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崇禎皇帝為何不南遷?他死前說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文臣個個可殺

崇禎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皇帝當中,可以說是非常悲情的一個了。在公元1644年4月22日晚,離25日崇禎煤山上吊還有三天時間,這晚崇禎披頭散髮的在宮中跑了好幾圈,時而停下來捶胸頓足,呼天搶地。

崇禎皇帝為何不南遷?他死前說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文臣個個可殺

第二天早上,崇禎還是準時去上了早朝,這個習慣他已經堅持了十七年。這次上朝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因為李自成大軍已經將北京團團圍住,誰都跑不掉了,上朝也僅僅是君臣抱頭痛哭而已。據野史記載,崇禎在這天早上還做出了一個提議,就是跟大家商量要不要去奉先殿完事,奉先殿是宮內祭祀祖先的地方,而完事的意思就是大家一塊死。崇禎的提議是趁著人多,大家一塊結束生命得了。結果所有官員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接崇禎的話,這個提議也就不了了之了。

崇禎皇帝為何不南遷?他死前說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文臣個個可殺

在4月24日傍晚,崇禎又在宮內組織了一次家宴,把自己的妻兒老小都叫了過來,吃過飯後,掏出寶劍就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事已至此,我們都不能再活下去了”。妻兒老小紛紛痛哭流涕,只有坐在崇禎身旁的周皇后相對冷靜,她對崇禎說:“ 夫君啊,我早就勸你,咱南京還有一個家,早早地南遷,也不至於落到如此境地 ,”說完轉身就回後宮自縊身亡了。崇禎將三個兒子喬裝打扮後,派人送出了城,然後對於自己的兩個女兒,一個瞭解了生命,一個砍斷了手臂。

第二天,也就是25日,北京城已經被攻破,據說崇禎這天早上還在皇宮裡面跑了一圈,看看有沒有大臣來上早朝,但可惜的是,沒有一個大臣過來。絕望的崇禎在貼身太監王承恩的攙扶下,艱難地走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也就是現在的景山,之後在山頂自縊身亡了。崇禎的最後一天很悲壯,也很有戲劇性,這一幕如果被搬到如今的影視劇上,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和同情。

崇禎皇帝為何不南遷?他死前說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文臣個個可殺

在中國歷史上,遇到危險被迫出走皇宮的皇帝也並不是沒有,只要還有可能,跑也並不丟人。比如唐朝安祿山打到長安的時候,唐玄宗就帶著一眾人馬跑了。南宋開國皇帝趙構,不也是跑到南方建立政權,與金國分庭抗禮了。其實按照當時明朝的情況,如果崇禎南遷,反而是對明朝有利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

第一,北方當時連年大旱、大災,還戰爭不斷,可以說,北方已經被破壞得千瘡百孔了。如果崇禎南遷,就等於把一片爛攤子留給了李自成。而後來事實也證明,李自成一幫農民軍,打仗還可以,要說搞政治,那還真不在行,再加上東北的清朝虎視眈眈,如果北方被李自成接手了,那這麼多棘手的問題,他依舊處理不好,很可能還是會兵敗如山倒。這時候崇禎皇帝在南方稍作整頓,重振旗鼓之後再殺回北方,豈不是可以東山再起。

崇禎皇帝為何不南遷?他死前說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文臣個個可殺

第二,崇禎如果南遷到南京,其實有個天然的優越條件,就是南京是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系統的,這是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到北京時,讓南京特意保留的,南京可以說是明朝的陪都了。如果崇禎南遷,直接就有現成的行政班底可以用,這樣處理起國事來就得心應手很多。

那崇禎為什麼不南遷呢?他其實也有考慮過,在1644年2月份,有一個叫李明睿的大臣就給崇禎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他提出讓崇禎以去孔廟朝聖,為天下祈福的方式撤退,去山東拜孔廟,先到曲阜、濟寧這些地方朝聖,李明睿再派人把崇禎接到淮安,然後就讓南京那個兵部尚書史可法,把崇禎從淮安接到南京,這每一站設計得都井井有條。

但這個方案要順利實施,有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缺資金,沒錢怎麼辦,李明睿就建議崇禎皇帝自掏腰包,然後他拿著這些錢去給崇禎皇帝辦事。但崇禎一聽還得自掏腰包,那就不幹了,這錢得戶部來出。但問題是,如果讓戶部出錢,那這件事就變成國家財政的事了,就必須提交到朝堂上,讓內閣大臣共同商討才能出結果,這就比較麻煩。

崇禎皇帝為何不南遷?他死前說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文臣個個可殺

麻煩歸麻煩,崇禎還是把這件事提到了內閣會議上。這一提,馬上就有人反對,為什麼反對呢?首先,在1644年2月份,李自成還沒打到北京,還沒有到最關鍵的時刻,所以有大臣覺得還有希望硬撐一下,把山海關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調回來,如果這支隊伍也淪陷了,那才算是最後時刻。其次,在崇禎年間,北京被圍城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發生過好幾回。這種事情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發生過幾次之後,就感覺沒那麼嚴重了。

最後就是考慮到前朝的土木堡之變,這是發生在明朝一百多年前的事情,明英宗當時御駕親征,被蒙古人給抓了。當時的北京城也被圍過一次,有個叫徐有貞的大臣也提出過南遷。但這時候蹦出來了一個反對南遷的人,就是民族英雄于謙。他極力反對南遷,還力挽狂瀾地擊退了蒙古人。這件事證明了,最後一刻堅守還是有道理的,保住了一片錦繡河山。後來說南遷的徐有貞,被證明的確是個奸臣。所以當一百多年後,崇禎皇帝討論起南遷的事,不免讓大臣聯想起土木堡之變。他們覺得不能跑啊,跑了就是奸臣,就是投降派了,反對跑的人反而成了正派人士,成了忠臣。

大臣對於南遷的事一點都不積極,還有很多反對的,這就讓崇禎很尷尬了,沒人給皇帝臺階下,直接把崇禎晾在那了,就算他心中有一萬個南遷的想法,也說不出口了,只能硬著頭皮撐著。之後還有人提出將太子送到南京,畢竟太子是正統繼承人,留得青山在啊,如果北京淪陷,崇禎不在了,太子還能繼續大明的基業。

崇禎皇帝為何不南遷?他死前說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文臣個個可殺

崇禎其實心裡很不高興,這是讓我在北京等死啊!但是回頭又想了想,為了大明的基業,這確實也是個解決方案。他把這個方案又在朝堂上提了出來,又被大臣們否決了。大臣的意思是皇帝還健在,怎麼能讓太子做出這麼不孝的事情。這把崇禎給氣的,據說當時在朝堂上把桌子都給踢翻了,大家不歡而散,太子南遷的事又被擱淺了。

在李自成大軍即將打到北京的時候,最後一個被派出去抵擋敵軍的人叫李建泰,他沒能抵擋住李自成,在兵敗之際,給崇禎寫了一封戰報,也算是遺書吧,大致意思是守不住了,我死了不要緊,皇帝趕緊走吧,別再北京待著了。但這件事也因為官員們各種議論而沒有了下文。

怎麼就沒有人出來給皇帝一個臺階下呢?哪怕是有人站出來喊一嗓子,讓皇帝趕緊撤也行啊,那崇禎說不定就順著臺階下了,就順利南遷了。但沒有一個人說話,更多的是反對崇禎南遷的人在說話。

崇禎皇帝為何不南遷?他死前說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文臣個個可殺

在4月23日早朝的時候,就是崇禎提議說讓大臣們一起去奉先殿完事的那次,沒人願意接受崇禎的提議,他就用手蘸著水在龍書案上寫了幾個字:“文臣個個可殺”。之後幾天還說了:“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而且在煤山自縊的時候,也留下了一句:“大臣誤我,致失天下”的話。

可以看出,崇禎死之前,沒有恨李自成,沒有恨皇太極,他不恨對手,反而恨的是自己手下的大臣,可見朝堂上的臣僚才是阻礙崇禎南遷的最大障礙,也讓他無可奈何地背上了亡國之君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