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防止大拆大建“底線”劃定後,城市更新“更新”什麼?

“以建築、規劃的視覺效果來推動城市更新,這樣的模式需要調整,且迫在眉睫。”近期,在仲量聯行舉行的“睿見論壇:多元引領,煥活城市核心”上,仲量聯行中國區戰略顧問部總監徐岱雄作出上述提醒。

他坦承,過去城市更新大多沿用了傳統的地產思維模式,以地標專案改造為主。而眼下,站在城市經營層面,以更加綜合的方式推進城市更新,並將其納入城市發展的“主戰場”,已然迫在眉睫。

一個原因是,

城市到了改變空間發展模式的重要節點

。隨著城鎮化推進,城市發展面臨房價過高、人口過密、交通擁堵、噪音嚴重等短板。與此同時,一些城市內澇背後,也反映了繼續改造的迫切。

城市更新,“更新”什麼?正如徐岱雄指出,城市更新將為新一輪發展帶來巨大可能

,它既是城市風口、市場風口,也將提前佈局未來人的需求。

防止大拆大建“底線”劃定後,城市更新“更新”什麼?

▲徐岱雄

不搞大拆大建、引入市場化力量

成為城市更新主線

城市更新不僅是國家戰略,更是一個城市行動。

今年全國“兩會”,城市更新被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7月以來,廣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陸續出臺相關條例或行動計劃,搶灘這一新風口。

儘管政策都有因地制宜的部分,但

“不搞大拆大建”“引入市場化力量”成為各地不約而同的更新主線。

“不搞大拆大建”,考驗著城市的取捨能力。

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豔在公開場合指出,各地在城市更新中表現得非常積極,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繼續沿用粗放的開放建設方式,成片集中拆除現狀建築,大規模新增建設規模,不斷加劇老城區交通、公共服務等設施成長壓力;大規模搬遷原住居民,破壞原有社會結構,割裂人、地和文化的關係。

防止大拆大建“底線”劃定後,城市更新“更新”什麼?

徐岱雄提到,城市更新不同於新城開發,要跳出載體改造的思維,需要站在城市經營的層面,從價值重構、戰略引導、空間集合、長效統籌四個維度,結合城市功能匯入新的業態、新的功能以及新的產業。

紐約布魯克林海軍工廠,一個從傳統工業區轉身為以技術驅動的現代製造業中心的成功案例。在這裡,歷史遺存轉型成為商業創新功能載體,匯入垂直工廠業態引領傳統制造業轉變為都市制造業。比如老廠房改造成多層次商業業態,而商店和咖啡館增加了海軍碼頭設計或生產物件,原有建築成為展品,也將街區結構從工業置換為以服裝、建築、科技媒體、食品為主的新型產業結構。

防止大拆大建“底線”劃定後,城市更新“更新”什麼?

▲成都市下澗漕社群,廣場上“蒸汽機車”造型 王效 攝

但眼下,

對中國大多數城市來說,城市更新問題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區

。而城市核心區往往密度較高,交通壓力較大,這也意味著改造的投入和成本也相對較高。徐岱雄強調,各城市最需要的是探索出一套更加經濟、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從當前的探索來看,

“引入市場化力量”是最被看好的方式

。目前,上海、成都均開始嘗試用城市更新基金的方式,去探索完成專案的實踐,並在政府的主導背景下,透過引入更多市場化的力量,去因地制宜地將拆改留保多元舉措,完成制度上的改革。

“這是地產界一場最重大的變革。”徐岱雄說,市場化可以改變過去以住宅開發追求高利潤回報的傳統方式,透過基金,將城市、區域發展的未來收益轉化為可供各方主體分享的未來基金池,標誌著城市發展的主體話語權,從房地產開發集團向產業、金融、城市運營主體進行轉移,更綜合性地審視城市更新目標。

這也意味著,城市更新不僅是城市風口,也是市場風口。

防止大拆大建“底線”劃定後,城市更新“更新”什麼?

▲成都市民在河邊綠道散步喝茶 王效 攝

城市更新本質是對人的吸引

“城市大沒關係,怕的是長距離通勤”

從結果導向看,城市更新最終要解決的,是人的需求。黃豔曾公開指出,城市更新廣義上不是一場“建設行動”,而應是城市治理行動。

當前,

我國城市化率已超過60%,

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在此背景下,

城市更新既要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問題,還要更加註重解決城市本身所產生的問題。

仲量聯行研究顯示,當前城市正在面臨第三次創新驅動變革,城市亟待提升在地化的城市歸屬感和國際化的時代認同感,本質是吸引高知人群,滿足他們的所需所想,“因為人才在城市的進一步集聚至關重要”。

防止大拆大建“底線”劃定後,城市更新“更新”什麼?

▲改造後的成都市西南街社群煥然一新 圖據極美成都

比如,從交通價值來看,經統計,全球大多數城市的核心區域都具備至少三條地鐵線路、兩種慢性方式,經過多種交通方式的不斷互動和疊加,以載體業態匯入人口,將交通價值和商業角質進行有效銜接。

又比如,在核心區賦予多元城市功能和複合的生產生活環境,構建城市休閒、社群互動、教育、運動娛樂、旅遊觀光等多元空間,適配不同社群和客群等新型生活方式訴求。

以倫敦國王十字車站區域為例,在前期規劃中,基於該區域的內在特點,所在區位及周邊豐富的文化載體和功能,城市更新在建築開發用地中僅使用了60%,保留的40%作為了城市公共空間,賦予創意階層更多的共享和活動區域。據悉,改造後國王十字車站區域的就業數量增加134%,其中知識型就業增加237%,而住宅價值也提升了138%,重構了區域生態體系。

防止大拆大建“底線”劃定後,城市更新“更新”什麼?

在這一領域,成都被徐岱雄稱作是國內城市最有機會的城市之一。他表示,

成都的城市更新已經開始改變過去傳統的以建築的、規劃的視覺效果來推動城市發展的程序。而改變以功能先行、產業先行、生態先行的公園城市的發展理念

,“相信未來在多元創新主題這個層面上,成都可以成為中國城市更新的樣本。”

防止大拆大建“底線”劃定後,城市更新“更新”什麼?

不過,探索始終存在風險。黃豔提到,城市更新要少拆,“少推平頭”;不要把居民都趕到城外,

“城市大沒關係,怕的是長距離通勤”。

今年8月,住建部印發《關於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後稱“通知”),劃出城市更新的“底線”。黃豔表示,希望加強統籌謀劃,堅持城市體檢評估先行,探索一種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城市更新可持續模式,推動過去簡單的開發建設方式轉向,把現有的資源“經營好”,從而實現提質增效。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編輯 官莉

除署名外,圖均據仲量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