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柴榮征戰後蜀、南唐,趙匡胤戰鬥中建功立業

柴榮的志向非常遠大,他一直夢想著能夠掃平四方一統天下。現在擺在柴榮面前的主要是南方和北方。北邊柴榮把目光投向了北漢和遼國這兩個國家,首先北漢是一個不足為懼的鄰居,由於柴榮臨走時拐走了北漢的十幾萬人口,從此北漢進入苟延殘喘的階段,劉崇也因此在顯德元年10月憂憤而死。但是北邊的另一個鄰居看起來就不是那麼好對付了,這個鄰居手中的騎兵非常厲害,可謂天下難有匹敵。而且這位鄰居還掌握了幽雲16州,把原本屬於中原的長城當作搶劫的工具。南邊看起來國家很多,所謂的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荊南、北漢,南邊的就佔其中九個。透過軍閥不斷混戰與兼併,到了後周柴榮時期,南邊就僅剩下南唐、南漢、南平、後蜀、吳越五個國家。北邊兩個,南邊五個,實際上南邊要比北邊好對付的多。但是柴榮一時難以抉擇,決定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卻沒想到大臣們一致表示反對對外征伐。柴榮又想出一個辦法,召集了20個文臣,讓他們各自分別撰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兩篇文章,搞一次殿試。結果在此次殿試中,有一位才子脫穎而出。這個人叫王樸,當時的比部郎中。他主張“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攻取策略。柴榮看到他寫的《平邊策》時,不由得大加讚賞。他給王樸的獎勵是左諫議大夫,然後又命王樸為知開封府事。此後在每一次商議國家大事的時候,柴榮的身邊都必然少不了王樸,就這樣後周世宗年間的第一位重臣產生了。

柴榮征戰後蜀、南唐,趙匡胤戰鬥中建功立業

有了王樸的平邊策做理論指導,柴榮首先要對西邊的後蜀下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柴榮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認識到要吞併後蜀並非易事,不能偏離先南後北的理論指導太遠。後周帝國用他的軟實力來影響鄰國的百姓,讓他們爭相歸附,然後用做間諜和進軍嚮導。事實證明這一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她忽略了後蜀的地形複雜,糧食運輸非常困難,導致後蜀城池久攻不下。柴榮非常憤怒,他馬上派出一個人到前線去察看戰事,弄清楚僵持不下的原因。趙匡胤幸運地被授予了這個光榮的任務,他沒有辱沒使命,抵達前線之後,仔細分析了戰爭形勢並勘察了地形得出了結論。回來之後趙匡胤報告了有間諜和進軍嚮導的有利條件,入蜀大軍背水一戰的決心以及四州百姓的鼎力支援,並向柴榮斷言,只要再堅持一會兒就能攻下秦、鳳兩州。果然,很快後蜀三個州在後周軍的強攻之下出城投降。

柴榮征戰後蜀、南唐,趙匡胤戰鬥中建功立業

在後周大軍猛攻後蜀期間,後蜀皇帝孟昶就遣使去南唐請求南唐皇帝李璟一起出兵共同對付後周,李璟表示答應,但是他卻遲遲不出兵。李璟前期也算是個有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時南唐的疆土開創到最廣,35個州。但是後來他開始犯大部分成功人士的共同錯誤,不思進取,注重享樂。於是李璟在成功之後肆意揮霍財政,奢侈無度,不理政事,經常與文成在一起飲酒賦詩。這個時候他並不知道在北面一個名為後周的帝國正在崛起。就在他坐視後周攻取後蜀四州的期間,一份北方傳來的緊急軍情驚出了他一身冷汗,後周宰相李谷以及後周韓令坤等12將領率領大軍南犯而來,目標直指壽州城。這時的南唐兵力尚未不妨,糧草也未安頓好。之前他並沒有料到柴榮真正的目標不是後蜀,而是南唐。

柴榮征戰後蜀、南唐,趙匡胤戰鬥中建功立業

隨即,柴榮決定御駕親征。趙匡胤在首戰中取得重大勝利,擊敗南唐大軍萬餘人,壽州城的水上威脅就此解除。李璟接到水師全軍覆沒的訊息,驚慌失措。他決定發動人海戰術,不斷向壽州派出援軍。這次經過趙匡胤的努力和佈防,再次取得了勝利,清流關10萬大軍折損了一半。趙匡胤率軍一路追擊,他發揮他的高超騎術,勢如破竹,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幾個回合下來,將南唐大將皇甫晦生擒而去。主將被擒,南唐軍全軍奪氣,已毫無信心再戰,紛紛棄械投降,滁州城也因此被攻克。趙匡胤又一次在以少對多的戰鬥中取勝,他的威名因此遠播天下,震懾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