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北宋統一戰爭中,曹彬惜敗於遼承天太后,仍是當之無愧的良將第一

北宋初年的統一戰爭,結束了中原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而曹彬作為北宋開國名將,在這場統一戰爭中有著極其卓越的貢獻,《宋史》裡記載曹彬是“良將第一”,而他也確實無愧於這個稱號。

北宋統一戰爭中,曹彬惜敗於遼承天太后,仍是當之無愧的良將第一

時代背景

在北宋還沒有統一之前,分裂局面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各大勢力割據一方,都想自己來當這個天子。內部軍閥之間混戰,給了北方契丹最好的發展時期,因為沒人限制,契丹勢力在四處劫掠之下變得愈加強大。

在這一段時期裡,發生了不少兄弟父子相互殘殺的悲劇,中原內部混戰、加上外族入侵,給無數百姓帶來了極其嚴重的災難,人們在被逼之下參與起義,只為了給自己謀一條活路。

而後周世宗柴榮,則是這一段時期的代表人物,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為完成統一而作準備。然而就在他進取幽州的關鍵時刻,柴榮卻離奇去世,這一場轟轟烈烈的統一事業宣告落幕。

後周新帝只有7歲,國家上下對其都很懷疑,於是眾人便簇擁著趙匡胤發動了“陳橋事變”,奪取後周建立宋朝,在謀士趙普的幫助下,確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政策,而曹彬正是因完成了這份統一事業而名垂青史。

北宋統一戰爭中,曹彬惜敗於遼承天太后,仍是當之無愧的良將第一

宅心仁厚

後蜀國力不強卻資源豐富,為此北宋才想要先打下這一塊資源地,作為日後統一戰爭的物資來源,這一次出征的大將是王全斌,曹彬作為都監隨行,兩人兵分兩路從南北兩個方向進攻後蜀。

在北宋兩面夾擊的強大攻勢之下,很快後蜀軍隊就土崩瓦解,而後蜀的國君也只好無奈投降。但是王全斌卻縱容手下燒殺劫掠,引起了蜀中人的強烈不滿,雖然曹彬出言制止,但王全斌依舊我行我素。

甚至王全斌為了避免後蜀偷襲他們,更是將那些投降的兩千七百名蜀兵誘導到城中,將他們全部殺害。這一行為讓後蜀百姓心中的怨恨更加深重,於是後蜀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直接消耗了北宋大量有生力量。

幸虧曹彬趕到後安撫百姓,不然又是一場災難發生。在軍隊返回朝廷之後,王全斌這些人所犯罪過本應一律斬首,但宋太祖宅心仁厚,僅僅只罰他們個降職留用。

曹彬則因功被授予義成軍節度使,看起來這一次曹彬沒有發揮多大作用,但卻在宋太祖眼中留下了一個好印象,這一點對日後發展至關重要。

北宋統一戰爭中,曹彬惜敗於遼承天太后,仍是當之無愧的良將第一

剿滅南唐

南唐是北宋南征計劃最為關鍵的一點,如果能夠剿滅成功,便相當於完成了統一計劃的雛形。如果這次失敗,前功盡棄不說,宋朝到時候就可能面臨著多個方向的連續打擊,統一全國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這一次,宋太祖趙匡胤便讓曹彬來擔任南征軍主帥。有了上一次後蜀的教訓,在軍隊臨出征前,趙匡胤特別賜給曹彬一把寶劍說:“副將以下,不同命者斬之。”擁有先斬後奏的能力。

而曹彬沒有辜負趙匡胤的期望,當月第一次同南唐交戰就傳來捷報,攻破峽口寨,殲滅南唐軍隊八百人。隨即曹彬繼續深入,池州守將望風而逃,接著曹彬造浮橋橫跨大江奇襲白鷺洲南唐軍隊。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曹彬率領的北宋軍隊如同一隻下山猛虎,大小數十次戰鬥未有一敗,直接包圍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國主李煜看不清局勢,此刻還抱有一絲幻想,希望能同北宋暫時和談停戰。

趙匡胤自然是不同意李煜的想法,李煜命軍隊於夜晚偷襲殊死一搏。但曹彬早就猜到此事,提前挖好溝渠,率軍依託地勢進行抵抗,南唐軍遭遇慘敗。隨即曹彬整頓軍隊進行反攻,不久便攻陷了金陵城,南唐國主李煜投降。

北宋統一戰爭中,曹彬惜敗於遼承天太后,仍是當之無愧的良將第一

北伐失敗

南唐投降之後,北宋接下來的目標便是北方的契丹遼朝,原先在滅掉北漢之後,宋太祖不忍漢人生活在契丹統治之下,於是不顧軍隊此時疲憊不堪強行再戰,以至於遭遇慘敗,死者“不可勝計”。

在宋太祖得知契丹新主年幼,此時由母后專權時,於是便準備再次北伐契丹遼朝,並親自定下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但是宋太祖不知道,現在專權的契丹太后可不是一般女子,她就是承天太后蕭綽蕭燕燕,遼朝在她的統治下進入了最為鼎盛的一段時期。

一開始時宋軍兵分三路勢如破竹,連連取得勝利,但在蕭綽接手指揮戰鬥後,形勢就發生了大逆轉。一方面是蕭綽確實能力不凡,另一方面是宋軍貪功冒進,儘管曹彬已經下令制止,最終也沒能阻攔住人的貪心。

北宋統一戰爭中,曹彬惜敗於遼承天太后,仍是當之無愧的良將第一

宋軍一敗再敗,此時人困馬乏、士氣低落,只能被迫退走,這一場北伐戰爭以失敗告終。曹彬把一生都獻於了北宋統一事業,數次立得奇功,若不是軍隊中那些不聽指揮的害群之馬,收復幽州也不無可能,是當之無愧的北宋“良將第一”。

參考文獻:

《曹武惠王彬行狀》

《宋朝第一良將曹彬》

《曹彬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的作用》

百川,願作一介撰史人,筆盡中華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