖時,曾國藩、胡林翼等人經過反覆推敲,制定瞭如下的進兵方案:

首先,湘軍攻克了安慶東北方向的樅陽鎮。樅陽鎮與安慶之間有一個破崗湖相連,太平軍的糧草和援軍都可以先到達樅陽鎮,然後從水路運抵安慶。

因此,樅陽鎮實際上是安慶的重要交通要道。但是,太平軍對於此地的防禦卻頗為鬆懈。於是,湘軍派人偷偷挖開破崗湖與長江之間的堤壩,湘軍水師直撲樅陽鎮。

1860年6月20日,投降了清軍的太平天國名將韋俊帶兵一舉將樅陽鎮攻克。此後,韋俊率7000人在此固守,楊載福率湘軍水師隨時給予支援。安慶的一條重要通道就此被切斷。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其次,湘軍進逼桐城。樅陽鎮雖然很重要,但是安慶還有桐城這麼個後路可通,同時桐城的太平軍防禦堅固,一時半會兒是無法攻克的。

曾國藩、胡林翼派出了多隆阿率領一萬餘名湘軍進抵桐城附近的掛車河,實施典型的“隔而不圍”策略。

雖然,桐城和安慶之間並未完全斷絕聯絡,但是,有多隆阿的部隊橫在這裡,兩地之間的聯絡已經變得很困難了。

最後,湘軍直逼安慶城下。曾國荃率領一萬四千餘湘軍,直接來到了安慶城北的集賢關,在這裡安營紮寨,修築工事。但是絕不主動出擊去進攻安慶。

另外,在皖南還有鮑超、張運蘭的將近兩萬人的湘軍,專門負責阻擊太平軍從皖南援救安慶。李續宜的萬餘湘軍則被安排在了桐城與安慶之間的青草塥,作為總預備隊,隨時準備接應各路兵馬。

就這樣,曾國藩就利用手中有限的兵力完成了對安慶的戰略包圍,同時也給來援的太平軍擺下了天羅地網。

(三)

太平天國方面顯然對於曾國藩的戰略理解不深,在湘軍進逼到安慶城下時,洪仁玕、李秀成等首腦人物依然忙著進軍江南,就連根據地設在安徽的陳玉成也顯然輕視了湘軍的進攻,也跟著李秀成一起去橫掃江南了。他們都認為:佔領了江南地區再回頭去救安慶,完全來得及。

然而,實際上就在湘軍開始了對安慶的“隔而不圍”之時,太平天國方面就已經失去了贏得這場戰役的機會。

真要想保住安慶,那必須從陳玉成三河大捷之後就開始著手與湘軍的決戰才行。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對於太平天國方面來說,此時只剩下了兩個選擇:要麼派出所有的精銳主力,和湘軍拼一個兩敗俱傷;要麼乾脆撤出安慶,儲存陳玉成兵團的實力。

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會有任何人想到這一步,就連湘軍方面的多數人也不會想到。除了曾國藩等少數人之外,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定,這一仗勝負難料,太平軍絕對有勝機。

太平天國方面照搬照抄了“圍魏救趙”攻破江南大營的打法,讓陳玉成李秀成合力進攻武昌,希望以此來調動湘軍,獲得戰機。

但是,這顯然是不管用的。試想,曾國藩連英法聯軍殺進北京都不去救援,怎麼可能出兵去救武昌?就算太平軍佔領了武昌,但是有湘軍水師控制長江,後勤補給依然可以保持暢通。進攻武昌顯然不會調動湘軍的。

以往的史書在論及安慶之戰時,都把李秀成沒有與陳玉成很好地配合視為戰役失利的主要原因。然而,事實上,他們兩個人即使很好地配合了,最多也就是和湘軍打一個兩敗俱傷。

如果他們兩個主力兵團都打光了,那麼即使湘軍也失去了戰鬥力,清軍也可以再次調集重兵發起進攻,失敗的一方仍然將是太平天國。

現實中,只是陳玉成的兵團拼光了,李秀成的兵團儲存了下來並且有所壯大,反而讓太平天國多堅持了幾年。

另外,陳玉成和李秀成沒有很好的配合,責任也不全在李秀成身上,陳玉成自己也有責任。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1860年10月,當陳玉成率領大軍,按照預先的約定,向著湖北進軍之時,當他到達皖北境內後,忽然改變了主意,想要在皖北境內先打幾個大仗再說。

陳玉成首先進攻威逼桐城的多隆阿,結果根本就打不動。他接著又去打樅陽鎮的韋俊。韋俊在湘軍水師的支援下,還是堅不可摧。

陳玉成的進攻一無所獲,反而浪費了五個月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他在皖北的行動,使得李秀成有了拖延不動的藉口。李秀成見陳玉成並不進軍武昌,於是自己也順勢改變了計劃,靈機一動,把自己此次西征的主要目標改成了擴軍。

李秀成隨即向著皖南、江西以及湖北連續挺進。一路上徵召百姓從軍,隊伍的人數迅速膨脹。

但是李秀成並不與清軍打硬仗,一旦碰上頑強的抵抗,他就會立即繞道而走。在祁門大營的曾國藩就是這樣被他輕輕放過的。

現在很多史書都會對李秀成沒有全力進攻曾國藩所在的祁門大營而惋惜,好像李秀成攻下了祁門,安慶之戰就可以扭轉一樣。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首先,李秀成並不知道曾國藩在祁門。

其次,曾國藩在祁門的本意是瞞哄咸豐皇帝,做出援救江南的姿態,他是隨時可以撤走的。如果情況危急了,他只要一走了之就是了。

曾國藩也確實寫了遺書,但那隻不過就是為了預防萬一的,類似於現代戰爭中上戰場的將士都要寫一份遺囑的方式。

因此,陳玉成也好,李秀成也好,他們都沒有打中湘軍的要害,根本就沒有辦法扭轉安慶戰場的局面。

(四)

陳玉成和李秀成兩大戰略兵團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圍著安慶轉來轉去,想要調動湘軍,然而卻根本就不能如願。

湘軍根本就不為所動,繼續慢騰騰地向著安慶爬行,雖然步履緩慢,但是每一步都堅實無比,安慶城的局面變得越來越被動,到了1861年的春天,安慶基本變成了孤城一座,形勢很危急了。

在這種情況下,年僅二十四歲的年輕統帥陳玉成顯然是異常的沮喪而又惱怒,他竟然想不到一個可以克敵制勝的辦法。

在絕望情緒的驅使下,陳玉成決定孤注一擲,集中所有兵力到安慶城下與湘軍決戰。

1861年5月,陳玉成在黃文金、林紹璋等人的配合下,率領六萬餘兵力直取安慶,開始了關鍵性的決戰。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這正是曾國藩希望看到的。他並不是單純想要攻下安慶,利用圍城的機會殲滅太平軍主力兵團才是他根本的目的。

為此,曾國藩放手讓在前線的胡林翼指揮,同時還把皖南的鮑超部隊調到了安慶參加會戰。

5月1日,陳玉成大軍殺到了安慶城北的菱湖(今安慶菱湖公園)。陳玉成希望透過菱湖開啟一條通往安慶的道路,把援兵和糧草送進菱湖。然而,湘軍早有準備,挖通水道,將水師開進了菱湖。雙方在巴掌大的菱湖裡展開了一場“海戰”。

兩軍在菱湖展開激戰的同時,處於外圍的多隆阿、鮑超等部隊迅速向著安慶集結。胡林翼打算利用優勢兵力,將陳玉成兵團聚殲於安慶城下。

陳玉成見勢不妙,立即放棄了菱湖,率軍北上撤到了集賢關。

此時,湘軍大隊人馬雲集到了安慶城下。陳玉成見無隙可乘,只好暫時撤回桐城,重新組織兵力。臨走前,他命令劉瑲琳、李四福率四千餘人留守集賢關。在集賢關築起四座營壘堅守,隨時準備接應援軍的到來。

陳玉成的部隊中最精銳、最有戰鬥力的就是五旗營,分紅、黃、白、黑、青五色。其中紅旗營戰鬥力最強,被稱為“紅猿”。劉瑲琳就是“紅猿”的首領。

陳玉成大軍撤走後,5月20日,鮑超、曾國荃立即對集賢關發起了猛攻。由此可見,湘軍不是不進攻,而是到了該進攻的時候才進攻。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兩軍在集賢關展開了激戰,從5月20日一直打到6月9日,湘軍損失巨大,而太平軍則全軍覆沒,劉瑲琳被俘殺,陳玉成失去了他最精銳的部隊。

陳玉成過高估計了“紅猿”的戰鬥力,輕率地將其孤軍置於死地,這是陳玉成的一個重大失著。

由於核心部隊的被殲,陳玉成兵團的戰鬥力至少喪失一半。

(五)

集賢關之戰後,湘軍徹底完成了對安慶的合圍。陳玉成急切地想要救援安慶,但是此時李秀成已經開始率領人馬攻打浙江,完全指望不上了。

最後,陳玉成只是得到楊輔清的支援。楊輔清一開始率軍進攻安慶以西的太湖縣,還是希望調動湘軍,然而什麼作用都沒有。

沒有辦法,到了1861年的八月,陳玉成和楊輔清合兵一處,共約五萬餘人,再次準備與湘軍決戰。

安慶之戰,曾國藩的最牛一戰,都打出了哲學味道

8月21日,太平軍再次殺到了集賢關,開始對湘軍的營壘發起了猛攻。陳玉成命令每位士兵都揹負一束茅草,用來填平湘軍的壕溝,在他的指揮下,太平軍分成十餘路開始了進攻。

曾國荃親自指揮湘軍對抗,槍炮齊發,太平軍傷亡巨大。雙方接連惡戰了七天,到了8月27日,太平軍才突破了湘軍的第一道壕溝。

然而,此時已經來不及了。曾國荃早就著手挖掘地道,準備炸塌安慶城牆。到了9月4日,一切終於準備就緒。凌晨時分,安慶城北發生猛烈爆炸,城牆隨即倒塌。湘軍一窩蜂地湧進了安慶城內,安慶就此陷落。

見到安慶已經失陷,陳玉成和楊輔清只好停止戰鬥,收兵退出了集賢關。湘軍乘勢進攻,陳玉成的部隊士氣喪盡,一路連敗。

湘軍9月7日佔領桐城,9月11日佔領舒城,還佔領廬江、宿松、蘄州、池州、銅陵等地,陳玉成在安徽的根據地土崩瓦解。

以上便是安慶之戰的全部過程,可以看出,整個戰役完全都是按照曾國藩事先的設計來進行的,從始至終都充分地貫徹了曾國藩的軍事思想,並且最終取得了完勝。

而太平軍從一開始就沒有什麼勝機,只能是一步步地走進曾國藩預先設定好的陷阱之內。

對比一下開戰之前,太平軍與清軍的整體態勢,你會發現安慶之戰的成果實在是令人驚歎。

安慶戰役毫無疑問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軍事傑作之一,它蘊含了深刻的智慧。不管是軍事家還是普通人,認真領會這場戰役的內涵,會讓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都受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