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唐朝有1個小兵,歷經27年當上宰相,留下一個成語盡人皆知!

唐玄宗在位期間,由於他昏聵不明,任用奸邪,沉湎酒色不能自拔,導致強盛的大唐國事日非,江河日下,最終激發了安史之亂的驚天之變。安史之亂如一場鋪天蓋地的狂風暴雨,讓唐朝各階層人物,上至皇帝下至草民,很多人的命運由此發生不可思議的逆轉。安史之亂有一個小兵,二十七年後卻當上宰相,但並沒成為勵志典型。

唐朝有1個小兵,歷經27年當上宰相,留下一個成語盡人皆知!

很多往昔的達官貴人,在安史之亂中家破人亡,人財兩空。而原先許多的底層人物,卻因為這個殘酷的機緣,得以飛黃騰達。《舊唐書》就記載了這樣一個人的傳奇一生。天寶十五年,安祿山的叛軍猛攻唐朝重鎮潼關。唐朝大將哥舒翰帶兵抵禦。安祿山叛軍都是久經戰火的邊軍,戰鬥力極其強悍,哥舒翰的內地唐軍根本無力抵擋,最終大敗虧輸。

唐朝有1個小兵,歷經27年當上宰相,留下一個成語盡人皆知!

在唐軍的潰退過程中,遭到安祿山叛軍的尾隨猛攻。一個叫王思禮的唐朝大將,遭叛軍追捕,戰馬被一箭射死。王思禮沒了戰馬,自己也負了傷,眼看身後的叛軍轉瞬即至,不由慌了手腳。危急時刻,一個唐朝小兵騎著戰馬路過,發現了王思禮。他們素未謀面也沒什麼交情。但這個小兵看出王思禮是唐朝一方的武將,二話沒說把戰馬讓給了他,自己徒步離去。

唐朝有1個小兵,歷經27年當上宰相,留下一個成語盡人皆知!

王思禮依靠小兵的戰馬逃得性命,躲過一劫。幾年後安史之亂平定,王思禮官運亨通,當上了河東節度使,成為封疆大吏。他屢屢想起當年的救命恩人,但當時倉促之中,也沒有問及他的姓名和所屬部隊,百般訪查卻沒有下落,王思禮一直引以為憾。直到有一天,這個恩人自己找上門來。代州刺史辛雲京,是王思禮的屬下。因為被人誣告,激怒了王思禮,準備處罰辛雲京。

唐朝有1個小兵,歷經27年當上宰相,留下一個成語盡人皆知!

辛雲京知道自己要大禍臨頭,非常恐慌,不知計將安出。他的部隊中,有一叫張光晟的小兵站了出來,聲稱與王節度使有一點交情,不忍見主將如此憂慮,願意去見王思禮一面,或許可以擺平此事。辛雲京半信半疑讓他去了。張光晟果真去見了王思禮,兩人一見面,王思禮一眼就認出,張光晟正是當年的救命恩人。

王思禮當場感動的痛哭流涕,抓住張光晟的手說:“吾有今日,子之力也。求子頗久,竟此相遇,何慰如之!”當即盛情款待張光晟,並和他結拜為兄弟,聲稱要與他共享富貴。張光晟說出自己來意,王思禮二話沒說,當即同意赦免辛雲京。就這樣,小兵張光晟,同時成為大唐朝兩大高官的救命恩人,王思禮和辛雲京任賜予他田地房產,推薦他任兵馬使、太常寺卿,從此平步青雲。

唐朝有1個小兵,歷經27年當上宰相,留下一個成語盡人皆知!

小兵張光晟,貌不驚人才不出眾,依靠兩次意外機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如果發展到這裡為止,還是一個喜劇的結局。建中四年,張光晟在朝廷擔任太常少卿期間,節度使朱泚發動兵變,殺入京師長安,自立為帝,嚇得皇帝帶著文武百官逃之夭夭。張光晟沒跑利索,被朱泚的叛軍抓住。朱泚並沒有殺張光晟,而是軟硬兼施脅迫他擔任“偽節度使兼宰相”。二十七年前,張光晟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如今當上了宰相。

唐朝有1個小兵,歷經27年當上宰相,留下一個成語盡人皆知!

然而不可知的命運,這次帶給張光晟的卻是一場災難。朱泚自不量力自立朝廷,遭到唐朝上下一致反對。唐代宗調集各地勤王軍隊陸續到達,朱泚很快陷入絕境。張光晟本就是被迫從賊,想立功贖罪,留一條後路。於是他秘密與唐軍主帥李晟聯絡,在自己的防區內閃開通道,讓李晟進了長安。同時張光晟故技重施,暗中把叛首朱泚護送出城,想給自己再多留一條後路。

唐朝有1個小兵,歷經27年當上宰相,留下一個成語盡人皆知!

不過張光晟的好運氣已經到了頭。朱泚叛亂平定後,張光晟因為有反正之功,受到唐朝大帥李晟的褒獎與優待,眼看他就能化險為夷,過了這一關。誰知因為他擔任過叛軍的宰相,影響太壞,加之放跑叛首朱泚之事也漏了陷,受到大臣們的非議,認為他罪不容誅。大帥李晟也不敢觸犯眾怒,只得殺掉張光晟。張光晟這一生,因為善於留後路而飛黃騰達,最終也因為留後路而被殺。《奉天錄》記載,張光晟死前留下一句話:“第一莫做,第二莫休!”讓後人以他為戒。盡人皆知的成語“一不做,二不休”,即是源於張光晟的首創。