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近年來,伴隨著清宮劇的熱播,“雍正很忙”逐漸成為了眾多“電視劇黨”的流行梗,為人所熱議。而與雍正同樣獲得極高出場率與關注度的,便是縱橫康雍兩朝的大內總管李德全。

在《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等眾多影視作品中,他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戲份,同時也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之中,李德全的表現完全可以用“人精”來形容。

對於帝王,他忠心耿耿,伺候得體;對於皇子,他言行有度,互不得罪;對於大臣,他又是禮讓謙遜,毫無傲氣。也正是因為他能夠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懂得宮廷之中的生存之道,於是李德全不僅深得康熙皇帝的厚愛,就連在後來登基的雍正皇帝,對其也是極度的信任與倚重,一直將其留在身邊,對其全然沒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歧視與打壓。

而實際上,雍正之所以在康熙去世後,依舊重用康熙的近侍,除了李德全的能力與表現外,這其中也包含著雍正對於皇位來源“合法性”的看重,同時這也是雍正的懷柔之道的又一種體現。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雍正登基後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安排,都是以維繫政權的順利過渡為首要目標。

“斃鷹事件”之後,康熙的身體狀況是每況愈下,而外部的局勢又是暗流湧動,隨時就有可能發生鉅變。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為了能夠讓自己心儀的接班人——雍正,能夠順利的繼承皇位,同時也要確保政權交接後朝局的穩定,康熙此時的一系列做法可以說是用心良苦。

首先,他主動罷免了雍正、八阿哥胤禩以及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和馬齊的職務。

罷免雍正是為了混淆視聽,進而繼續隱藏康熙內心的真實想法,繼續對外保有繼位人的秘密。而罷免八阿哥胤禩則是限制其影響力的發揮,對其進行限制和牽制。

至於同時罷免兩位上書房大臣,即張廷玉和馬齊,這是康熙用將二人“隔離”的方式,避免其參與到皇子間最後的爭鬥之中,進而引火上身,畢竟,這個時候的康熙非常需要這二人能夠在雍正登基後,輔佐雍正,特別是在其登基之初的時候,透過其威信與聲望,幫助雍正儘快的實現政權過渡。

其次,康熙恩威並施的拿下了隆科多。

此時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掌管著整個京城的防務,擁有著九門內數量最多且戰力最強的軍事力量,同時還掌握著皇宮內外上至王公貴胄,下至文武百官的安危。

而康熙將隆科多穩住,使其不導向八阿哥胤禩等人,可以說為此後雍正能夠登上皇位,創造了先決條件。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再次,康熙將十三阿哥胤祥的問題留給了雍正自己來解決。

康熙不將十三阿哥胤祥放出來穩定局勢,無疑也是為了繼續保留皇位傳承懸念,進而對雍正加以保護。與此同時,康熙也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鞏固與提升雍正與十三阿哥胤祥本就非常緊密的關係。

試想下,雍正透過努力,將已經被圈禁十年的胤祥放出來,胤祥必然是會對雍正更加的感恩戴德;而胤祥如果能夠對雍正的登基有所幫助,那麼雍正也將會對胤祥充滿感恩。如此一來,兩人之間也必然會更加的相互信任,不僅能讓雍正獲得強有力的支援,還能保全十三阿哥胤祥,也算是康熙對胤祥有所交代了。

最後,康熙給雍正留下了遺言。

“記住朕的話,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

這是康熙對於雍正的期望,同時也是對於雍正的一種“請求”與託付。

最終,康熙生前一系列的舉措發揮了應用的作用,而雍正也順利登上了皇位。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登基後的雍正立馬任命了四位總理大臣,即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以及上書房的三位大臣,即張廷玉、馬齊、隆科多。

這樣的權力核心機構關鍵崗位的人事安排,除了是雍正希望藉助這幾人的能力與實力,保證各項政務順利開展外,還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著極強的“代表性”。

八阿哥胤禩,“八爺黨”的核心與領袖,是雍正在“九子奪嫡”期間最為重要的競爭者,因而他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雍正曾經的政敵們的代表。登基後的雍正不僅“不計前嫌”,沒有對“八爺黨”的一眾皇子立馬進行清算,同時還選擇了一定程度的包容與忍讓,甚至還將胤禩任命為“總理王大臣”,主持朝中事務。而這既是雍正對其的拉攏,也是雍正希望透過善待胤禩,展現自己的胸懷與人君氣度的重要表現。

十三阿哥胤祥,毫無疑問是雍正最為堅定的支持者,其在“九子奪嫡”期間,自始至終都站在了雍正一邊,並且胤祥還是扶保雍正順利登基的重要功臣,因此,他代表的是雍正曾經的以及以後“投奔而來”的雍正“自己人”。當然,這也是雍正安撫舊部與自己死黨的重要的方式,從而打消這些人“兔死狗烹”的疑慮。與此同時,藉由胤祥的軍旅出身的背景,可以很好的對軍隊,特別是京畿附近的軍事力量進行管控。

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中,張廷玉代表著的是朝堂上的漢族官員,馬齊身為“滿洲首席大學士”,是滿洲官員的代表,至於隆科多,作為康熙的表兄弟,雍正的舅舅,自然而然就是王公外戚的代表。雍正對這三人的重用,即尊重了康熙臨終前的決議與安排,同時也可以實現對朝堂上的官員施加影響力,重新凝聚朝廷的向心力,進而確保政權交接的順利過渡。

而也正是這樣的一整套的人事任命安排,雍正不僅快速的實現了皇權的穩固,同時也使得朝堂上的政務能夠繼續穩定開展,維繫了政局的穩定。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康熙作為傑出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同時還有雍正已經逐漸展現出的高超政治手腕。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繼續重用李德全,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外在意義。

從李德全自身的角度來說,他能夠取得康熙和雍正兩代的帝王的信任與重用,靠的並不是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畢竟,這兩位都不是這樣的主。而李德全之所以能縱橫兩朝後宮,還是由於他優異的表現,得到了兩位帝王的賞識與青睞。

一來,李德全是絕對的“專業”。

這裡的“專業”就是指近侍的“專業”,不管是康熙頭疼,還是雍正腦熱,李德全不僅懂得第一時間上來緩解,並且不為帝王所厭煩,這都說明他的功力是恰到了好處,讓人覺得舒適。

這樣的“專業”,也是李德全的立身之本與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二來,就是李德全簡直堪稱又一個“人精”般的存在。

之所以如此評價於他,還是因為李德全在拿捏人際關係上,非常的到位,並且特別善於揣測帝王的心術和想法,擺正自己的位置。簡單來說,就是李德全懂得與什麼樣的人疏遠,也懂得與什麼樣的人親近,更懂得“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拜什麼佛念什麼經”的道理。

於是,他看似與所有人都保持了非常和諧的關係,沒有遭到彈劾與抵制,但是卻與所有人都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沒有說與誰有著過分緊密的交流,這樣也使得康雍兩代帝王能夠對其信任與放心。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而雍正信任並且重用李德全,不僅僅是因為李德全有著“專業”的能力以及“人精”般的表現,畢竟在他府上,他也曾有著自己的信任的總管與貼身太監高毋庸,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傳統觀點,朝廷上的官員都會因為改朝換代而發生人員的更迭,更不用說貼身伺候、朝夕相處的太監了。

雍正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李德全也有著他的代表性,重用李德全,同樣能起到非常好輿論效果。

一方面,重用李德全無疑是雍正“遵照即位”的體現,這也是雍正皇位來源“合法性”的重要體現。

眾所周知,李德全對於康熙是忠心耿耿,而康熙對於李德全也是極度的信任,因而作為康熙的貼身太監,康熙臨終前的一系列安排,李德全是最為清楚的甚至還親自參與了的,因此李德全不可能不清楚康熙內心的想法以及傳位的安排。而更為重要的,由於李德全的特殊身份,在外界的普遍看來,李德全無疑也是重要的知情者。

於是,雍正繼續對李德全委以重用,還將其安排自己的身邊,頗有一張“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味道。這樣一來,雍正算是充分表明了其自身是透過正常登基的方式,登上了皇位,而不是依靠其他的方式和手段,進而可以做到內心坦蕩,不會因為面對李德全而對康熙有所愧疚,也不擔心李德全等的“報復”。

所以,這是雍正向外證明自己皇位“合法性”的一項重要手段。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另一方面,雍正讓李德全繼續擔任大內總管以及自己的貼身太監,無疑也是在藉助李德全昭顯自己的人君氣度。

前文中也說到了,雍正有自己的府上的總管太監,按照常理,雍正登基之後,高毋庸應該如同“公雞變鳳凰”般的進入大內,被委以重用。可是,雍正依然選擇了康熙最為信任的李德全做大內總管,同時還將其繼續留在自己的身邊,如康熙一樣,讓其成為自己的近侍。

其實,當雍正登基的時候,許多人都會對自己的前景表示堪憂,不僅僅是內廷的近侍,還包括了朝堂上的朝臣,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官員們與雍正的離心離德。

然而,此時的雍正對於朝堂上的舊官,是非常看重的。畢竟,在整個“九子奪嫡”期間,雍正一直以來就是以“孤臣”自居,並沒有如八阿哥胤禩那樣拓展自己的勢力,以致於雍正登基之後,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堯、李衛、田文鏡,以及康熙為其留下的張廷玉、馬齊、隆科多等人外,雍正並沒有堅定的外部支援勢力。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再與外臣不能保持和諧,那麼許多政務將沒有辦法正常開展。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於是,雍正表面上是繼續重用李德全,這位康熙皇帝曾經最為信任與器重的總管太監,實際上卻是在向朝臣表明自己的態度,即不會因為朝代的更迭與帝王的更替而對官員們進行輪換,也不會隨意的改變朝堂上的先有格局,以此來讓所有人放心和安心。

而對於官員們來說,雍正身為一介帝王,連前朝皇帝的近侍都能容忍和重新重用,更不用說他們這樣的朝堂官員了,因此,他們也會帶著感恩戴德的心態,更好的為雍正效力。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就這樣,雍正用重用李德全這一招,不僅證明其皇位繼承是名正言順的,同時也藉由李德全的存留,昭顯了其寬宏的心胸與博大的胸懷,籍此實現儘可能的延攬人心,標榜懷柔之道。特別是雍正在爭取到眾多在“九子奪嫡”期間保持中立,或者是處於“八爺黨”集團邊緣層面的官員的擁戴的同時,實際上,這也是在對其反對勢力進行打壓與分化,無形中穩固了政權統治的根基,可謂是一舉兩得。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儘管在眾多影視作品中,李德全有著非常濃重的戲份,但是這卻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虛構人物,歷史上並無此人。而他在歷史上的原型也有三位,分別是康熙皇帝的兩位貼身太監梁九功和魏珠,以及雍正皇帝非常器重的內廷總管蘇培盛。他們用各自的方式為雍正所賞識信任,並且在歷史上都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實際上,歷史上的雍正,確實也是整個清朝時期最為重視宦官勢力的皇帝。

一來,雍正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大範圍的買通並且結交宮中的太監和宦官,用以傳遞情報、通風報信,讓雍正在許多重大事件的處理過程中佔盡先機。特別是此前提到的魏珠,正是他將康熙傳位的訊息傳遞給到了雍正,並積極協助配合,算是對於雍正的登基有著突出的貢獻。所以雍正善待宮中近侍,本就有著犒賞和褒獎的意味。

二來,雍正也需要更多的耳目來掌控皇宮內外的局面,進而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所以太監也得到了重用,數量更是清朝之最,巔峰時期總人數超過了2000人。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

由此可見,不同於《雍正王朝》之中的雍正,藉由任用前朝近侍,營造積極輿論,昭顯懷柔之道,進而實現延攬人心,維繫政局穩定的目的,歷史上的雍正,對於太監、宦官的重用,則是為了透過“高壓手段”,加強中央集權,以維護至高無上的皇權,強化自身對於朝堂以及整個國家的掌控。

相比之下,前者多了一份“腹黑”,後者則多了一份“強硬”,但這也僅僅是方式方法的不同,歸根結底,也都是為了皇權統治的穩固而採取了一系列政治手段罷了。

雍正王朝:從登基後依然信任與重用李德全,看雍正的帝王懷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