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本次畢馬威招聘人選條件曝光!

本次畢馬威招聘人選條件曝光!

畢馬威HR總監鬱時明檔案

本次畢馬威招聘人選條件曝光!

畢馬威HR總監鬱時明檔案

鬱時明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中國人力資源總監,上海市就業服務專家志願團成員。他曾是一位軟體工程師,十五年前成功轉型成為人力資源的專業人士,先後服務於斯倫貝謝(Schlumberger)、源訊(Atos Origin)等外資企業,負責華東華西區的人力資源工作。他曾受邀擔任CCH主辦的“中國人才”評選2008、2011和2013三個年度的評委。

鬱時明提了這樣的資料:據一家全球知名公司的招聘報告顯示,一年內招四千到六千名員工,收到一百萬份簡歷。相當於,平均每兩百份的申請當中,錄用一個人。

在如此激烈的挑戰下,怎樣的面試者才能得到用人單位青睞?

鬱時明結合工作經歷總結:

技能、性格、動力

面試官看到眼前應聘者,通常最先冒出不少問號:

今天面試的這個人,能不能來滿足公司的服務要求?有沒有符合崗位的能力?有沒有相關的基本知識?

面試官腦中浮現的這類問題實則看應聘者的工作技能。不過,面試者往往多介紹我叫什麼名字、在哪裡讀書等在簡歷上一眼可觀之的內容,“缺少表達自我的慾望、職業的發展方向。”鬱時明希望應聘者面試前先了解崗位的具體工作要求,並圍繞每一條要求,介紹自己切合的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經歷,讓用人單位透過你的工作故事瞭解工作技能。

學歷最高的應聘者不一定被優先錄取

,鬱時明介紹,用人單位需要的真正在公司投入,有穩定性的員工。“如果招聘不成功的話,公司需要擔負招聘、培訓的成本。”除此之外,準員工合適的性格與價值觀尤為重要。不少公司透過職場測試的形式,瞭解應聘者的個性以及處理問題的態度,以便知道該員工是否符合團隊的整體要求。

從公司用人角度來看,鬱時明透露,公司更關注他們是否有想在該領域就職的內部動力、高效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及與同事間配合的合作精神。在面試時,鬱時明建議求職者展現軟技能以及積極的求職意願。

不過上述的因素並不運用在所有企業中。初創或技術類企業急需員工,強調的是“能工作的員工”而並不刻意關心應聘者的性格與工作動力。

分享完企業的選擇,鬱時明提醒聽眾:招聘不僅從網上投簡歷開始,還可來源於生活,積累於崗位。“最近看到馬雲公司的前臺長久積累,最終成為副總的勵志故事,其實應用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鬱時明以自己舉例,他從軟體工程師做到專案經理,差不多每一兩年都會有一個新的不同的工作的崗位。新崗位從哪裡來?鬱時明坦言很少來源於招聘,多在日常的工作積累而出。職工可以做好本職崗位時跨界從事感興趣的崗位,抑或透過積累人脈,得到員工內部推薦。盤活手中資源不免是另一種找工作的方式。

軟體工程師、人力資源總監,多數人難以將兩個崗位聯絡起來。不過,鬱時明卻在十五年前轉型一變,從軟體工程師一職踏進人力資源。

東方講壇·職業生涯講座結束後,聽眾圍繞鬱時明的個人職業跨界經歷,提了數不清的問題。

《樂業週刊》記者近日針對市民關心的職場轉型問題,對鬱時明進行了專訪,聽聽他對想職業跨界的人有何建議。

沒專業、沒經歷怎麼跨界?

累積嘗試等於專業學習

鬱時明大學畢業後,曾作為軟體工程師帶領團隊進行產品設計。與公司人事一樣,同樣遇到了如何激勵管理員工團隊的問題。帶十餘人團隊共同奮鬥的過程激發了他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興趣,借自學專業知識、接受人事業務相關培訓,不久後鬱時明在本公司轉至人力資源崗位。

在感興趣的人事崗位,鬱時明慢慢發現,求職者在跨界中的崗位都是有共性,並且行業中可以互動的。“你不僅會從專業人事的角度去思考,還會將你在軟體專案中實際管理團隊的經驗出發,尋求團隊人事的解決方法。”

鬱時明覺得不必跨界時擔心專業不對口,行業中總有互動性,所學的知識會對跨界起到或多或少的幫助

。“比如你是學習日語的會計師,看似平時很少用到日語。但若在企業進行資產清算時看到全是日語的物資產品介紹,會日語的員工自然而然比他人更快上手。”

雖然沒有人力專業背景知識,鬱時明在進入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後,在人事崗位上卻做出了不少特殊的改變。除了建立健全激勵員工制度外,2006年起,鬱時明與人力團隊成員將開在校園的招聘宣講會延展到了市中心,舉辦了公司大型職業展。在校園中則以“校友返校計劃”,將畢業於高校的員工帶回學校給學弟學妹們展示分享工作。獨特的思維給公司的人事運營系統不小的改變。請應屆生選擇面試時間的招聘方式更是給了學生人性化的服務。

沒有專業知識並不可怕。鬱時明算了一筆時間賬。一個大學生在上學期間,在一門專業課上最多有兩年的學習時間,即4個學期、約為80周的課程。通常一門專業課1。5個小時,最多一週四次,如此算下來,真正學習一門專業課的時間為480個小時。480個小時對每天工作8小時的員工來說,就是60個工作日。“如果認真從工作中學習,說不定你最快可以在三個月工作的時間裡,收穫大學專業課的成果。” 鬱時明舉例,每年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新晉的會計師並非全部是專業科班出身。化學、日語、工程等專業的應屆生比比皆是。可是他們成功考取註冊會計師的比率並不低於專業學科畢業生。

認為實踐出真知的鬱時明鼓勵想做喜好工作的青年突破原有的工作框架,無畏地走入實踐裡學習。

職業轉型:利用工作資源多嘗試

鬱時明首先表示,職場轉型可不是易事,並非今天有一個想法,就可以一拍腦袋第二天去跳槽。“很多職場的轉型是一步步變換,循序漸進的過程。”

對於工作多年後想從事全新崗位的青年,鬱時明首先建議大家“

慢慢來

”。

“立足於當下的環境,建議跨界求職者可以先透過考取相應的專業證書,從起點低的基礎崗位一步步做起,循序漸進地實現職業轉型。”鬱時明從個人經歷出發,建議想跨界轉型的市民關注身邊的機會。“比如我本來是軟體工程師,在工作中發現自己更適合並更想從事人力資源管理類崗位。我會在本公司內先幫忙人力資源的同時做一些相關的專案,或者多和他們溝通交流,講述一些自己的想法。”

30-40歲不敢試錯?規劃

學習漸嘗試

“對如今工作不滿意,想做其他行業。可是我已經過了三十歲,不敢貿然辭職轉型,怎麼辦?”在東方講壇現場,不少30-40歲的聽眾諮詢鬱時明是否要冒險辭職,挑戰一份僅有喜愛卻毫無工作經驗與專業知識的工作。“設目標與實際行動有所不同。”鬱時明建議有想法的青年不要草率離職找一份新的跨界崗位,而是透過設定學習目標,一步步補足專業知識、逐漸結交相關人脈,透過實現小目標最終達到跳槽的實際行動。比如朝九晚五的工作結束後,想從事服裝設計師的白領可以去報名參加設計培訓班。當真正進入到行業中,結交新圈子的朋友,說不定服裝設計的崗位會在朋友推薦中“找上門”。

職工被迫轉型怎麼辦?提高內動力

“職業轉型有內外兩種動機。”如今不少鋼鐵等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其中員工在此外因下失去工作,不得不選擇崗位調整。部分職場人或會選擇與原先崗位有所不同的工作。鬱時明身邊的一位不得不從鋼鐵行業朋友轉行即是如此。

“企業關門,我迫不得已做出改變,準備做這份工作。”當朋友重新找到一家企業面試,被問及為何選擇該份工作時,朋友這樣無奈地回覆面試官。鬱時明分析,該求職者在回覆中絲毫沒有表現出關心公司以及對新崗位的熱情。

“因為破產等外部因素不得不轉型的職場人,在進行新工作前無比要調整心態。”他建議遇到此類情況的職場人士在踏出新的一步前可以先思考自己的強項,在對新的崗位有意願和方向後積極表現,爭取在新的崗位中大放異彩。“只要有時間,挖掘內在動力,所有新崗位、新知識都容易學習上手。”對於沒有勇氣或機會進行職業轉型,選擇多重職業的青年,鬱時明建議可以借兼職的形式嘗試自己的興趣。“若發展為一項事業,最終還是需要做一行需精一行。淺嘗輒止,意義不大。”

作為上海就業服務專家志願團的成員之一,鬱時明表示今後將分享工作中看到的情況,找到共同點,給職場人更生動的故事分析。

本文轉載自:樂業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