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江淹:我不是落魄大叔,我只是功成身退

江淹:我不是落魄大叔,我只是功成身退

作者:三罕,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在大多數人眼裡,江郎才盡這個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江淹,是個類似於傷仲永的人物。年少時憑著幾分文采,寫出了幾篇好文章,頗為轟動一時,但隨後立馬文采枯竭,才華耗盡。

看客們理所應當的認為江淹的結局,就是個才華耗盡的中年大叔,在人生的晚年顛沛流離,蹉跎一生。

如果是你也是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真正歷史上的江淹,他歷仕宋、齊、梁三朝。齊高帝聞其才,召為尚書駕部郎,梁武帝為他穿素服致哀。

他官至紫金路大夫,封醴陵侯,是個在歷史上鮮有的文治武功都厲害的文人墨客。

不是落魄大叔,只是功成身退

無奈歸隱和功成身退,這兩個詞都有告別塵世紛爭,迴歸本我的意味。但二者之間又有著天差地壤的區別,體現在走的體不體面,瀟不瀟灑,主不主動。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酒中仙李白,繁華時貴妃捧墨、力士脫靴,狂到“天子呼來不上船”連皇上他都不放在眼裡。但他的晚年生活,卻沒有半分繁華時的瀟灑。

五十七歲時,李白因為安史之亂在潯陽被捕入獄,好不容易被宋若思、崔渙救出,還沒過兩天安穩日子。最終又因為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客死他鄉。

和李白並稱為“李杜”的杜甫,更別提了,簡直是人間疾苦,一生仕途坎坷。晚景同他的偶像李白一樣淒涼,多病纏身,最後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病死。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有名的文人在官場上都不順利,他們的一生也大多窮困潦倒,而江淹彷彿是個例外。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政治風雲變化莫測,社局動盪不安,宮廷爭權,血雨腥風的多事之秋。江淹為官的四十多年間,更迭了三個朝代宋、齊、梁,更換了十二個皇帝。

而江淹就是在這種波雲詭譎的時局下,一路從一個教書先生幹到無實權的大散官,再到成為掌控朝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官中丞。

江淹:我不是落魄大叔,我只是功成身退

二十歲左右的江淹,因寫下了《別賦》名聲大噪,被始安王劉子真招到幕下。滿懷壯志的江淹以為從此可以一展宏圖,開啟手腳幹一番事業。卻沒有想到,始安王劉子真只是把他招來教自己讀書。這可把江淹鬱悶壞了,躲在書房寫下“暮意歌上眷,悵哉望佳人”。

沒過多久,劉淹真的望來了他的“佳人”。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因建平王劉景素喜歡有才學的人,所以江淹轉入劉景素在南兗州的幕府。後來劉景素任荊州郡守,江淹也跟被任命鎮將,這是江淹第一次開始參與武事。

宋少帝即位後朝政昏亂,這時劉景素掌握了最重要的兵權,實際上朝政之事大多由他說了算。貪心不足蛇吞象,劉景素的幕僚都開始勸他起兵反對朝廷,自立為王。

權令智昏,皇帝寶座的巨大誘惑讓劉景素動了反叛的念頭。他與幾位幕臣日夜策劃謀反,江淹知道人不忘主,天不佑逆,連夜寫了十五首詩勸諫他。

效阮公詩十五首

【其二】

十年學讀書,顏華尚美好。

不逐世間人,鬥雞東郊道。

富貴如浮雲,金玉不為寶。

一旦鵜鴂鳴,嚴霜被勁草。

志氣多感失,淚下沾懷抱。

這是其中一首,江淹勸他“富貴如浮雲,金玉不為寶。”然而世人都知富貴如浮雲這個道理,但又有幾人能做到不為所動呢。劉素景根本不聽勸,甚至將江淹貶為建安郡吳興縣令。

江淹在宋朝被髮掘,在齊朝被啟用,但直到梁朝,江淹才真正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永元三年(501年)蕭衍在襄陽起兵,當時士族官僚對蕭衍並不看好,只有江淹慧眼識英雄前去投靠。

此時江淹正擔負著守衛宮城的任務,他的投奔,對蕭衍是如虎添翼。蕭衍對江淹也非常重視,任命他為冠軍將軍,仍任秘書監。中興元年(501年),蕭衍又任命江淹為吏部尚書,利用江淹的影響力為自己的建梁網羅人才。就這樣蕭衍和江淹兩人互相成就,一起開創了梁朝中興。

公元501年,蕭衍登基稱帝,是為梁武帝。同年江淹被任為金紫光祿大夫,並封為醴陵侯。

江淹陪著梁武帝一路走到了權力的最高峰,然而江淹始終是清醒的,他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

江淹:我不是落魄大叔,我只是功成身退

江郎才盡?自編自導?歸隱山林。

隨著官位的升遷,江淹內心越發不安起來。二十幾歲時的江淹因一篇《別賦》走到世人眼前,也因此開啟了仕途。

也許解鈴還需繫鈴人。江淹想既然我因文采而被世人熟知,從而登上權力紛爭的舞臺,那不如也因此而退出舞臺吧。

於是在江淹的有意之下,民間開始流傳起了有關他的兩個傳奇夢境。

第一個夢境,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了禪靈寺的河邊,他在船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這個人對江淹說:“江大人,以前你年輕的時候我借過你一匹錦緞,現在應該還給我了。”

江淹在包袱裡翻找了好久,找出了當年張景陽借給他的錦緞,可是已經被裁剪得只剩下一點點了。張景陽看了很生氣,奪過那一段錦緞說道:“ 怎麼只剩下這麼一點了呢!”說完氣憤地離開了。

江淹醒來之後,明白過來那並不是什麼錦緞,而是他腹中的才華啊,如今只剩下一點點,還被夢中的人奪走了。因此,江淹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

第二個夢境也大同小異。有一次江淹在一個亭子裡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對他說:文通兄, 我有一支五色的神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知道是年輕的時候老神仙在夢裡送給他的那支五色筆,於是他就順手從懷裡取出那支五色筆來還給了他。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了。

彷彿是在驗證他的夢境,從這以後梁朝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江淹再也寫不出年輕時那樣的文章了,他的詩開始變得平淡無奇,文句枯燥。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也就是蕭衍稱帝的第二年,江淹開始稱病不朝。他的弟子來看望他,他對弟子說:“我本來是個無實權的官,不想富貴,如今這樣的官位,實在是有愧。平生總是說知足。人生只要快樂,何必求富貴呢。我功成名就,正想回到家裡過平常人的日子。”

終於,久久不朝的江淹引來了武帝蕭衍的登門探視。於是他抓住時機,提出因自己年老體邁,久病纏身,不能再為朝廷效力了,想要辭官歸隱。武帝恩准了他的辭呈。

天監四年,江淹去世,終年六十二歲,梁武帝蕭衍為他穿素服致哀,並贈錢三萬、布五十匹。

年輕時能封侯嘉爵,老來能功成身退,江淹的一生比大多數文人都要幸運。

江淹:我不是落魄大叔,我只是功成身退

江淹的別賦寫得到底有多好?

聊了這麼久的江淹,最後讓我們的落腳點回歸到他的文字,他的詩歌,他的辭賦。

《別賦》是一篇抒情小賦,寫的是人間的各種別離。此賦以濃郁的抒情筆調,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別離情緒描摹的淒涼婉轉感人肺腑。下面攫取其中一些精彩的段落供大家欣賞。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蹔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女,上宮陳娥。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自古多情傷離別,“離別”自來是文人騷客詠歎不衰的主題。然而,江淹的這首《別賦》可以稱得上是千古年來寫別離寫得最好的辭賦了。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黯然銷魂,短短四個字,就讓我們體會到了別離的不捨與悲涼。

就連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中,都忍不住引用。楊過和小龍女在絕情谷離別後,認為今生再也見不到小龍女了,心中思念小龍女,漸漸形銷骨立。一日在海邊悄立良久,百無聊賴之中隨意拳打腳踢,輕輕一掌便將岩石打得粉碎。

他由此深思,創出一套完整的掌法。他將這套掌法定名為黯然銷魂掌,取的是正是江淹別賦中那一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之意。

謝榛在《四溟詩話》中如此評價《別賦》:

誦之如行雲流水,聽之如金聲玉振,觀之如明霞散綺,講之如獨繭抽絲。

不管後世如何評說江淹,但所有人都無法在文學的立場上對他文人相輕。唯一的吹毛求疵也不過是一句“江郎才盡”,但細究之下,這個詞又藏著多少惋惜、豔羨和嫉妒。

-作者-

三罕:一閒散之人,願邀三五好友,一壺清茶,漫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